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東江縱隊老戰士、中國道教協會原副秘書長黃明在京逝世,享年92歲

2024-01-18     八月未完

原標題:原東江縱隊老戰士、中國道教協會原副秘書長黃明在京逝世,享年92歲

據中國道教協會網站消息,原東江縱隊老戰士、離休幹部、中國道教協會原副秘書長黃明同志(享受副局級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黃明同志生於1930年9月,原名盧明,廣東南海人,1942年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期間,先後擔任廣東東莞抗日模範隊三大隊交通總站交通員,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傳令員、副站長、站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期間,受組織委派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廣州南方大學革命學校統計訓練班、廣州市工農速成中學、第一航空預科總隊等地學習,在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組織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等單位工作;1980年轉業安置到中國道教協會工作,歷任辦公室主任、副秘書長等職務;1990年12月離休。

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黃明同志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秉持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政治品行,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的事業;始終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革命本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在中國道教協會工作期間,黃明同志認真執行黨的宗教政策,積極推動道教宮觀恢復開放、與海外道教界聯繫等工作,確保道教工作有序開展;離休後,仍發揮餘熱,不辭辛苦,身體力行宣講黨的光榮傳統和道教工作史,推動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彰顯了一名老戰士、老同志的初心使命和高尚情懷。

專訪:東江縱隊老戰士黃明

2021年4月下旬,已年逾90的黃明同志接受了中國道教協會工作人員的專訪。採訪時,老人特意換上了上世紀50年代授勳時候的軍服,60多年的時間流逝,他的身板仍然挺拔,軍裝依舊合身。回憶往昔,念及戰友,老人雖平靜克制但也偶有激動。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東江縱隊、東縱港九獨立大隊、新華社香港分社……這些他曾經戰鬥工作過的隊伍,有的已然成為被影視作品一再演繹的紅色傳奇,有的卻陌生而少為人知。通過他的講述,一段屬於時代也屬於個人、既榮光又鮮活的紅色歲月鋪陳展開。

加入抗日游擊隊

黃明出生貧困,從小被賣到東莞東坑初坑村一戶姓黃的貧苦農戶做養子,很小年紀就開始放牛干農活。1942年3月,他參加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

被問及這段經歷,老人回憶,抗日模範壯丁隊被當地人稱作「老模」,當時經常深入到各個村子裡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教唱抗戰歌曲。在黃明的印象中,「老模」特點之一是「三多」:知識分子多、華僑多、婦女多,其中還有不少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小戰士。在接觸中,黃明不但學到了很多革命的道理,也非常羨慕他們能參加革命,逐漸產生了也要參加「老模」打日本鬼子的想法。打定主意後,他和母親商量,卻遭到堅決反對,被關在家裡好幾天不讓出門。過了一段時間,母親終於同意他照常出門干農活和放牛。有一天,他把牛託付給同村放牛的小夥伴黑仔,就與約好的女「老模」一起上了大嶺山,參加了模範壯丁隊。

這時模範壯丁隊已先後和其他抗日武裝整編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為其中的三大隊和五大隊,人數約有幾百人。到1943年12月,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基礎上,成立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黃明在三大隊交通總站擔任交通員。當時環境十分艱苦,戰士們吃不飽,有時甚至沒有飯吃。為躲避敵人,他們白天很少出去,一般在晚上活動。經常打仗,多數也是在晚上。日偽軍對大嶺山抗日根據地進行萬人大掃蕩時,游擊隊被衝散,黃明和兩位同志躲進一個山洞。日本人用機槍朝洞口掃射,他們僥倖逃脫,又得到村民提供的食物。在洞裡堅持了五天五夜最終脫險,找到了自己的部隊。

1944年5月,日軍突襲梅塘鄉龍見田村的東江縱隊領導機關和第三大隊,梅塘戰鬥打響。黃明還記得那天早上正在出操,三大隊大隊長鄔強發現他們已被日本人包圍,馬上命令搶占馬山制高點並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戰鬥激烈時,鄔強讓黃明去給五大隊送信。山上林木茂密、荊棘叢生,又是在日偽軍的嚴密控制之下,幾乎無路可走。黃明克服了一切困難,有時簡直可以說是連滾帶爬,終於及時把信帶到五大隊大隊長彭沃手中。隨後游擊隊重新進行兵力部署,把日軍包圍,從而扭轉了整個戰局,日軍只能從河道逃出包圍圈,指揮官也因這次戰敗而剖腹自殺。

