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機場航站樓鋼結構屋蓋順利合攏

2024-01-18     海峽導報

原標題:廈門翔安機場航站樓鋼結構屋蓋順利合攏

海峽導報1月18日訊(記者 余健平/文 沈威/圖)1月18日上午,廈門翔安機場工程迎來今年首個裡程碑節點,重達10900噸的航站樓鋼結構屋蓋網架順利合攏成型,靜待「展翅」,航站樓指廊主體鋼結構也全面封頂,至此與航站樓主樓鋼結構銜接部位全部完成合攏,這標誌著廈門翔安機場航站樓主體鋼結構基本完成,再一次實現了工期進度計劃的提前,為推進項目早建成、早投用、早見效打下堅實基礎。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據了解,航站樓屋蓋結構共分上中下三層,由空間及平面桁架和正交正放鋼網架結構構成,上層屋蓋採用鋼桁架+正交正放鋼網架的結構體系,網架結構正交相交處採用焊接球節點,網架單元腹杆與上下弦杆為相貫連接。中層及下層屋蓋均採用網架結構。屋蓋結構東西方向最大長度385米,南北方向長度約522米,最大建築高度47.95米,投影面積約13.1萬平方米,包含58328根杆件、5546個焊接球和4896件馬道,總用鋼量近1.1萬噸。從外形來看,航站樓主樓屋蓋的雙坡三層三重檐疊落設計,靈感源自閩南傳統大厝,曲線優美,神似振翅欲飛的白鷺,展現了廈門翔安機場恢弘飄逸的磅礴氣勢。

由於屋蓋上下三層結構標高不同,且屋蓋跨度大,工藝複雜,施工難度極高。施工過程中,在廈門市機場片區指揮部全面統籌以及市質安站指導下,廈門翔業集團統籌各參建單位反覆研究施工方案,集成國內先進經驗,多次進行專家論證,最終確定採用「樓面原位拼裝+分區累積液壓同步提升+空中轉體」的組合施工技術方案,分三次提升完成。「這施工當中,最大單個提升區面積達3萬平方米,提升重量達2600餘噸,它要嚴絲合縫地將數萬個構件拼接,完成後啟動60多個液壓提升點,先整體提升1米,懸空後通過空中旋轉7度後調節至設計姿態,最後提升到31米後精準就位,在確保整體安全性的基礎上,克服了空間結構複雜、高空安裝精度高等困難」廈門翔業集團旗下兆翔機場建設航站區工程部經理姚曉之介紹,鋼結構屋蓋採用平行施工,自去年9月初動工以來,通過嚴密的組織,有效提升了效率,將工期壓縮到了極致,比預期提早兩個月完工。

當前,廈門翔安機場航站樓鋼結構屋蓋合攏已成為新的建設起點,翔業集團將搶抓有利時機,會同中建八局、中建三局、北京城建等參建單位全力衝刺主體金屬屋面和幕牆施工以及機電安裝施工,進一步提高工作標準,自加壓力、自抬標杆,推進廈門翔安機場建設提速增效,打造民航新時期新樣板、新標杆、新典範。

市機場片區指揮部將深入落實「以 快制勝、以實增效、精準精細的實踐要求」,全力提速機場片區79個與通航相 關項目建設。市機場片區指揮部常駐副總指揮吳洪欽告訴海峽導報記者,至今年年底,航站樓主體工程預計完成幕牆、屋面施工並轉入內部裝修;廈航機務維修工程主體結構完成75%;太古機務維修基地完成土建工程,全面進入內部裝修;機坪、跑道、空管、 航油工程加快推進;市政、交通等配套 項目計劃完成80%以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d271f0b4535efcb8873b9ea8a23e9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