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不堪的媽媽如何自救?這部爆火新片,10分鐘就讓人服了

2022-06-06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疲憊不堪的媽媽如何自救?這部爆火新片,10分鐘就讓人服了

疲憊不堪的媽媽如何自救?這部爆火新片,10分鐘就讓人服了

最近在電影圈討論度極高的電影,非楊紫瓊主演的《瞬息全宇宙》莫屬了。

本來對於這類燒腦的科幻電影老母親我是不感冒的,但卻被它另一個有趣的譯名——《媽*的多重宇宙》給吸引了。

圖源:網絡

這片名乍一聽以為在罵人,仔細一琢磨,原來這部披著科幻外衣的電影,卻有一個深刻的內核——疲憊不堪的母親如何與自己、與「叛逆」的孩子和解。

尹建莉父母學堂教育學者尹建莉創始,1000萬家長信賴。0-18歲孩子的教育問題,這裡都有解決方案。2584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中年母親之困

影片開頭,是楊紫瓊飾演的中年婦女伊芙琳焦頭爛額的一天:

自家賴以為生的洗衣店雜事一堆還面臨倒閉;

幼稚不敢承擔責任的丈夫鬧著要離婚;

青春期的女兒不僅怪異著裝、紋身,還帶著自己女朋友宣布自己是同性戀;

老老實實去報稅還被工作人員百般刁難……

僅僅在前10分鐘里,就讓我忍不住聯想到了自己日常被各種瑣事團團包圍,什麼都顧不上又什麼都得管時的窒息感。

圖源:《瞬息全宇宙》劇照

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伊芙琳微微駝著背,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也不想聽別人說話,只想趕緊解決腦子裡一團亂麻的瑣事。

這種無法互相傾聽理解的情況,也導致了她與家人尤其是與女兒之間,有了很多不滿和嫌隙。

圖源:《瞬息全宇宙》劇照

代入一下自己,生活中每當這種時候,真想擁有超能力,或者有個地方能讓自己躲起來逃避一下這糟糕的現實。

潛意識裡,伊芙琳仿佛也隱隱有了這種「假如」的念想。

她回想起當初不顧父親反對,硬要和丈夫一起私奔到異國他鄉的自己……

那時的她下定決心要活出自己期望中「正確」的人生,好得到父親的認可,可如今卻過得一敗塗地。

如果當初做了另外一種選擇,現在的生活會不會更好?

這種期許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多像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種縮影:

想要父母的接納支持,卻只收到來自父母的打擊和不認可;

想要能幹又體恤自己的丈夫,身邊卻只有一個啥也不行的「豬隊友」;

想要懂事聽話的孩子,深愛的娃卻只會跟我對著干……

我們總是想大喊一句: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虛幻中的「正確「人生

伊芙琳的生活從失落中開始「分裂」,她平時唯唯諾諾的丈夫突然被「魂穿」,變得沉穩嚴肅……

這個「丈夫」說自己來自其他宇宙,世界上存在多元宇宙,每個人在這些宇宙里都存在,但是經歷著不同人生;而一個擁有神力的「大魔王」正企圖毀滅所有宇宙,能打敗「大魔王」拯救世界的只有這個宇宙中存在的伊芙琳。

於是,伊芙琳跟著這個來自其他宇宙的「丈夫」,來回穿越不同宇宙,體驗每個世界裡自己的不同人生,獲得每個「自己」身上不同的能力。

雖然有點燒腦,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他宇宙中存在的「伊芙琳」,人生都無比精彩:

有的是電影演員,有的是功夫巨星,有的是京劇名伶,有的是天才科學家……

每一種,都和一無是處的「原版」自己形成了鮮明對比。

圖源:《瞬息全宇宙》劇照

沒錯,與其說伊芙琳穿越了多元宇宙,不如說這些都是她潛意識中自己應該經歷的所謂「正確人生」;就連那個看上去沉穩靠譜的「丈夫」,也是她想像中丈夫應該有的樣子。

現實中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幻想,它們是對現實感到失望的產物。

此時體驗多種精彩人生的伊芙琳特別爽,在能逃避現實、藉機呼吸一下的多元宇宙中,她不需要再被所謂的「正確」限制,可以肆意接納各種豐富荒誕的信息。

這些龐大的信息流,像極了我們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從娛樂八卦到金融資產,我們可以獲得一切需要的信息,但生活卻反而因此壓力更大。