梅塘戰鬥後,東江縱隊先後又擴編6個支隊,總轄9個支隊。黃明成為第一支隊的通訊員、傳令員和一支隊政治委員陳達明同志的警衛員,因工作出色被支隊政治處評為模範工作者。

港九獨立大隊的交通員

1944年底,黃明調至港九獨立大隊沙頭角中隊交通分站擔任交通員。港九獨立大隊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的分支,1940年建立,日寇占據香港後的第二年即1942年正式成立。當時黃明所在的這個交通分站有5個10多歲的小孩,在站長羅許月(月姐)的領導下,負責與武工隊、政訓室、民運隊和西貢、赤柱、大埔三個分站及大隊部的聯絡工作。對於這段經歷,黃明記憶猶新。

當時日軍使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機動性強,在鄉村山區都設有哨所,還在海上派出巡邏艇,嚴酷分割封鎖整個港九地區。為衝破封鎖,交通員們肩負的任務非常危險艱苦。用黃明的話說,「靠我們兩隻赤腳,戰勝日軍的機械化、摩托化封鎖,引導各級領導和部隊衝過封鎖線」。他們隨時穿插於敵人的封鎖線上,完成傳遞情報、物資、藥品、文件等各項任務。有一次,他帶著急件情報要在白天通過沙頭角各哨所送到鹽田,被一隊日軍發現。當時正好有一群放牛仔在山邊放牛,他迅速將急件插在竹帽上靠近一頭牛,提著繩子假裝放牛。放牛仔也主動掩護,在日本兵靠近時圍上去說這都是放牛的。黃明還記得,把這份急件按時交到黃冠芳大隊長手上時,他說:「差一點我就被鬼子抓走再也送不到了。」黃隊長笑著回答:「你這個機靈鬼,哪有抓得到你的人。」當天晚上,他帶著劉黑仔的隊伍走了另一條道路,順利通過日軍哨所。過了不久,就聽說黃冠芳、劉黑仔在城區抓住漢奸就地處決,又炸了啟德機場。不久又聽說城區方蘭中隊炸了九龍鐵路四號橋,人們紛紛傳說劉黑仔的隊伍要攻打日軍城區的司令部,嚇得日偽軍心驚膽跳,把進攻根據地的兵力都撤回到城區,游擊隊來了一個反包圍,取得了反掃蕩的大勝利。在黃明的記憶里,有很多傳奇故事的劉黑仔就是一個普通人,「就和我們差不多」,「但他很會化裝,可以打扮成不同的人,讓人認不出來也抓不住」。

在港九獨立大隊一段時間後,黃明離開港九地區,調回東江縱隊司令部交通總站工作。

新華社香港分社歲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隨後東江縱隊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主任是袁庚和黃作梅。1947年5月,新華社香港分社正式在辦事處成立,喬冠華任社長,肖賢法任副社長負責日常工作,黃作梅調任新華社倫敦分社社長。

黃明在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工作,主是要負責給在港的報社和新華社送電訊,同時還要負責為當時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書記方方同志送信,包括給林平、章漢夫、連貫、喬冠華、夏衍、郭沫若、何香凝等人的信件。黃明還記得,有一次他到連貫家送信,遇到港英政府正派人搜查。當時連貫不在家,黃明說他是學生,恰好放學回家路過,給連貫家送報紙。趁搜查人員不注意時,他迅速將信件交給連貫的家人。搜查人員在黃明的包中搜查不出什麼東西,只能放他離開。他馬上把連貫家遭到搜查的情況告知喬冠華、林平等同志。1947年,黃明被評為新華社香港分社的模範工作者。

全國解放前夕,黨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代表北上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當時滯留在港的著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流數以百計。在方方與楊奇(香港《華商報》主編)的領導下,黃明參與了這項工作,聯絡護送在港民主人士,按照部署將他們安全送抵指定地點,其中包括何香凝、李濟深、郭沫若、盧雲、茅盾還有夏衍。

1951年,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黃作梅派黃明陪同方方同志的愛人蘇惠大姐到廣州華南分局。隨後黃明被分配到華南分局組織部組織科工作,不久保送廣州市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後來進入航校和空軍部隊,直到1980年轉業到中國道教協會。

在和黃老交談的過程中,黃作梅是老人經常提及的一個名字。後來經了解才得知,黃作梅不但曾是黃明的上級領導,也是他夫人的哥哥。1955年4月,黃作梅作為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奉派參加萬隆會議,所乘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遭國民黨特工使用定時炸彈襲擊,不幸犧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cbd0ec48cf26120f232287d7a330d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