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埃及吉薩,工作人員在金字塔景區內消毒。新華社發
3月31日,在伊朗德黑蘭,志願者在街頭為車輛消毒。新華社發
3月30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中國專家組成員陳淮(右二)、艾河旭(左一)與當地放射科醫生交流。新華社發
【特別關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最新數據,截至4月3日,包括中東、中亞部分國家在內的地區內共確診新冠肺炎65366例,治癒19732例,死亡3580例,死亡率5.4%。目前中東地區疫情暴發和發展態勢不容樂觀。中東地區飽受戰亂、貧困、內亂等問題困擾,部分國家危機治理能力面臨嚴重挑戰。世衛組織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主任艾哈邁德·曼達里呼籲,地區國家應該放棄對抗和衝突,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應對疫情挑戰。
1.嚴陣以待 阻止疫情擴展
針對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埃及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抗擊疫情蔓延。從3月26日起實施宵禁,從晚7點至早6點,所有公共道路上均禁止公民通行,停止所有國營和私人交通運輸。關閉所有咖啡館、餐廳,以及所有提供娛樂和休閒活動的場所。包括購物中心在內的所有商業場所在周五和周六全天關閉。政府各部委暫停向公民提供服務,如民事登記、護照、房地產登記和建築許可等,衛生辦公室除外。3月29日之後,所有學校和大學停課時間再延長15天。減少政府部門和公共部門雇員人數,醫院、醫療中心及其工作人員除外。禁航令有效期延長至4月中旬。全部取消或推遲近期三到五個月內的包括體育賽事、大型會展、國際會議、藝術節等大型活動。關停不符合防疫規定的私人診所和公立醫院中的非緊急部門,設立專門的檢疫中心,增設隔離醫院。呼籲志願者參與抗疫行動,加強對於醫護人員的疫情知識和技能培訓。
經濟方面,總統塞西撥專款1000億埃鎊(約合450億元人民幣)用於實施國家抗擊疫情計劃,降低石油、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工業用電價格,並對低收入群體和受疫情衝擊嚴重的產業提供補貼,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埃及新聞部長奧薩馬·海加爾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埃及為抵抗新冠病毒設置了三個預案。目前埃及仍處在第二階段,該預案已在境內總感染人數在百人左右時啟動,如果感染者增加到千人則會啟動第三預案。第三預案可能會封閉全部商業場所,甚至對於疫情重點地區封城。
據統計,包括埃及、沙特、約旦、葉門、科威特、阿聯在內的中東多國實施了航空禁令,並採取了限制人員流動、停課、關閉旅遊景點等防範措施。曼達里認為,目前區域內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例如關閉學校、取消體育賽事和其他聚會。但是,在測試、隔離和追蹤病患和密切接觸者等方面,地區國家採取的措施還有待加強。他認為目前上報的確診病例數字並不能完全體現地區疫情真實情況。他呼籲地區國家要早發現、早篩查、早隔離、早上報、早處理,防止輕症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病毒。此外,他認為過分緊張的航空和旅行禁令有可能導致必要的人員和物資流動受阻,甚至阻礙延誤防疫物資和專家組的支援,各國應同世衛組織就類似措施展開溝通協調。他指出,地區國家必須在採取嚴厲防控措施和最大程度減少經濟損失之間做平衡。
2.防控疫情現實困難多
世界衛生組織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表示,隨著新冠病毒向低收入國家轉移,它可能對中東的難民、愛滋病毒感染者和兒童產生不良影響。目前葉門、敘利亞和利比亞等戰亂國家仍未建立完善的疫情監測和上報機制,比如在敘利亞西北部難民營,其內部環境擁擠、衛生條件較差,缺乏必要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雖然目前世衛組織已經提供了一些醫療物資,著手建立病患隔離區,並開展病毒檢測,但專家評估此類措施仍然杯水車薪。考慮到上述國家特別是敘利亞、葉門同伊朗的聯繫緊密,因此不排除其境內已經出現較多新冠病毒疑似病例。
經濟問題也成為各國採取和落實防疫措施的一大阻礙。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拉賈認為,受疫情波及,地區很多國家將面臨財政困難。首先疫情導致旅遊、朝覲、海外務工等產業陷入停滯,如埃及旅遊業從業者聲稱旅遊業訂單已較同期減少了超過80%。埃及總理穆斯塔法·馬德布利在3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短期內由於航空限制產生的損失預計將達到22.5億埃鎊(約合1.43億美元)。沙特因暫停小朝覲損失或超過百億美元。此外,由於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愈演愈烈,將石油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東國家也苦不堪言。伊拉克石油收入占政府財政收入約95%,國民生產總值約65%。根據其2020年財政預算草案,政府年度支出約為165萬億伊拉克第納爾(約合1386億美元)。該預算基於每桶油56美元,若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每桶30美元左右,伊每月財政赤字將高達20億美元。拉賈認為,若俄沙「石油戰」持續,伊拉克將被迫擱置如電力、交通運輸、油田等大型基建和能源開發項目,並向國外借款以確保支付政府公務員工資和進口糧食,從而維持國內脆弱的社會穩定。伊朗英語電視台報道,伊朗央行已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50億美元緊急資金,以應對該國不斷增加的感染病例。
