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聚焦「七個著力」 展現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作為

2023-10-24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評論:聚焦「七個著力」 展現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作為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鮮明提出一系列重大創新理論,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七個著力」,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明確了工作著力點和重點任務。我們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自覺用以指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落實好「七個著力」重大要求,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斷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舉措,是完成黨的任務的重要保證。面對世界輿論格局深刻變化,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大好局面,面對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最關鍵的是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原則,加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黨的政治建設,提升政治能力,強化政治擔當,落實政治責任,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養正氣、固根本、把方向、強陣地,讓黨的旗幟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高高飄揚。

2020年7月22日,位於朱家灣村的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一景。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牢抓在手裡,更好鞏固和發展主流意識形態,大力推動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不斷提升黨、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引導全體人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表達,是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重要內容,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當前,時代新要求、傳播新技術和媒介新格局相互交織,對主流媒體正確引導輿論、引領價值取向和協調社會關係,以及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同時也創造了新機遇。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就要立足新方位、把握新形勢、找准新坐標,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有效運用科技發展成果,探索總結新的傳播規律,創新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對出現的雜音、噪音及時糾偏、規範引導,唱響主旋律,切實提高傳播質量和水平。

10月17日,雜技演員在吳橋雜技「九月廟會」上表演雜技節目。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興文化,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要堅持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傳承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再創文化興盛輝煌,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孜孜探求、不懈奮鬥的重要方面。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就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既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又要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協同並進,真正以文化之強盛,鑄強國之志,圓強國之夢。

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展形象,就是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一個大國發展興盛,必然要求文化傳播力、文明影響力大幅提升,實現軟實力和硬實力相得益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就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指引下,強化政治擔當,勇於改革創新,敢於善於鬥爭,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作者:沈小平 安徽省委組織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