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某餐廳因多收一毛錢被罵上熱搜
2、並非個例!這類商家均遭處罰
3、給餐飲老闆敲響了哪些警鐘?
餐廳多收一毛「反向抹零」
離了個大譜
能讓全國網友因為一毛錢,而聲討一家飯店,並且還發生在2022年,真是離了個大譜!
近日,遼寧大連一男子和朋友在海鮮大排檔吃飯,結帳時發現帳單不對勁,總共消費了930.9元,收款時竟被「反向抹零」,收取了931元。
當消費者向商家討說法時,對方卻稱,「你要是覺得差這一毛錢,我轉給你好不好?」這就有點傷感情了。於是,消費者將視頻發到網上,引髮網友熱議,相關話題衝上熱搜。
消費者真的是在乎這一毛錢嗎?當然不是,是被侵犯的自身的合法權益。商家缺的僅僅是格局嗎?當然也不是,是公平交易明碼標價的基本法律意識和經營底線。
隨後,涉事餐館就此事致歉,表示當日系統抹零操作不當,願意接受相關部門處理。接著,大連市監局發文稱,該事件已立案調查,「反向抹零」屬違法違規行為。
隨心所欲,胡亂收費,到頭來看似多收了1毛錢,實際上是「貪小便宜吃大虧」——既失去了市場的口碑與消費者信任,也會受到監管處罰,終將得不償失。
常見≠合法
「反向抹零」商家均遭處罰
以上事件並非個例,來看真實案例。
案例一:被多收2角錢後,顧客再也不去就餐了
據錢江晚報報道,今年2月,浙江慈溪的蔣先生在一餐廳用餐結束後,帳單上顯示消費1011.80元,損益金額0.20元。然而蔣先生的應付款卻為1012元,吃飯抹零反被多收了2角錢。
蔣先生當時氣憤發貼,也衝上了熱搜榜。儘管過後餐飲店解釋是收銀機四捨五入系統默認的計算結果,並表示願意下次多送一個菜補償。但蔣先生的信任感已被破壞,表示再也不會去該餐廳就餐了。
案例二:被投訴後再次反向抹零,商家連續被罰
去年,廈門吳女士在豬肉店結帳時,發現小票金額是133.656元,商家卻收了她134元。她向當地市場監管局投訴,豬肉店被罰款2000元。
本想這是個教訓了吧,沒想到過後吳女士再次來到同一商家買肉,又被「反向抹零」了。
她再次投訴,最終該豬肉店被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罰款3800元。
案例三:「反向抹零」被罰款4000+,負責人悔不當初
今年3月,福建廈門劉某在一餐飲店就餐,消費189.5元,支付記錄卻顯示被扣取190元。該餐飲店負責人聲稱收銀系統默認「四捨五入」,拒絕退還「反向抹零」的5毛錢。
被投訴後,最終該餐飲店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罰款4148.41元。負責人也悔不當初,「本以為'四捨五入'收款方式不違法,吃一塹長一智,平時還是要多學法。」
每當這類事件被曝時,都能引起大家的熱議。
評論區下,網友們紛紛曬出了自己的同款經歷,有的說買水果被多收了3毛,有的說在便利店被多扣了幾分,不過他們整體意見仍以反對商家為主。
「雖然不差那塊八毛,但少收你可以自行決定,多收必須顧客同意」「電子支付,算帳非常精確,為啥還要沿用老傳統四捨五入?」「一個人多收一毛,1000個人就是100」……
有些商家也在叫屈,「收銀系統自動四捨五入了,不止有五入的時候,也有很多時候直接四舍了」,怎麼顧客占便宜的時候不說,反倒是為這塊八毛的不依不饒呢?
也有人站在顧客角度說出了較好的解決方法,「要是態度好點,跟我說下怎麼回事,也就算了,但是不告訴我,我就會生氣」。
敲響警鐘
錢少事大,違法行為要不得
如今網絡支付的方便,反而讓人們對數字不再敏感,也讓部分商家有了可乘之機。
不只是「反向抹零」,不管是平台推出優惠活動時附帶的複雜公式,還是各類APP上的大數據殺熟,都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數字時代的先進技術從來是一柄雙刃劍,它到底能給日常生活帶來便捷還是套路,最終還是取決於使用的人。
對於消費者,要時刻警惕這樣的反向抹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於商家,也要及時自查,看看自家的收銀系統,是否出廠設置的是「四捨五入」。
一火鍋老闆告訴餐見君,「我們現在用的收銀系統,當時也是出現這個問題,發現有客人投訴,後來就問了收銀POS機的工廠,說是有個設置選項,一定要選抹零到角,不去四捨五入。」
關鍵時期,不管對誰來說,蒼蠅再小也是肉,正當提高客單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參考火鍋餐見的往期推文:客單從70漲到90,顧客竟開心接受?咋做的?
如果是明知故犯,那就更要不得了,以上案例的慘痛教訓,希望能給各位經營者敲響警鐘,切勿利用「反向抹零」潛規則「與民爭利」。
法律小貼片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價格法》,消費者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據一律師介紹,"反向抹零"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不違法,那就是經營者在收款前,就告知消費者無法找零,並且得到了消費者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