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獺、海獺傻傻分不清?快看看你能不能區分

2023-01-26   娛樂挽清愁

原標題:水獺、海獺傻傻分不清?快看看你能不能區分

如果你在聊天中經常使用表情包,肯定對下面這些表情包很眼熟:

然而表情包的主角,其實並不是同一種動物,它們一隻是海獺,一隻是水獺。

那你分得清它們誰是海獺,誰是水獺嗎?

從動物的命名,我們就可以看出兩者住處相差甚遠,一個家住海邊,一個家住水邊。

海獺是鼬科海獺屬的一種動物,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體長約130-150厘米,體重有30-50公斤,尾巴長約30-40厘米,雄性略大於雌性。海獺的皮下脂肪較薄,但皮毛非常密實,每平方厘米皮膚就有12.5萬跟毛髮,是動物界之最。

而水獺則是鼬科水獺屬動物,分布於河流和湖泊一帶,體長約56-80厘米,尾巴長約30-40厘米。僅從體長判斷,便可知水獺要比海獺小得多。

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海獺和水獺在形態上演化出了不同的特徵,其中尤以它們臉蛋的顏色最為明顯。

海獺的臉呈現毛茸茸的米白色,而水獺的臉則是灰色,看起來與身體的毛色融為一體。

圖 | 海獺

圖 | 水獺

除了臉蛋毛色不一樣的外,它們的四肢也很不一樣。

海獺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因此後足演化出了蹼,看起來很像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的鰭肢,在游泳的時候,它們用後肢交替地扒水產生遊動的力。

而水獺的後足雖然也有蹼,但並不明顯,看起來還是更偏「爪子」。

圖 | 海獺

圖 | 水獺

兩者的尾巴也不一樣,雖然都是長長的看起來很相似,不過海獺的尾巴要比水獺的扁一些,能幫助海獺在游泳的時候順利翻身。而水獺的尾巴則看起來更圓潤。

你看得出是誰在水裡翻滾嗎?

海獺會常常潛入海底覓食,這得益於它們有一身保暖性極佳,看起來蓬鬆柔軟、充滿空氣感的毛髮。

而海獺也十分愛護,一天之中會花很多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毛髮,連胸腹部用來當做「小餐桌」的地方也不放過,這也是因為如果毛髮亂蓬蓬的,或者粘上了污穢,海水就會直接浸透皮膚,導致海獺身上的熱量快速散失,最後被凍死。

成年的海獺會將分泌的油脂精心塗抹在自己的毛髮上,讓自己的毛髮能有很好的防水性,這也是海獺可以仰泳姿勢漂浮在海面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獺睡覺也十分有意思,它們會尋找海藻叢生的地方,讓海藻纏繞自己身上,或者小手抓著海藻,然後才會安然入水。傳說中手牽手睡覺的動物,也是它們。

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它們避免是睡夢中被海浪衝到別的地方去,或者沉入海底。

而水獺相比于海獺,因為多生活在水邊,對毛髮的保暖性沒有那麼高的要求,看起來毛髮則更光滑一些。

圖 | 水獺 上海野生動物園

並且,水獺除了交配期外,多數都是掘洞而居,常藏身於水岸的石縫底下或水邊灌木叢中。

在生活習性上,兩者差異也很大。海獺喜歡在白天嬉戲覓食,夜晚休息。它們不同於其他海獸會大範圍回遊,更喜歡定居生活,喜歡用撿石頭來建築自己的巢穴。

石頭對它們來說意義重大,它們會利用石頭「開罐頭」。因為它們最喜歡的是海膽,但靠它們的牙齒是咬不開的,於是它們很聰明地利用石頭,前肢拿著獵物往石頭上撞擊,直到獵物的外殼破碎,將裡面的肉質洗出來。用完之後,它們也不會丟棄自己的石頭,而是隨身帶著自己心愛的小石頭。

給大家表演一個胸口碎大石~

而水獺則反過來,完全就是「夜獺子」!

水獺白天藏在洞穴中呼呼大睡,晚上了才出來活動。它們的聽覺、視覺和嗅覺都極佳,根本不怕晚上看不清,而且它們還自帶「鼻塞」、「耳塞」等裝備,可以在水中自行關閉鼻孔和耳孔的瓣膜,防止水流入。

游近水面時,水獺習慣於把頭、背和尾巴露出來,因此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水怪。有時候也喜歡仰臥縮起腳,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

總的來說,它們雖然名字相似,但仔細區分並不算難。

海獺在201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錄,屬於瀕危物種。希望這麼可愛的小動物能夠被保護起來,讓我們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