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看過以色列影片《貝倫施泰因》,有些意猶未盡。然後,就看了《德維塔耶夫》。
好玩的是,這兩個片的片名都是片中男主角的名字,而且都是真人改編,都史有其人,事有其跡。更重要的是,兩部影片的故事線居然還有重合,展現了同一事件的A面與B面。
《貝倫施泰因》中後半部里最重要的情節,是男主 列昂尼德·貝倫施泰因身為烏克蘭游擊隊隊長,深入德占區擔當偵查任務,並將偵查到的重要報告發給蘇軍,引導蘇軍轟炸掉了納粹德國V-2彈道飛彈基地。
《德維塔耶夫》里,同樣涉及到了蘇聯紅軍轟炸掉V-2飛彈基地的大事件。只是,在這裡,向蘇軍提供情報的不再是烏克蘭游擊隊,而是從納粹集中營里逃出的蘇聯戰俘,也即 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兩部影片各自解釋,看來都誇大了自身因素。
《貝倫施泰因》儘管是一部以色列影片,但故事講述的卻是二戰時期東線的故事,講的是蘇軍與德國納粹對抗的故事。男主貝倫施泰因本來是一名蘇聯戰士,因為被德軍暈倒,醒來後發現已撤退的戰友將其遺忘在了陣地上。此時,陣地已失陷,身為猶太人的他,要想活命,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本地游擊隊,並加入他們。好在,他成功了,並逐漸從游擊戰士成長為了隊長。然後,帶領小分隊深入敵後,偵查到了V-2飛彈的研製基地,引導蘇軍進行轟炸,將其摧毀。這個過程中,他還率隊解放了一座德軍控制下的的集中營,搭救了不少被俘戰士。
《德維塔耶夫》中的片尾同樣是蘇軍炸毀了德軍的V-2飛彈基地。不過,給蘇軍提供情報的,卻不再是烏克蘭游擊隊,而是從基地附近的一個戰俘營里逃回國的戰俘們。
《貝倫施泰因》與《德維塔耶夫》都提到了戰俘營,不過,後者里的戰俘營明顯不是前者解救的那一個。在這裡,被關押的都是被俘的蘇聯紅軍戰士。德維塔耶夫,就是其中之一。
《德維塔耶夫》的故事核心,是講述的蘇聯戰鬥機飛行員 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如何從納粹集中營越獄的經歷。從敵後戒備森嚴的集中營中越獄逃走,走陸地的話,幾乎沒有任何可能,即便逃走了集中營,在野外也會被到處巡邏的德軍抓獲。唯一的機會就是從空中,偷一架飛機出來,然後飛回蘇聯。結果, 德維塔耶夫做到了,還帶回了另外九個人。
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是一名蘇聯的王牌飛行員,在影片開始的一次空中格鬥中,他幹掉了兩架德軍飛機,然後在掩護僚機的過程中,不幸被墜毀中的敵機刮到了油管,飛機被損,不得不跳傘。
在德占區跳傘,落入德占區,毫無意外地成為了一名戰俘。
我們都知道,培養一名合格的飛行員,成本昂貴,比一家戰鬥機貴多了,因此各國都將本國的飛行員視為寶貝。德軍四面開戰,對飛行員的需要更大,自然想勸降蘇軍飛行員。畢竟,按照蘇聯的尿性,凡是被俘的軍官,回國基本上都會受到嚴格審查,大多會被視為異類,甚至被看作是叛徒,打入另冊。德維塔耶夫的戰友見好友科里亞就背叛了祖國,做了可恥叛徒,甚至還出面勸降德維塔耶夫。
大義凜然的德維塔耶夫當然不願意。那他的結局,就是被投入集中營,去做苦力,面對隨時到來的死亡。
在進入集中營之初時,一位戰俘理髮師幫了他,給了他另外一個身份,讓他不再是飛行員,而頂替了另外一名已經死去的戰俘的名字。如果是飛行員,不投降的話,將會被直接處死。寶貝不能為我所用,就要毀去。
德維塔耶夫藉助他人姓名,在集中營里苟且,日日想著如何越獄,如何回國。恰好,集中營就位於一個飛機場的邊上。而且,還靠近V-2飛彈的研製基地。
作為飛行員的他,自然要想到利用自己的特長,從德軍手中偷出一架飛機來,然後駕機飛回莫斯科。
說干就干,他在戰俘營中找到了幾位同樣打算越獄的蘇聯人,組成了合作夥伴。畢竟,旁邊機場上停靠的飛機個頭太大,只靠他一個人肯定搞不定。而且,德維塔耶夫不懂德語,而且德軍的那款飛機,也從來沒有摸過,要想一下子就飛上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在集中營附近有一架墜毀的同型號飛機。德維塔耶夫找到機會,進入那駕殘骸中,研究了半天飛機的基本構造,並搜尋回了一些德語標籤帶回去,讓懂德語的獄友幫忙翻譯。
萬事俱備,就要打算劫機逃走的時候,突然集中營迎來了蘇軍的轟炸。差一點了不把那駕他們打算劫持的飛機給炸毀。
之後,德軍終於偵探到集中營中混入了一名蘇聯飛行員。於是,叛徒科里亞被帶了過來,尋找德維塔耶夫的身影。
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實施劫機越獄。
有驚無險,德維塔耶夫成功駕駛了飛機。而且,在臨走時,還順便捎帶上了另外幾名戰俘。
一架飛機,一行十人,向著蘇聯境內飛去。
最後關頭,叛徒科里亞駕駛飛機過來進行攔截。結果,在一番空戰中,德維塔耶夫最終擊落了科里亞的戰鬥機,成功帶隊飛回了祖國。
至關重要的事,在這架飛機上,正好放置了德軍V-2飛彈的文件,尤其是涉及彈頭的部分,更是核心機密。
德維塔耶夫,不僅成功越獄,還帶回了關鍵的文件。然後,躺在醫院裡,他通過地圖,為蘇軍指出了集中營附近的V-2研製基地,引導蘇軍成功將其炸毀。
影片的整個過程,上述講的輕描淡寫,影片刻畫的驚心動魄,挺好看的,值得推薦。
導演由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與謝爾蓋·尤里耶維奇·特羅菲莫夫,算得上強強聯合。這倆人可不是泛泛之輩, 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執導過安吉麗娜·朱莉主演的《通緝令》及《守日人》系列,是俄羅斯商業片大導。而 謝爾蓋·尤里耶維奇·特羅菲莫夫則執導過入圍奧斯卡的《蒙古王》,還有《黑色閃電》等作品,也是鼎鼎大名。
我看本片也是沖兩位大導的合作,才看過來的,算是沒有辜負期望值。論可看性,比《貝倫施泰因》強了太多了。後者的故事明明很好看,卻拍得淡淡如水,文藝性也不足,整部影片都過於平淡了。《德維塔耶夫》與之相比,簡直是神作。
俄羅斯電影,尤其是戰爭片,給人的印象類同國產的抗日神劇,總是過度誇飾,信服度不足。不過,《德維塔耶夫》卻不存在這個問題,整個故事很圓潤,細節很贊,演員的演技也很形象,極具說服力。算是近兩年難得的俄羅斯戰爭佳作。
不過,俄烏戰爭還是影響到了現實,在俄烏交戰的關頭,尤其是俄羅斯在輿論上處於被動的情況下,沒有誰敢輕易來鼓吹一部俄羅斯戰爭片。這就使得《德維塔耶夫》在口碑上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儘管它上映於2021年,是戰前的作品,但後繼的口碑依舊會為它帶來不良的影響。
如果能夠拋開現實,單純論電影的話,我還是蠻推薦這部影片的。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