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題材「帶飛」《孤注一擲》:超前點映與飯圈大戰「紅與黑」

2023-08-08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緬北題材「帶飛」《孤注一擲》:超前點映與飯圈大戰「紅與黑」

作者| Mia

編輯| 把青

「過年了。」

背負著「下半程最大黑馬」的期待,寧浩監製、申奧執導,首部講述網絡詐騙內幕的現實題材《孤注一擲》,於8月5日開啟點映,首日點映票房超越《巨齒鯊2》,以1.73億元成為當日冠軍,51%的上座率和平均每場接近65人的場均人次,堪比春節檔,在其帶動下,8月5日、6日連續兩天單日總票房超5億元,8月6日,全國單日票房破5.04億元,實現大盤逆跌,也是連續第五個周日大盤逆跌,創下2020年以來暑期檔單日最高票房紀錄。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8月7日,影片《孤注一擲》點映總票房突破4.20億元,成為中國影史點映總票房冠軍。與此同時,「大規模點映堪比提前上映、不開分」等輿論聲漸起,為了避免爭議,《孤注一擲》宣布提檔8月8日,當前其貓眼預測票房落點高達38.4億,直奔暑期檔票房冠軍而去。它能擊敗《消失的她》嗎?

緬北新聞帶貨電影:「流量+強話題性+下沉市場」爆款公式誕生

豆瓣開分7.3分,在這個「最卷暑期檔」,達到中上品質的《孤注一擲》出圈大爆,主要依賴於題材紅利以及正確的抖音宣發。

由於本身背負著反詐宣傳的政治任務,有一定的公益色彩,多個場次與民警聯動,《孤注一擲》勢必要在敘事構建與宣傳教育之間進行平衡取捨,同時有不少情節會面臨刪改,相比現實會有更光明化的處理。

最終成片來看有著較高的完成度,前半段是類型片的拍法,其中摔貓、斷腿、扎手指等獵奇向血腥暴力商業元素令人倒抽一口冷氣,起到「寓教於暴」的效果,用王傳君、張藝興與金晨扮演的陸經理、程式設計師潘生、模特安娜呈現詐騙工廠一方,王大陸與周也扮演的小富二代阿天、小雨呈現受害者家庭一方,詠梅扮演的警察代表著執法線,最後三條線以工廠大戰的形式收束。但或與上述原因有關,後半段「收網」階段呈現出不可避免的割裂感。

些許遺憾的是,占盡選題優勢的《孤注一擲》,原本可以在品質方面做得更好。對於看過不少「緬北受害者自述視頻」的觀眾來說,詐騙工廠和反派過於人性化;一切都推動得太快,缺乏細節刻畫和人物弧光,諸多角色工具人化,作為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的安娜和潘生,缺乏愧疚掙扎等複雜心理活動;受害者與工廠鬥智斗勇逃出生天,最後的勝利主要依賴於反派「降智」,以及無數巧合的碰撞,如小卡片剛好塞到了警車。

兩年前殺青,選擇此刻上映的《孤注一擲》踩中了天時地利,一直以來,網絡詐騙便受到外界持續關注,今年以來國家重點進行反詐宣傳,頻頻現身熱搜的「緬北詐騙新聞」,更是「帶飛」了《孤注一擲》,為其帶來了其他影片求之不得的宣發熱度。在抖音平台,「緬北」話題播放量破50億次,從「記者臥底解救人質」到「身家千萬老闆被迷暈、跳牆骨折逃離妙瓦底」等均被熱議。

正式點映前影片多個抖音視頻點贊破幾百萬,王傳君扮演的反派角色塑造頗為成功,拜佛、喊口號等成為名場面,主話題在抖音的播放量突破80億次,充分滲透下沉市場,推動電影貓淘想看人數總計突破160萬人。影片有反詐的現實功能作用,同時踩中了「東南亞噶腰子」的恐懼情緒,大賣可謂意料之中。

作為主出品方,寧浩的壞猴子影業再次站在了聚光燈C位,其「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孵化了一批新生代導演,包括路陽、文牧野、申奧等,從《我不是藥神》到《孤注一擲》,之前申奧的《受益人》,壞猴子正在成長為「現實題材第一廠牌」。

從各個角度來看,《孤注一擲》和《消失的她》都有相當的相似之處。兩者均是「流量演員+強社會話題性+下沉市場」打造爆款的典範,而在其帶動下,未來也將可能誕生越來越多的類似作品。

陣容配置上,《消失的她》由朱一龍主演,《孤注一擲》由張藝興主演,流量演員帶來了年輕女性增量市場,同時有利於前期造勢;兩部影片均將故事發生地設置在東南亞,能夠就司法腐敗等方面展開大尺度的敘事,便於過審;

兩者均有極強的現實關聯性、社會話題性和情緒感染力,能夠引發社交媒體和線下二次討論發酵,《消失的她》結合了泰國殺妻新聞,瞄準的是近年來的恐婚情緒,以「專治戀愛腦」為口號,而《孤注一擲》則結合緬北新聞,瞄準了民眾對詐騙受害者慘狀的恐慌,打出了「多一人觀看,少一人受騙」的口號。而上述特點,也意味著抖音是這兩部影片的主宣發陣地。

