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吃得這麼清淡了,怎麼可能還會得腸癌?!」
牛先生今年45歲,是個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從出生到讀書到工作,都沒離開過這片土地。
原本以為一生都將這樣過去,但最近兩個月,牛先生經常拉肚子,大便不成形,有時還便血,意識到不對勁的牛先生趕忙來到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腸癌。
這讓牛先生難以接受,這才有了開頭的那句話。
一、飲食清淡,為什麼還會被腸癌追上?
廣東人飲食清淡,忌重口,碳水控制也很合理,但近年來的直腸癌發病率是世界平均增速的接近2倍。
在我國,廣州的大腸癌發病率更是全國第一。《廣東省健康白皮書》則指出,結直腸癌已經成為廣東省男性發病率排名第二,超過了胃癌、僅次於肺癌,問題出在哪了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劉海鷹教授表示,華南地區腸癌高發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好,肉類在飲食中的占比較高,植物性飲食攝入較少;
二是腸癌也是一種富貴病,廣東人雖然飲食清淡但也過於精細,再加上廣東人很多都有吃夜宵的習慣,這才容易引起腸道病變。
臨床上有不少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而息肉在早期沒有任何的症狀,這給惡變提供了很大的機會。而腸鏡檢查是及時發現息肉的關鍵,我國廣東地區群眾進行腸鏡檢查的比例不到25%,這也間接導致了腸癌高發。
腸鏡檢查不僅可以及時發現息肉,還能直接將息肉切除,給身體帶來的創傷很小。
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教授表示,普通人建議從45歲開始進行腸鏡檢查,沒有特殊情況的話5~10年再進行檢查;如果是高危人群的話,則建議將檢查年齡提前。
二、一發現就是晚期?腸癌5個苗頭要抓住
很多腸癌患者一經確診就是中晚期,甚至已經發生了多器官轉移。這是因為普通人多會在出現症狀時才就診,但這個時候病情往往已經發展了較長時間。
且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普遍較快,一些輕微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導致病情持續發展。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表示,3多2痛是腸癌的典型症狀,一旦發現要及時就醫。
3多症狀
排便次數增加:本身排便規律的人突然出現腹瀉、便秘,或是糞便形態出現了異常;
放屁次數:日常放屁次數增加,且帶有明顯刺鼻的氣味;
便血次數增加:出現異常的黏性血便、糞便一側帶血或糞便發黑。
2痛症狀
腹部疼痛:腫瘤在腸道內會導致腸道梗阻,會導致中下腹出現腹脹、腹痛症狀;
肛周疼痛:如果腫瘤的位置靠近腸道末端,則會導致肛門出現墜脹、疼痛感。
三、不想腸爛如泥,4類食物要儘早撤下餐桌
腸癌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是誘發腸癌的關鍵。臨床上又將腸癌稱為「吃」出來的癌症,想要預防腸癌發生,這4種食物要儘早撤下餐桌。
1.油膩的菜
如炸茄盒、拔絲地瓜、燒茄子等都含有較多的油脂,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於康表示,飲食內攝入過多的脂肪,溶解、吸收致癌物的危險性就越高。
且高脂肪的飲食會促進腸道內膽汁酸分泌,該物質會對腸粘膜帶來較大刺激、損傷,也會增加腸癌的發生風險。
2.加工肉類
如火腿、培根、香腸等,北京博愛醫院副主任營養師史文麗指出,這些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會含有亞硝酸鹽成分。該物質進入胃部後會與胃蛋白髮生反應,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而亞硝胺會增加胃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
3.過量紅肉
如豬牛羊肉等,這些食物內的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癌症研究機構將紅肉列為了2A類致癌物,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腸癌的發生風險。但不是說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控制紅肉的攝入量,適量即可。
4.甜飲料
哈佛大學和華盛頓大學進行的一項歷時24年的研究指出,每日含糖飲料攝入≥2份的女性相較於<1份的,早發性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增加了2.18倍;每日多攝入1份含糖飲料,會導致早發性結直腸癌風險增加16%。
參考資料:
[1]《中國「癌症地圖」出爐:癌症高發的省份,有你的家鄉嗎?》.四川省腫瘤醫院 四川省癌防中心 2022-07-12
[2]《為什麼大多數腸癌一發現就到了中晚期?》.四川省人民醫院 2022-04-21
[3]《癌細胞最喜歡的10種食物列清楚了!有人一天吃七八種!》.健康時報 2024-06-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