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床上醫生剛剛注射麻藥她就抽搐了,原來是這種藥物的原因

2023-08-02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手術床上醫生剛剛注射麻藥她就抽搐了,原來是這種藥物的原因

小麗是普外科護士,她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躺在手術台上。一想到自己要被開刀,她緊張極了,儘管她非常清楚手術流程。

這份緊張被麻醉科同事發現了,答應一定照顧好她,一定確保她安全,她才放下心來。

然而,職業敏感性還是讓她很不放心。這個現象是很普遍的:知識水平越高的患者,進手術室可能越緊張。

躺在手術台上的她,緊張的盯著同事的每一個動作。

看到麻醉同事注射乳白色麻藥的時候,她知道很快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失去意識前的幾秒,她還在擔心:不會出事吧…

然而,怕什麼來什麼,就是因為她太緊張,真的出現問題了。

怕她緊張,一進手術室的時候,麻醉同事已經為她注射了鎮靜藥。這個藥有三個作用,確切地說有四個作用,至少在這台麻醉過程中有四個主要作用:

1.鎮靜。這能讓她不那麼緊張;

2.加強麻醉。可以與其他鎮靜、鎮痛以及其他全麻藥復合加強麻醉;

3.遺忘。讓她忘記一些不愉快的記憶;

4.對抗依託咪酯的肌顫。依託咪酯可能導致肌顫,使用鎮靜藥(咪達唑侖)可以有效降低肌顫發生率。

然而,由於她太緊張,以至於鎮靜藥效果不明顯。再加上她平時就鍛鍊,注射的鎮靜藥似乎一點兒作用都未發揮。並且,由於鎮靜藥的作用,她看上去更不自然了。

當注射了依託咪酯之後,她的四肢開始顫動,並且僵直。直至肌松藥起效,這種令人擔心的情況才算過去。

稍稍安心的同事,迅速將氣管導管插入氣管內。螢幕上,呼氣末二氧化碳波形出來了;聽診器也證實導管的位置很好。直到此時,麻醉同事才開始反思為什麼沒有控制住依託咪酯的肌顫。

其實,臨床上有很多辦法抑制依託咪酯的肌顫:肌松藥、阿片類藥物、右美、咪達唑侖以及硫酸鎂都可以有效抑制依託咪酯的肌顫。

就連可以引起肌顫的依託咪酯本身,也可以通過小劑量的預注降低肌顫發生率。

總體來講,降低肌顫的藥物有三個方面:一、能夠產生足夠鎮靜的藥物;二、能夠有效抑制神經傳導的藥物;三、有效產生肌肉鬆弛的藥物。

小麗事件的本事,一方面是由於她手術室工作的背景導致她太熟悉手術麻醉流程了。正是因為太熟悉,反而太緊張。如果什麼都不知道,可能也會緊張,但至少不會這麼緊張。

正是由於太緊張,就顯得正常給的鎮靜藥劑量相對不足了。沒有了有效鎮靜,最終導致了肌顫的發生。

另一方面,麻醉同事的用藥也相對急躁了:看到她太緊張,希望早點消除她的緊張而急需把所有藥物推進去。這種情況下,鎮靜藥不足、肌松藥還未起效,最終導致了肌顫的發生。

還好麻醉同事反應迅速,迅速將已經抽好的起效快、作用強阿片類藥物注射了一些,這才讓猛烈顫動的四肢安靜下來。

小麗進入麻醉狀態後,外科手術正式開始了。這時,麻醉同事也有些後怕:假設這個患者是截癱患者、假設這個患者是高鉀血症…,不敢再想了。

這件事提醒我們:麻醉流程也要個體換、不能流程化。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麻醉方案以確保患者安全。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65d295c356cb8b49a1c41746045a2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