最後,地區民眾對於疫情的輕視以及相關防疫知識的缺失也導致了政府政策執行不到位。根據伊朗此前一項調查,只有50%至55%的德黑蘭居民認為新冠肺炎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許多人仍然認為他們對這種病毒具有免疫力,不會被感染。記者也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各類關於疫情的謠言層出不窮,如腌魚、肉桂可治療新冠病毒患者,口罩不會對防禦新冠病毒起作用等。埃及《消息報》外事部主任瓦利德認為,雖然地區國家都採取了一系列防疫政策,但是到了執行層面就打了折扣,如何向民眾普及疫情防護知識,凝聚民心共同抗疫成為考驗地區國家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大難題。
3.學習中國:政府和民眾團結一心
世界衛生組織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特別讚揚中國對伊朗和伊拉克派出的醫療專家組和物資援助。「我們從中國抗疫過程發現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目前我們正不斷總結其成功經驗並通報給地區國家。我們對中國採取的迅速積極有效措施感到震驚。」
埃及《金字塔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塔里克·蘇努提最近撰文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恐慌情緒在所有國家蔓延,這推動世界開始思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疫情暴發之前就反覆提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他認為,這應該是世界上首次出現各國政府和人民致力於實現同一個目標的情況,即窮盡全部的資源與力量,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還是科學,以尋找到有效的方法,應對並戰勝這種致命的病毒,使成百上千萬人避免因疫情而喪失生命。
蘇努提評論稱,因此,不同國家所採取的防疫措施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很相似,但是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民素質與文化背景不同,這些措施在具體實施時又出現了差異。如果不能對當前局勢的嚴重程度有深刻認知的話,其結果將是災難性的,就像目前一些歐洲國家正在經歷的那樣。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與人民團結一心聯合行動,結果便是令人滿意的,最終會抵達勝利的彼岸。他指出,在這方面,中國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旅埃的敘利亞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穆罕默德·伊爾斯萊持續關注疫情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情況,他看到無數中國醫護人員前赴後繼前往疫區進行救治工作,十分感動。他認為,中國政府為新冠肺炎患者和醫務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後勤保障,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並採取了有條不紊的隔離措施,體現了中國政府的治理能力。他認為,事物的發展分為內因和外因,而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相互信任和支持構成了中國戰勝疫情的核心內因。他舉例,從醫療水平、人均收入、經濟發展、人口密集程度等各個外因來看,歐洲相比中國都占據優勢,可現在歐洲的疫情發展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在於民眾並不信任政府的危機治理能力,甚至訴諸遊行、哄搶物資等不理智行為表達不滿。政府也不相信民眾,擔憂引起恐慌,採取隱瞞病情、弱化新冠病毒危害等方式,二者的舉動實際上割裂了政府和民眾的互信,導致新冠病毒乘虛而入。從歷史上看,抵禦任何災難從不在於科技水平的高低,而在於政府和民眾能否團結一心。
他評估,這次疫情對於阿拉伯國家的挑戰不容輕視。由於戰亂、政情、貧窮等因素,阿拉伯國家抵禦外部風險能力普遍偏弱,因此阿拉伯國家必須對疫情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由英法主導的賽克斯-皮科協定不僅野蠻劃分了阿拉伯世界的國家版圖,更規定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體制。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阿拉伯世界並沒有因為西方的政治體制走向繁榮富強,反而暴發了「阿拉伯之春」而陷入了苦難,這證明西方的政治體制並不適用於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國家必須找到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他認為,在這次疫情中,中國政府運用豐富的治國理政先進經驗,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展現了卓越的領導能力、組織動員能力和貫徹執行能力,值得阿拉伯國家借鑑。
作者:光明日報駐開羅記者 肖天禕
來源:《光明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4pNS3EBrZ4kL1ViwS9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