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志丨11個關鍵詞回顧充滿戲劇性的美國大選年

2024-11-06     新浪財經

轉自: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持續了近一年的美國選戰接近尾聲,從年初的邊境對峙,到年中三場激烈的電視辯論,再到選前投票的激烈爭奪,每一步都充滿了變數。

此外,特朗普遇刺、民主黨換帥、颶風來襲等突發事件的干擾,也都為這場大選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下面通過11個月的11個關鍵詞來回顧這場充滿戲劇性的選戰。

1月28日,德克薩斯州伊格爾帕斯,移民穿過格蘭德河進入美國。

1月:對峙

1月,美國聯邦政府與共和黨人主政的德克薩斯州因移民問題發生衝突,得州國民警衛隊在美墨邊境設置了帶刺鐵絲網等屏障拒絕移民進入,同時也將美國聯邦執法人員拒之門外,雙方一度引發武裝對峙。

拜登表示,白宮團隊正在同國會兩黨議員就一項移民法案進行談判,以嚴肅應對「邊境危機」。特朗普則稱,他將給予得州「增援」而非「限制令」;如果再次當選總統,他將動員一切資源捍衛美國邊境,打擊非法移民。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美國德克薩斯州與聯邦政府對峙:移民危機加劇黨派紛爭

拜登競選團隊在TikTok上發布第一個視頻。

2月:TikTok

2月11日,拜登正式入駐TikTok。在發布的第一個視頻中,拜登被問及要投票給自己還是特朗普,對此,他笑著說「你在開玩笑嗎」,隨後選擇了自己。

特朗普和拜登任內都曾試圖打壓TikTok,但為了選票,兩人又都先後入駐TikTok以獲取更多年輕選民的支持。

4月24日,拜登簽署法案,要求位元組跳動在未來9個月到1年內剝離旗下應用TikTok美國業務,否則該應用程式將面臨美國全國禁令。特朗普表示,禁止TikTok可能會影響年輕人:「沒有它,很多孩子會發瘋的。」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拜登支持 特朗普反對 美眾議院通過打壓TikTok法案

3月26日,美國巴爾的摩,一艘貨船撞上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橋並致其倒塌。

3月:大橋

3月26日,美國東海岸重要港口巴爾的摩一座大橋被一艘貨櫃船撞擊坍塌,落水的大橋殘骸堵塞了巴爾的摩港的入口。馬里蘭州算是由民主黨人主導的「藍」州,圍繞誰來出資重建這座大橋,美國兩黨再次展開爭鬥。

拜登當天表示,聯邦政府將承擔重建大橋的巨額費用,「這座橋對於出行至關重要,不僅對巴爾的摩,對東北走廊也是如此。」共和黨人強烈反對拜登的提議。他們堅稱,聯邦政府根本無法承擔更多的國家債務。重建大橋屬於地方問題,應該由馬里蘭州地方政府來解決。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大橋重建誰出錢?美國兩黨又惡鬥!

4月24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德克薩斯大學,警察正在應對反戰示威活動。

4月:反戰

4月17日起,美國多地高校爆發反戰示威活動,要求加薩走廊永久停火、美國停止軍援以色列。在多所大學,警察和抗議者之間激烈爭執、學生和教授被警察粗暴拖走的畫面在美國主流媒體和社交平台上瘋傳。

4月22日,拜登譴責「反猶主義示威」和「那些不明白巴勒斯坦人處境的人」。4月24日,拜登簽署法案,向以色列提供更多軍援。

隨著越來越多加沙平民傷亡,拜登對巴以衝突的處理方式和管控能力受到普遍質疑。高校反戰示威活動放大了年輕選民對拜登加沙政策的質疑聲。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警方鎮壓難阻和平呼聲 美國高校反戰示威愈演愈烈

5月30日,美國紐約,特朗普在刑事審判中被判有罪後,回到特朗普大廈時舉起拳頭。

5月:定罪

5月30日,美國紐約一家法院陪審團裁定,特朗普在「封口費」案中被控的34項罪名全部成立。特朗普成為美國第一位被判有罪的前總統。

特朗普稱這次判決是「被操縱的審判」。他說,「真正的裁決將在11月5日由美國人民作出。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我是一個無辜的人。」共和黨人紛紛表態聲援,指責民主黨人將司法機構當作「政治武器」。

拜登一方面強調「法律的權威」,一方面向支持者提出,真正擊敗特朗普的並不是在法庭,而是在投票箱、投票站。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判有罪,意味著什麼?

