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中學史明理

2024-06-24     博物館世界

延安13年,黨養成了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並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成為黨自身建設史上的一座光輝里程碑。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之際,2024年第5期《黨建》雜誌刊發文章《從「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看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為我們學史明理、以史學紀提供了生動教材。

從「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看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路 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放眼人類政治文明史,沒有哪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一樣,持續百年堅持不懈抓一件事——黨性黨風黨紀建設。延安13年,黨養成了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並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成為黨自身建設史上的一座光輝里程碑。值此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之際,重溫那段歷史、獲得啟示思考,為我們學史明理、以史學紀提供了生動教材。

「一席百元」與「一盆雞湯」的天壤之別

1940年抗日戰火正酣之際,愛國華僑陳嘉庚率團回國慰問。一到重慶,就聽說國民政府撥專款8萬元,預訂了重慶所有知名旅館的一、二等房間用於接待,陳嘉庚不禁愕然。面見蔣介石時,繁文縟節、等級森嚴,讓陳嘉庚感到「蔣介石好象(像)皇帝」。在與國民黨軍政要員接觸中,陳嘉庚也深感他們作風奢靡,後在回憶錄中寫道:「重慶雖在戰時,而奢侈應酬頗熱鬧,每席有至百元者」,並有同行者「自元月間到渝,至三月末與余同寓為止,計六十餘(余)天,無日不被人招宴,常有一日兩次者」。而重慶此時的社會風氣,亦上行下效,「行政官可私設營業,監察院不負責任」;政府辦事機關「各處辦事員多者百餘人,少者數十人,月費各以萬計,不知所干何事」;「男長衣馬褂,滿清服制仍存,女則唇紅口丹,旗袍高跟染紅指甲」;「路燈日不禁止,管理乏精神。公共汽客車、人力車污穢不堪入目」。

巍巍寶塔山(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到延安後,陳嘉庚的感受卻截然不同。他看到毛澤東拿一罐英國煙待客,卻坦言:「我每個月的薪俸有限,不配抽這樣名貴的香煙,這一罐是美國華僑司徒美堂送的。」有一次,毛澤東一根煙抽過一半時,恰好有客求見,卻捨不得把半截煙丟掉,只是掐了煙頭去見客,回來又把半截煙蒂抽完。毛澤東請陳嘉庚吃飯,就是在窯洞外的露天院子裡,將一個陳舊的圓桌面放到方桌上,用4張白紙代替桌布,一陣風吹來,還把「桌布」吹走了。吃的是白菜、咸飯,只是特地上了一盆雞湯。毛澤東笑談:「我沒有錢買雞,這隻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送給我的。」陳嘉庚還看到八路軍總司令部官兵伙食一致,人人自己打飯、找座位。一次朱德開飯遲到了,就自己打了飯與戰士們擠在一桌,狼吞虎咽吃了個飽。他又聽說延安幹部「貪污五十元者革職,五百元者槍斃」,不禁與國民黨內「污吏盡人都知」形成鮮明對比。  

在延安等地數日,陳嘉庚深切感受到優良黨風黨紀對政風民風所起到的引領作用:共產黨帶領陝北群眾創設工廠、改良水利、整頓交通、興辦學校,在產業發展的帶動下「物產升價」「甚益農業」,社會風氣也為之一新,「民生安定,工作勤奮,風化誠樸,教育振興,男女有序」。共產黨與國民黨兩黨作風紀律及其所產生影響的霄壤之別,讓陳嘉庚斷定「國民黨蔣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

「延安作風」與「進京趕考」的承前啟後

1940年的一天,毛澤東要從楊家嶺去延河對岸的馬列學院作報告。時值困難時期,學院無車無馬,四五公里路,學院領導只能派幹部「陪主席走走」。迎接的同志剛走到一半,就遇到了匆匆趕來的毛澤東,毛澤東搶先問他們:「你們4個風風火火的,要幹麼子去?」有同志回答:「學院領導派我們來接主席。我們來晚了,很不像話。」毛澤東揚起手來搖了搖,說:「這樣做有點不好,一個人作報告要4個人接,要不得!要不得!」他又環顧了一下四周,很認真地說:「哦,4個人,轎子呢?你們不是抬轎子來接我呀?下回呀,跟你們領導說,再加4個人,來個八抬大轎,又體面,又威風。要是還有人,再來幾個鳴鑼開道的,派幾個搖旗吶喊的,你們說好不好?」迎接的幹部聽完都笑了,毛澤東也笑了,一個勁兒搖手說:「那才不像話嘛,對不對?皇帝出朝,要乘龍車鳳輦;官僚出閣,要坐八抬大轎,前簇後擁,浩浩蕩蕩,擺威風。我們是共產黨人,是講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舊世界打它個落花流水。我們既要革命,既要和舊的制度決裂,就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我們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談笑間,作出了示範、立下了規矩。

