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糖炒山楂
上線一個月,《奇門遁甲2》的分帳票房即將突破3000萬。而這已經是今年截至目前網絡電影市場的票房紀錄。
這或許不是一個好信號。回溯過去三年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網絡電影年度票房紀錄大多在上半年產生。貓眼近三年網絡電影分帳榜TOP10票房紀錄中,僅有2部產生於下半年。檔期加上內容排播,不見得就是「玄學」。
另一方面,若以內容題材來講,從業者其實已經用心了。今年上半年的票房高位者,包括《奇門遁甲2》《狙擊之王:暗殺》在內,都是頭部IP作品。行業試圖以爆款IP再現輝煌的野心不言而喻,但多難以超越第一部的票房高度。——2020年,《奇門遁甲》以5641萬的分帳票房刷新行業紀錄。
在大眾的集體看好里,網絡電影的發展卻在悄然「減速」嗎?這一趨勢在2022年就已經冒頭,比如TOP10作品累積票房銳減、票房紀錄停留在4000萬,到了今年似乎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作為網絡電影頭部公司奇樹有魚副總裁、《奇門遁甲2》總製片人,李思文是理智的:「這樣的成績雖然不屬於預期範圍的上限,但仍在預期之內。」在他看來,這是由整個市場趨勢所決定的。而奇樹有魚對項目的市場定位,是做「上線當年的品質標杆及最高票房」。
今年網絡電影的票房紀錄會停留在3000萬左右嗎?作為從業者又會如何看待疫情之後網絡電影的發展和未來呢?我們和李思文詳細聊了聊。
《奇門遁甲2》製作成本3000萬,較第一部增加了1000萬;但最終的分帳票房卻也可能下滑不止1000多萬。
這不是一串樂觀的數字。不過李思文也表示,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不單純是從利潤角度出發的。「如果只考慮利潤,我們可以做一些我們判斷里最賺錢的題材,然後控好成本就行了。有些項目就是要像攀登喜馬拉雅山一樣,我們要做的是行業最高品質以及行業最高票房。」
只是,想要攀登「喜馬拉雅山」,談何容易,尤其是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東方奇幻」題材上。
從業多年,李思文有一套「市場供需理論」,這也是他在談及網絡電影發展時最重要的觀點。簡單來講,就是考慮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供需程度:第一類是觀眾需求多、市場供給多的影片,其實就是和整個主流市場去競爭,比如喜劇;
第二類是觀眾需求多、但市場供給少的影片類型,這也是網絡電影的「機會」,有以小博大的可能。「曾經在電影市場出過爆款作品、但現在市場不多見的題材,都是有這種空間的」,李思文解釋道,比如古裝奇幻、功夫動作等。而像民俗驚悚這類屬於院線電影「空白區」、但有著穩定用戶的題材,同樣是市場機會點。
——在他看來,未來的票房紀錄者,大機率會在這幾類題材中產生。「當然如果是喜劇這樣的大主流,內容足夠好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類,則是觀眾需求少、市場供給多的影片,只能說天花板上限有限。
東方奇幻題材勉強可以算到第二類中,擁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這幾年的電影市場即使是院線電影也都在「避開」它。「主要原因就是這個題材的好作品少,之前一些主打噱頭的內容也傷害了市場的信任度,同時這類題材對成本要求較高」,李思文分析道。
換言之,要想拉高內容品質,《奇門遁甲2》從一開始走的就是一條「高投入」路線。這種「高投入」,除了製作成本,還有一長串的時間數字,比如整個項目用時3年,劇本打磨超10個月,特效製作耗時1年左右。據他透露,影片增加的製作成本也主要用在了特效製作上。
以結果為導向,影片的內容品質收穫了肯定:豆瓣評分系同系列IP最高分,平台彈幕中肯定程度同樣頗高。即使是票房維度,它同樣是今年截至目前的標杆之作,突破3000萬在即。
而相比市場看到的「成本上漲、票房下滑」,李思文考慮最多的其實是如何在相對低的成本里做好「大特效」,甚至於很多時候還要因為沒錢而被迫做一些設計上的「減法」。——本身技術創新就難以與真正的科幻大片相匹敵,設計創新還再次因為成本而打折,這也是他關於《奇門遁甲2》最大的遺憾。
「內容為王」的號角在文娛行業喊了很多年,但其實很少有人在網絡電影里透徹地聊「內容」。噱頭、同質化、跟風創作,幾乎是這個內容品類生來就有的標籤,比如驚悚、動作、冒險等元素,幾乎涵蓋了所有票房頭部影片。
當然市場也曾有過上行期,有數據顯示2021年分帳票房TOP10網絡電影豆瓣均分同比上升了0.86分,但是到了2022年這一分值卻再次出現下滑。今年的分帳票房TOP10影片中,豆瓣及格線以上的僅有3部。
