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誠信吉林」金名片

2023-11-17     吉林日報

原標題:擦亮「誠信吉林」金名片

近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在河南省鄭州市組織開展了2023年信用建設成果現場觀摩活動,我省就信用助力鄉村振興、信用服務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和政務誠信建設進行了彙報演示。在參與省級觀摩評比的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社會信用體系管理單位中,上海、安徽、吉林、河北、北京5個地區獲評了先進單位,我省信用應用工作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夯實信用基礎建設,創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省級統建、市縣應用」平台建設模式,省信用綜合服務平台縱向連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省內各市(州)、縣(市、區)2500餘個業務部門,橫向聯通全省60餘個中省直單位,歸集信用數據82億餘條。統建全省信用網站39個,總訪問次數達6330萬次。

——運用信用手段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結合各地特色產業,在信用融資綜合服務平台開闢特色服務專區,汪清縣結合當地實際,量身打造了「肉牛活體貸」「吉農擔-優質貸」等金融產品,平台已為1223戶農業經營主體融資6.5億元,解決農民融資難的問題,推動新型農業特色產業化,黃牛產業迅速發展,全縣肉牛飼養量已超11萬頭,成為我省「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的重要基地。

——運用信用手段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我省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日益完善,為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服務,歸集水、電、氣等特定信用信息1442萬餘條,與各類商業銀行等473家金融機構開展深度合作,累計發布金融產品1214個,平台註冊用戶占全省經營主體超40%,成為全省經營主體融資的重要樞紐。截至目前,已累計授信2.4萬餘筆,授信金額達1321億元。

——積極探索政府誠信建設。為全省7000餘個政府機構、2.6萬餘個事業單位建立信用檔案,形成完整的信用記錄,實現政府機構、企業、個人、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五類主體信用檔案全覆蓋。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整合各類投訴平台,歸集涉及政府部門的違約失信信息,推動了積案的有效化解。

——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用1份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經營主體41個領域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自11月1日實施以來,僅10天時間就出具電子報告7165份,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審批部門的工作效率,實現了「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腿」。

——創新合同履約監管手段。搭建合同履約監管系統,從採集到精細化管理再到風險預警管控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對合同檔案進行「可留痕、可溯源、可追蹤」的全程大數據監管。系統自2023年上線以來,共歸集政府採購、煤炭、電力等領域合同數量78萬餘條,主體數量22萬餘個。通過大數據分析,發布風險預警469個。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推進政務、商務、社會和司法領域誠信建設,全面提高政務服務能力,充分釋放信用數據要素價值,以數字化手段助力營商環境改善,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抑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97302d228d1369dd022a9deb56b77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