愛國華僑陳嘉庚(來源:《人民日報》)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正是在優良黨風黨紀的帶動下,當時的延安「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社會風氣積極向上,幹部群眾心醇氣和,邊區建設蒸蒸日上。1944年7月,美國外交官謝偉思到達延安6天後,就向美國國務院報告,「當國民黨已喪失了它早期的革命性,並隨著這一喪失而呈現四分五裂的時候,共產黨由於必須繼續奮鬥而保持了其革命性」。

當年的這份報告,沒有引起美國國務院的重視,但歷史卻驗證了謝偉思的慧眼獨具。僅僅幾年後,「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中國共產黨就取得了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面對即將掌握全國政權、建立新中國這一重大歷史轉折,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如果國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軍和我們的黨腐化下去,無產階級不能掌握住這個國家政權,那還是有問題的。」會議結束10天後,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行前,毛澤東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新中國成立75年,中國共產黨人「趕考」一直在路上。新時代「趕考」路上,「延安作風」歷久彌新。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向後看是為了向前看」。從「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鮮活歷史中,可以探尋出對黨的自我革命的規律性認識,這為我們開展好黨紀學習教育,自覺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提供了有益助力。

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也是黨員幹部約束自身行為的標準和遵循。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不能減「全面從嚴治黨」力度。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保證了黨長盛不衰、不斷發展壯大。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延安黃克功案,毛澤東寫信給該案審判長雷經天:「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發揚好,勇於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新征程上,就是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黨規制定、黨紀教育、執紀監督,全過程都要貫徹嚴的要求,既讓鐵紀「長牙」、發威,又讓幹部重視、警醒、知止,使全黨形成遵規守紀的高度自覺。要通過黨紀學習教育,使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強化紀律意識,加強自我約束,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做到忠誠乾淨擔當。

戰士們在進行整風學習(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我們黨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不能壞「山清水秀」政風。延安時期,不管是民主人士還是西方記者,來到延安對共產黨人的印象普遍都是衣著樸素、吃住簡單,作風民主、風清氣正,黨的高級幹部「樸實穩重」「厚重溫文」,黨員幹部之間清清爽爽、團結一心,帶動著整個延安「在街上絕對沒有看見過一個面帶煙容而頹唐的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嚴肅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堅定不移懲治腐敗,不斷紮緊制度籠子,政治生態煥然一新,黨風政風軍風民風為之一振。新征程上,要堅持激濁和揚清並舉,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破「潛規則」,立「明規矩」,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以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促使廣大黨員幹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不能忘「人民的勤務員」身份。延安時期,全黨上下「只見公僕不見官」。曾長期在陝甘工作的習仲勛就說,「我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是一個普通的為人民辦事的勤務員」。人民的勤務員,就是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1939年,黨中央批准籌建中央醫院。最初,醫院定名為「中央幹部醫院」,毛澤東聽後不太同意,說:「叫『幹部醫院』,那老百姓有病看不看呢?還是叫『中央醫院』好,面向延安和邊區黨政軍民,為群眾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原因有很多條,其中重要一條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最終『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從寶塔山到長安街,中國共產黨人所處的環境變了,但老一輩革命家與新時代人民領袖對黨員的身份定位永遠不變。2013年11月3日,湖南十八洞村,苗族大媽石拔三沒認出前來看望自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她客氣地問:「怎麼稱呼您?」總書記微笑著作自我介紹:「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新征程上,脫離群眾的危險還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古代封建王朝敗國喪家、國民黨反動統治敗走台灣、社會主義蘇聯亡黨亡國,哪一個不是因為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警鐘長鳴!

來源:2024年第5期《黨建》雜誌、黨建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eabf5ed38d6b552a68899f226740e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