相比之下,同樣是7分檔,同為頂流出演的《熱烈》,首先在街舞題材小眾性上便顯得吃虧,而豆瓣7.8分的《封神第一部》,歷史加神話幻想類型也註定了「離當下現實生活較遠」,難以帶來相似的情感衝擊力。

超量點映與飯圈大戰

在這個暑期檔,「大規模超量點映」儼然成為了常態。

點映作為一種發酵口碑的常規宣發手段,是對自身質量有一定信心影片的標配,優質口碑有利於院線傾斜排片率,同時便於片方調整營銷重點,在數量質量都很卷的暑期檔尤為常見。從《我不是藥神》到《八佰》,都曾依賴於點映,從媒體、核心影迷圈層逐漸向外圍普通影迷、泛受眾圈層擴散口碑。

大部分點映都有時間、場次限定,如《長安三萬里》選擇「限時開放,鋪大規模」,僅在7月2日全國點映,縱向上收縮時間線,同時全國342城聯動點映,收穫超過2000萬元票房。《封神第一部》開啟了五天的全國點映,但限定在IMAX、CINITY等特效廳,希望傳達視效優勢,截至上映前點映及預售總票房突破4000萬。以上兩部影片在點映期間都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票房表現也較為普通,而是在上映之後通過口碑長線發酵,才實現了逆襲。

《八角籠中》和《孤注一擲》徹底打破了小規模點映、時間場次限定的規律。《八角籠中》沒有提前一周點映,而是提前半個月便開始點映,首輪點映選擇在端午檔期(6月22日至24日),三天點映票房收入6657萬元,位列端午檔第四。

隨即增加6月29日-7月2日、7月3日-5日的兩輪點映,無縫銜接7月6日正式公映。第三輪點映時,已經完全開放了時間限制,影院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場次,首映前兩天排片率高達20.1%,與首映時的26%相差並不大。截至首映,其點映累計票房高達4.2億元,超越2020年《八佰》創下的2.34億元國內電影點映紀錄。此前業內預期的提早透支風險並沒有出現,反而變相拉長了上映期,憑藉王寶強的國民度和路人盤躋身黑馬之一。

《孤注一擲》在8月5日點映當天,以15.4%的排片占比創造出34.1%的票房占比,收穫超1.7億票房,創下影史點映單日票房紀錄。次日以21.1%排片占比產出42%的票房,持續逆跌,上座率達到驚人的50%左右,其覆蓋時間段集中在下午2點到晚上9點的黃金場次,點映即大爆,開局形勢已經一片大好,口碑發酵也已經完成,因此直接選擇提檔。而其點映策略也引發了爭議。

據了解,點映排片率主要是由物料情況、想看人數、市場反饋等共同決定,與影片上座率、場均人次有關,院線會根據前一天的情況,在次日調整場次、給予產出更高的影片更多的黃金場次。而豆瓣開分與否,與打分人數多少沒有直接關係,一方面與未正式上映的作品通常不開分這一產品機制涉及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片方是否決定口碑解禁有關,如《雄獅少年》便是在點映期間豆瓣開分。

今年暑期檔,口碑發酵周期明顯變長,《封神第一部》《長安三萬里》等影片票房最高點均出現在次周周末,《八角籠中》票房最高點則出現在首周周末,提前大規模點映優勢顯現。但並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適合大規模點映。口碑墊底的《超能一家人》沒有點映,《消失的她》作為懸疑類型,便需要防止過早「解密」劇透的風險,因此並未選擇大規模點映。

關於大規模點映是否破壞市場規則,擾亂市場秩序這一點,則見仁見智。有從業者認為大規模點映實際上提前上映與無異,擠壓了正在上映影片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認為「各憑本事」,《孤注一擲》帶來了更多的增量市場。當遊戲玩法已經改變,適者生存的法則下,未來點映策略或將發生更多進化改變。

影片之外,飯圈大戰再次上演。過硬的質量、「男團」質子旅、奇幻類型工業進步的民族自豪感,為《封神第一部》帶來了一批苦無選秀久矣的「自來水」粉絲,在幫助影片釋放長尾效應,提升其宣發熱度的同時,也使得飯圈有毒思維入侵。

一些粉絲與《孤注一擲》粉絲互撕、互相表示「打一星」的評論屢見不鮮,這熟悉的一幕讓人夢回春節檔《滿江紅》的粉黑大戰。這或許是流量小生出演電影,又或是影片主演流量化所帶來的雙刃劍,上述操作可能會傷害到正在快速復甦前進中的國產電影。

事實上,非此即彼的飯圈思維大可不必,觀影並不是排他選項,話題爆款如《孤注一擲》,也在某種程度上帶熱了大盤,5日周六當天三部影片均破億。共同做大蛋糕,或許才是所有從業者的應有之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d25f19320bb9cd387ad2d23f9b3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