序章:網絡帶來的誘惑
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逃台灣之後,始終沒有放棄所謂的「反攻大陸」的夢想,並不斷派出特務人員偷渡到大陸試圖收集軍事情報。
雖然一次次遭遇無情慘敗,所派去的特務不是被擊斃就是被捕,但台灣情報部門賊心不死,仍然通過各種途徑試圖挖到他們所需要的軍事機密。
到了1987年底,在大陸主動釋放善意的大背景下,蔣經國宣布開放台灣人士前往大陸探親,兩岸「三通」(即通商、通郵、通航)的局面逐步打開,雙方關係漸漸升溫。
只不過,隨著前往大陸的台灣人士和前往台灣的大陸人士越來越多,台灣情報部門腦洞大開:既然派遣特務前往大陸偵察是如此的困難,為什麼不從大陸人士中物色一些利慾薰心之徒充當自己的工具呢?
你別說,在金錢的誘惑之下,還真有這樣的敗類。
台灣情報部門「軍情局」
1974年9月,馬培明出生在江蘇鎮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母都是當時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馬培明從小就是班裡的「好學生」,一路順風順水,家裡又供他讀了大學。
那時候的大學生都是企業眼裡的「香餑餑」,所以馬培明在大學畢業之後幾乎是「包分配」式地在鎮江一家國企找到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馬培明剛剛踏入社會的1990年後期,正是網際網路方興未艾,中國經濟蓬勃大發展的時期,許多人憑藉頭腦靈活,膽大敢闖發家致富,在馬培明所在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更是如此。
一時間,鎮江也出現了許多「有錢人」、「大款」、「老闆」,他們汽車代步,前呼後擁,出手闊綽,令進入職場沒有多久,囊中羞澀的馬培明羨慕不已。
當時馬培明一個月的工資已有七八百元,在社會上已經算是可觀的收入,國企的穩定更是很多人難以企及,但這個收入水平當然遠遠無法和開公司的老闆相比,所以他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應該有個大展拳腳的空間。
90年代的網際網路還是新興產物
1994年5月,中國正式加入網際網路,到1999年左右,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三大新聞門戶網站在中國網際網路上風靡一時,也差不多從那個時候起中國網民的數量開始突飛猛進。
那時候上網被稱為「衝浪」,還是一件十分時髦的事情,沒有一點專業知識,還真沒辦法好好上網。因此,會「衝浪」也成了一代知識青年的象徵。
自視甚高的馬培明怎會甘居人後?很快,他也像那些「技術流」的同輩人一樣,出沒於各大主流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那時論壇還不發達,連QQ都沒有多少人用,網民們主要的交流討論工具就是BBS,但BBS的迷人之處和現在的自媒體平台是一樣的:能夠發帖、討論、拍磚、灌水,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觀點……
和許多當年的「憤青」一樣,馬培明最喜歡逛的就是軍事板塊,軍事迷的最大的特點是:激進、愛國、有一定的文化。
而馬培明由於家庭的關係從小就喜歡軍事,看了許多軍事雜誌和文章,所以和五湖四海的軍事迷們很聊得來(那時候,喜歡軍事的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大學生可著實不少)。
《世界軍事》是很多人的軍事入門讀物
在BBS上馬培明可以隨意地嬉笑怒罵,還會因為自己的文章被版友們追捧而沾沾自喜。網際網路,成了自認人生失意的馬培明追求認同,獲得讚賞和肯定的夢中桃源。
看到張朝陽、丁磊們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一朝魚躍龍門,窮小子變鳳凰,馬培明萌生了這樣一個念頭:他們可以通過網絡發財,我為什麼不可以?
很快,馬培明開始在BBS上張貼一些軍事類文章,希望能夠吸引網站編輯或者雜誌編輯的注意,並且一舉成名。
另一個十分簡單的理由是,一旦人紅了,發的文章自然也值錢了,如果能成為「專欄作家」,那豈不是名利雙收?