不過李思文也在對談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對於一部以網絡為核心發行的電影作品來講,他更優先關注的是平台用戶的彈幕評價,也會關注貓眼淘票票等院線用戶的評分,而不只是豆瓣評分。「精準目標人群」的最直接、最真實的反饋,才是他們首要關注的;而這和豆瓣影迷人群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內容考量的維度和標準可能有所不同,但最終指向的都是:內容。「內容」,也是李思文在談及網絡電影未來時提出的第一個關鍵詞。「網絡電影可能早期靠一些內容噱頭起來了,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內容足夠好,要不斷以精品來磨練行業內功,不斷去適應大的電影市場的內容升級。」
「把劇本做好,這個是最根本的」,李思文將此視為接下來網絡電影市場最重要的發力點。這一點也貫徹在他們的內容策略中。仍以《奇門遁甲2》為例,想要講好一個典型的東方奇幻志怪故事,並不容易。
影片延續了系列IP「霧隱門」的核心設定,主線故事是霧隱門阻止蟲妖天邪為禍世間的計劃因為「神秘力量」太歲的融入而變數橫生:亂入戰局的小混混吳因意外擁有了亦正亦邪的「太歲」,而被推至與天邪鬥爭的關鍵位置,也在此過程中牽扯出了他與霧隱門弟子風小小之間的故事。
在李思文看來,創作的核心問題有兩方面:其一,東方奇幻故事對視覺要求極高,所以在創作時就明確了要重視視覺效果的打造,同時也在內容主題上進行突破,加強情感線的刻畫。另一方面,東方奇幻是只有中國才能講好的故事類型,故事內容呈現上必須是偏東方文化的。
在整體製作中,項目組不僅總結了第一部作品所出現的問題,還參考了大量優秀商業電影,學習它們如何將東方文化和情感故事相結合。所以,在最終的影片呈現中,不僅有「川版」太歲、失憶金魚等有梗有記憶點的視覺呈現,也有吳因身份反轉下關於愛與守護、英雄的孤獨等普世命題的討論,令人拍案。
主題的升華成了《奇門遁甲2》最大的內容升級所在,也讓網絡電影聯通大眾情感,具有了文化產品的價值。當然影片也有「隊友祭天法力無邊」、「反派人物單薄」等問題,不過在李思文看來,「一部作品在有限的時長里,內容重點應該只有1-2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絕大多數的商業片都是符合這個規律的」。
抓住核心問題、不貪圖太過複雜的設定,遵循基本商業類型片的創作規律,《奇門遁甲2》也算是內容創作者的一次成功嘗試。
市場對網絡電影的「質疑」,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三年來未有新的票房紀錄者產生。2020年,《奇門遁甲》《鬼吹燈之湘西密藏》先後將網絡電影票房推高至5000萬量級,但是隨後兩年最高票房都落在了4000萬+,到今年上半年即將過去,紀錄也只是堪堪達到3000萬。
這條下滑的天花板曲線,消磨了不少人的信心。作為從業者,李思文是冷靜的。在他的分析中,2020年的票房高點,客觀原因的確是因為疫情,所以當疫情褪去也要更加理智的看待這件事。「我們希望網絡電影的市場能夠早日和院線電影相融合,能夠有一些大突破,但它絕不是一部片子的事兒。」
面對市場上對「《奇門遁甲2》救市」的期待,他的回答則是:「我們沒想過要依靠一部作品救市,我們只是說做好一部作品,去成為行業上限、標杆作品,不管是票房標杆還是品質標杆,能對行業有一些推動和貢獻就可以了。」
不過透過《奇門遁甲2》,我們又能看到從業者不斷在內容等維度發力,讓網絡電影輻射和吸引更廣泛人群的嘗試。面對《奇門遁甲2》「開頭驚艷,但走不出傳統故事框架」的爭議,李思文以「有意為之」進行回應。
在他看來,網絡電影的產品形式決定了故事的開頭必須要吸引到觀眾,民俗驚悚顯然是最好的選擇;而《奇門遁甲2》在內容主題上的升級,所謂的「俗套」某種程度也是更符合大眾情感和觀影期待的。
「獨特,有時候也意味著觀眾面的收窄;我們要考慮對市場大眾的吸引,我們希望網絡電影是有更多人來觀看的藝術」,他解釋道。「在內容設計上,有時候我們必須通俗一些,去做一些大眾能夠看到、也更普世的情感討論。」
李思文舉了一個例子:超市裡銷量最好的商品,一定是更普通的、更大眾的;可能奢侈品也銷售額巨大,但它的購買人數一定是極少的。日常消費品則反之。其實就是如何擴大用戶基本盤的問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內容之外,對於未來的市場,他還表示要積極參與市場新變化。比如愛奇藝提出的雲影院模式。「如果有真正好的作品帶動票房售賣,也會帶動行業從業者的布局,市場才能越來越好」,他期待著「變數」所帶來的新機會點。
至於何時能夠出現下一個「票房紀錄」?李思文直言:「現在大家都在反彈性出遊。今明兩年大家肯定更青睞於『走出去』的娛樂方式,可能還要有個兩年的過渡,大眾才可能回歸傳統娛樂形式。」
想必到時候又是一場豪華內容之戰。而現下就需要從業者低頭磨練內功、敏銳布局了。我們永遠期待著下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