美國總統選舉首場候選人電視辯論現場。

6月:辯論

6月27日,特朗普與拜登舉行首場電視辯論,雙方就移民、通脹、墮胎權、軍事、稅務、年齡等議題展開激烈辯論。拜登在辯論過程中屢次出現語無倫次、口齒不清的狀況。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7月的民調顯示,72%的選民不相信拜登的精神和認知健康足以繼續擔任總統,而對特朗普持同樣看法的比例為49%。

原文閱讀請戳:美國大選辯論丨拜登語無倫次葬送優勢議題

特朗普在特勤人員保護下撤離演講台。

7月:刺殺

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競選集會發表演講時,一名槍手向演講台連開數槍。特朗普右耳流血,在特勤人員保護下撤離了演講台。槍手被擊斃,集會觀眾中1人死亡2人受傷。

美聯社說,這起襲擊是1981年時任總統隆納·雷根遭槍擊以來,針對美國總統或總統候選人的最嚴重刺殺圖謀,美國政治「深度極化」導致政治暴力加劇的現象再次受到關注。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被政治暴力困擾的超級大選年

8月22日,美國芝加哥,哈里斯出席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8月:換帥

7月21日,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將全力支持和認可哈里斯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8月22日,哈里斯在芝加哥市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宣布,正式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哈里斯「補位」後,一邊批評特朗普的政策主張,一邊反覆強調特朗普的犯罪記錄,稱其會讓美國陷入「混亂、恐懼和仇恨」。特朗普猛烈回擊,多次表示哈里斯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不具合法性」。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拜登退選 在非法移民事務上表現不佳的哈里斯能否接過重擔?

9月27日,颶風「海倫妮」在佛羅里達州登陸後,一輛受損的汽車停在街上。

9月:颶風

9月26日,颶風「海倫妮」登陸美國佛羅里達州,並在美國東南部多個州肆虐,造成至少235人死亡,成為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以來,導致美國本土大陸致死人數最多的颶風。

圍繞此次颶風的傳言和指控充斥社交媒體:主管救災與重建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挪用救災資金安置非法移民、應急部門要徵收災民財產、聯邦救助資金給每位災民的救濟款不會超過750美元……

美國媒體認為其中部分來自特朗普以及一些共和黨籍國會議員等。其邏輯是,這些信息可以激發民眾對現任政府的不滿與憤怒,讓執政的民主黨在大選中處於被動。共和黨則回應,這些媒體都是民主黨控制的,根本沒有信譽可言。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美國大選決戰:「陽光地帶」四州戰雲密布

10月30日,美國威斯康星州格林貝,特朗普穿著橙色背心登上垃圾車。

10月:垃圾

10月27日,特朗普在紐約舉行競選集會,喜劇演員辛奇克利夫在演講時形容南美國家波多黎各是「漂浮的垃圾島」,引發批評。

10月29日,拜登說:「我看到唯一漂浮的垃圾就是他(特朗普)的支持者」。他的發言引發更大風波。

10月30日,特朗普穿著橙色背心出席威斯康星州的競選集會,將拜登的言論解讀為「民主黨人藐視美國內地工薪階層」。他說:「拜登終於說出了他和哈里斯對我們支持者的真實看法,他稱他們為垃圾。」「如果你討厭美國人民,你就不可能成為總統。」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美國大選決戰:特朗普全力「翻紅」藍牆三州

10月20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馬斯克向中獎者頒發了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

11月:「鈔能力」

美國知名企業家馬斯克在今年大選中全力支持特朗普,投票前夕又在賓夕法尼亞等關鍵「戰場州」放「大招」——每天隨機抽取一名參與他發起請願活動的選民,無償贈予百萬美元。美國司法部警告稱此舉可能違反美國聯邦法律。

據彭博社11月1日報道稱,1.1萬個政治團體為美國2024年大選活動總計花費了147億美元。

11月4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法官裁定,馬斯克的抽獎活動可以持續至11月5日美國大選投票日。美國大選的「鈔能力」大戰延續到了選戰的最後一天。

原文閱讀請戳:海國志丨大選衝刺 特朗普與哈里斯上演終極對決

(海報新聞編輯 姜暉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參考消息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3504057ed29a99bbe3a6e3b49eb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