1999年的一天,馬培明在日記里寫道:「想不到網絡對我的影響竟然是如此的重大,生活已完全改變了。」
90年代的登陸作戰演習
一、神秘人「李先生」出現
2000年,儼然成了「軍事發燒友」的馬培明已經養成了在各大軍事論壇定期發布文章的習慣,這一天下班後,他又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想看看自己剛剛發布在某軍事論壇的《XXX艦大曝光》又給自己掙了多少熱度。
馬培明剛剛連接上網絡,自己電子郵箱的圖標就亮了起來,顯示有一封新郵件。
打開郵箱,馬培明看到了一封自稱是「海外華人」李先生髮來的信函,令馬培明心跳加速,面露笑容的是,這位「李先生」簡直就像是他肚子裡的蛔蟲,把他的心思揣摩得一清二楚。
「李先生」先是大誇馬培明文章的分析精練老到,切中肯綮,然後總結性地寫道:「想不到您以業餘鑽研軍事專業領域竟有如此深厚之功力。」
當然,這些話都是用的繁體字。這可讓馬培明喜出望外,覺得自己十年磨劍,如今終於有識貨之人了。
這個「李先生」,簡直是上天賜給自己的知音!
網絡那頭,人鬼難分
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立馬熱絡起來,從馬培明的字裡行間,「李先生」很快就摸清了這個年輕人的底細:
有一些才華,但是愛慕虛榮,好高騖遠,對金錢和名譽充滿了渴望,而且還是不切實際的那種渴望。
「李先生」只不過略略透了些口風,馬上就誘使馬培明發泄起對生活、對社會的不滿。什麼單位領導偏心護短,社會不公平不合理之類的,真把「李先生」當成了知心人。
哎,這個年輕人還真是沒什麼戒心啊!「李先生」心中竊喜,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是利益為誘餌,是不可能讓馬培明乖乖上鉤的。
第二天,「李先生」的郵件如約而至,馬培明打開一看,渾身上下的骨頭頓時不到四兩重,喜上眉梢。
原來「李先生」在郵件里表示,可以為馬培明專門約稿,而且每千字的稿酬高達30-40美元!
上世紀的台灣間諜
那時候一美元等於八塊多人民幣,這等於馬培明只要寫一篇文章大半個月的工資就立馬到手了,這如何能讓極度渴求財富的馬培明不動心?
果然,「李先生」言而有信,在馬培明向他提供多封稿件之後通過跨國快遞寄來了1000多美元的現金,落款地址是海外某地。
被利益沖昏頭腦的馬培明頓時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當「李先生」約他去國外某地見面,洽談長期合作事宜,並且報銷往來路費時,馬培明相信這是一次發財的大好機會,立即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馬培明向單位請了幾天長假,在2000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按照約定抵達了境外某國的機場,此時他的心中又興奮又忐忑。
興奮的是如果「李先生」說的是真的,那麼他無異於找到了一棵長期穩定的搖錢樹,而且賺的是美金,那可和國內那些土老闆不可同日而語了!
忐忑的是假若「李先生」背信爽約不出現,那就是尋他開心,這幾個月以來賺的外快相當於打了水漂,百忙一場。
部分間諜裝備
然而,一身闊佬打扮,戴著墨鏡的「李先生」並沒有讓馬培明失望,他不僅來接機,而且還帶著大筆美金,讓馬培明一路瀟洒花費。
這時的馬培明已經如同墜入五里霧中,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了:他出入的都是高檔五星級酒店,吃飯的都是米其林餐廳,還有賭場、遊樂園、電影院、大商場……
所有他以前夢想的奢華生活,如今全部都實現了,有美女,有豪車,甚至還有司機……馬培明只覺得這好像一場夢,但他卻不想醒來,他要把這夢境緊緊地抓住!
可是,「李先生」卻絕口不談該談的「正事」,這又讓馬培明心裡沒有底:這個出手闊綽的「大人物」,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
二、一錯再錯,終無法回頭
馬培明一路瀟洒放縱,「李先生」全都看在眼裡,他知道,這條魚已經一步步上鉤,該收線了。
終於,在馬培明即將回國的前一天晚上,他帶著一個皮包來到了馬培明下榻的酒店。
拉人下水
他的出現讓馬培明非常激動,因為這一次必定要談「正事」,自己發家致富的機會馬上就要來了。
果然,「李先生」東拉西扯了一陣後切入正題說:「馬先生,幫你約稿那個雜誌的編輯部想要一份你的個人簡歷,還要一份資源渠道的介紹,還要你寫一份自薦書……」
當「李先生」把「自薦書」拿到馬培明面前時,他心中僅有的一絲理智讓他開始猶豫了,因為他看到出具「自薦書」的單位是台灣島內的某個公司。
這該不會是個「特殊機構」吧……
看到馬培明面露難色,「李先生」趁熱打鐵,連打帶拉地說道:「馬先生,你放心,你的名字是絕對保密的,你所提供的信息和你發表的文章一律使用現在的筆名!」
然後他又掏出了一沓綠油油的美鈔:「你每月的稿費津貼是600美元,獎金根據文章質量另發,這裡是預支的兩個月的津貼。」
金錢可以讓人出賣靈魂
600美元相當於馬培明6個月的工資收入了!一下子拿到整整一年工資的馬國明又開始不知身在何方,他一面嘀咕著:「這樣不太好吧……」一面卻伸手把錢拿了過去。
就這樣,馬培明在「自薦書」上籤了名,並且承諾會給「總公司」搜集相關的情況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協助。
第二天,馬培明沒有登上回國的飛機,而是在某國呆了下來,「李先生」專門安排了幾個人,給馬培明「上補習課」。
可是「補習」的內容卻不是如何寫文章,而是如何搜集情報,如何篩選情報,如何拍攝機密照片,如何清理自己留下的痕跡(也就是反偵察),如何使用特定的攝影攝像器材。
其實,這些所謂的「攝影器材」本質上就是間諜活動的工具,馬培明心中隱隱覺得不妥,但每當他露出遲疑神色的時候,「李先生」就會恰到好處地送上一沓美鈔。
在金錢的攻勢下,馬培明最終屈服了,他開始編謊言麻醉自己:在那邊拍照片的人多了,我又不是唯一一個,拍點照片算不上「間諜」!
被捕的台灣間諜交代罪行
就在這種「竊書不能算偷」的荒誕思想下,馬培明在從單位「失蹤」了一個月之後回到了國內。
由於有美金撐腰,回國之後馬培明頻頻請假,對外宣稱自己「遊山玩水」,實則開始了作為一個兼職「軍事情報專家」的生涯。
很快,「李先生」給他發來了第一份任務說明:這次是前往某地軍用機場搜集解放軍新型戰機的情報。
幾天後,馬培明喬裝成一個遊客來到某軍用機場邊上,並找到了一個熟悉當地情況的農民,在問明接近機場的道路後又向老農買到了一聲農民行頭,騎著一輛農用三輪車悄悄地潛至機場附近。
他眼見四周無人,立即掏出了「李先生」送給他的專用相機,將該機場和停機坪上飛機的情況一一攝錄。
晚上他回到住宿處之後,把照片、說明和手繪的機場草圖發給了「李先生」,這還不算,他連拍攝照片的底片也一起秘密寄到了位於台灣的「總公司」。
當年解放軍的機場往往是間諜重點下手對象
「李先生」和總公司的「編輯」們顯然對馬培明的工作十分滿意,不僅對他大加讚賞,還專門發給他500美元的「績效」。
正所謂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收到獎金後利慾薰心的馬培明竟然開始積極謀劃,想主動出擊,給「李先生」們一些驚喜。
果然,馬培明在前往下一個刺探情報目的地的火車上搭訕認識了一位解放軍現役海軍軍官。
他本來只是想隨便套一些軍事情報,但交談中得知該軍官是在解放軍某新型戰艦服役之後頓時改變了注意。
馬培明向「李先生」學習,不僅出手大方,而且旁徵博引,口若懸河,觀點十分專業。這使得不明真相的軍官以為他真是一位很有見識的軍艦研究專家,竟在不知不覺中泄露了該艦實彈訓練、火力系統及出航規律等情況。
如果說之前馬培明給「李先生」的印象只是「踏實肯干」的話,那麼這次的意外收穫簡直讓台灣方面驚喜交加,對馬培明刮目相看。
綠紙具有腐蝕人心的魔力
因為像這種解放軍新型戰艦的信息,台灣情報部門就算投入一百個間諜也是不可能拿到的!
不出意料地,馬培明再一次收到了「李先生」寄來的高額獎金,金錢加令人肉麻的溢美之詞推著這個年輕人在叛國的深淵裡越滑越遠。
到了2001年,馬培明已經搜集並提供了多處我國境內軍事基地的機密信息和裝備的絕密情報。說句實話,台灣方面的「情報部門」見多了拉胯的自己人,但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敬業」的「大陸同志」。
要知道,台灣方面培養一個間諜,運送他前往大陸展開間諜活動並成功撤回不僅機率極低,而且代價高昂,每一次行動的開銷都在數萬美元以上,而且實際上回收的情報還大多數是垃圾。
如今只不過以幾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的成本就取得了如此眾多的珍貴軍事情報,這簡直讓情報部門的頭頭在夢裡都要笑醒了!
可憐被台灣方面當成廉價勞動力的馬培明渾然不覺,仍然起勁地為對方賣命。並在2001年再次前往境外接受了深度間諜技能培訓。
上世紀的登陸作戰演習
隨著到手的不法利益逐漸增多,馬培明生活中也開始大手大腳起來,很快正常的收入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支出,因此他更加急不可耐地向台灣方面「討任務」。
2001年夏天,得知解放軍即將在東南沿海某地展開三軍聯合演習之後,「李先生」立馬通知馬培明攜帶專業間諜設備前往演習地域查看軍演動態。
見獵心喜的馬培明立即揣著一疊錢動身,不辭辛苦千里迢迢從南京南下廈門,先坐飛機,後趕火車,然後又坐汽車、坐船,把可用的交通工具都用了個遍。
以他職業間諜的敏感性,他對可能的解放軍演習地點、海域,途經的軍車、軍機情況等一概攝錄,甚至還包括他自以為「可疑」的軍事目標。
但這一次台灣方面似乎對他的「成果」並不滿意,反應很冷淡。這可把馬培明急壞了,他想來想去,把腦筋動到了單位的《內參選編》頭上。
於是,馬培明幾次三番將單位的《內參選編》複印並掃描後以郵件形式發送,直至發展為將《內參選編》直接帶出國,在與「李先生」接頭時直接送給對方。
《內參選編》密級為「秘密」,是保密級別較低的一類資料
三、多行不義必自斃
「李先生」知道,僅僅靠小恩小惠已經滿足不了馬國明日漸膨脹的慾望,但如果要獲得更高的「酬勞」,就非得刺探到更加有用的情報不可。
因此,他開出的價碼也越來越高,從一千美金到幾千美金,再到上萬美金,一步步引誘馬培明往懸崖絕路上走去。
但這一次馬培明的小聰明已經糊弄不了國家安全局工作人員了。到2002年下半年,他已經被國安部門盯上,馬培明也自知距離被抓不遠,幾次三方想要投案自首,卻始終缺乏這個勇氣和決心。
2002年12月,在一次間諜行動失敗之後,馬培明在家中落網。
經法院審理查明,在2年多時間內馬培明參加台灣間諜組織,接受台灣「軍情局」指令,多次在山東、重慶、安徽、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的我重要軍事目標刺探、搜集情報,並故意搜集和提供我內部資料給台灣間諜組織。
台灣間諜落網
被馬培明泄露和提供的信息涉及多項絕密、機密、秘密級事項。
而台灣方面獲取這些重大秘密情報的「代價」是多少呢?實際上,他們總共就給了馬培明26000多美元,在當時合人民幣21.5萬餘元。還有一些MP3、手機和瑞士軍刀之類的小禮物。
而2.6萬美元如今值多少人民幣呢?實際上只有16.7萬多元人民幣而已。
為了區區十幾萬元就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出賣了自己的靈魂,馬培明的人生真是可悲可嘆可恨!
2003年6月,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一審判處馬培明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並經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對該案作出終審裁定,維持原判。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在網際網路上人鬼難辨的今天,我們大家都應當擦亮眼睛,謹防墜入敵對勢力的圈套,成為罪惡的工具。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金錢利益出賣自己。祖國的穩定、強大、統一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沒有祖國的保護,再多的財富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