比如網際網路上的育兒知識,各家言論眾說紛紜,了解得越多,父母們反而越有一種無力感,越學越不知道該怎麼辦。

伊芙琳也是這樣接受著混沌龐雜的信息,直到信息過載,自己「失控」……

孩子的世界

失控的伊芙琳穿梭之中,周圍的世界開始起了變化,她來到了女兒喬伊眼中的宇宙。

這也是電影的一個隱喻:

轉換視角,走進對方的世界,是和解的第一步。

需要伊芙琳打敗的「大魔王」,正是自己的女兒喬伊。

與伊芙琳眼中精彩正確的宇宙不同,女兒的每個宇宙里都充滿了空洞、虛無,色調灰暗;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每個宇宙中的喬伊都打扮得花里胡哨,隨心所欲切換自如,但她的眼角始終都掛著經過彩妝亮片偽裝的淚痕。

圖源:《瞬息全宇宙》劇照

喬伊化身反派,打敗每個宇宙中的媽媽,說是要毀滅全宇宙,其實是想自我毀滅,因為她在一片混沌中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而她想自毀的心態,來自於被母親強加的「正確」期待。

這樣的喬伊,就像是現實中那些——

媽媽眼中捉摸不定的孩子;

被愛包裹得密不透風,卻總是跟家長對著乾的孩子;

在信息過載時代中成長起來,被賦予太多期待,卻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空心病」孩子。

需要消滅反派大魔王的伊芙琳出於愛,不忍心傷害女兒,一開始是試圖拯救,她在每個宇宙不斷告訴女兒:「你應該過更正確的人生。」

可女兒總是用更多的信息試圖讓母親知道:「世界比你想像中更大,你所謂的『正確』不是我想要的。」

現實中,兩代人之間總是存在這樣巨大的鴻溝:

父母覺得自己有責任把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孩子覺得父母提供的任何經驗都不足以讓自己應付日新月異的世界。

「你應該過更正確的人生」,言下之意仍舊是對孩子的否定,而執著於「正確」,正是伊芙琳內心深處焦慮和恐懼的投射。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穆那提說:

「沒有認出自己的恐懼並好好處理它,會讓我們無意識地傷害自己和最親密的人。」

未經處理的恐懼會不斷製造分裂,導致不信任自己,不信任孩子,讓母親無法接收到孩子內心的呼喊。

那喬伊內心呼喊的是什麼呢?

她穿梭每個宇宙尋找母親,只是想讓母親能體驗、接納自己面對的世界。

圖源:《瞬息全宇宙》劇照

在體驗過女兒所經歷的一切後,伊芙琳終於明白了女兒的痛苦,選擇了允許——允許女兒去跳黑洞、去毀滅、去踐行自己的虛無主義,接納女兒的一切選擇。

但最後一刻,伊芙琳還是緊緊拽住了走向毀滅的女兒,這一刻,是出於母愛的本能。

母親自我否定,控制孩子過「正確人生」,導致孩子自我厭惡,這樣一對母女,到最後就因愛和解了?

愛是一切的答案,我是一切的根源

影評里很多人都在說這個結局讓人感到很割裂:

「既然允許女兒做自己想做的事了,為何又拽住不讓跳呢?」

「這種愛能解決一切的結局也太過生硬老套了吧?」

我的理解是,伊芙琳在自己創造的多元宇宙中來回穿梭,是做了一場深度的自我探索、聯結——

她體驗了一把自己想要的人生,

也看見了每種人生背後的不完美;

她看見了自己對「正確」的執著,

也明白了當下的真實生活,都是曾經自認為「正確」的選擇疊加而成。

更重要的是,在代入女兒的世界後,她明白了能給女兒最好的禮物是:「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

那個敏感多變、脆弱無助的女兒,她真實的情緒、渴望,這一刻真正被母親看見、接住了。

也的確,全片結尾伊芙琳又回到了原點,同樣的生活,同樣的老公和女兒,同樣一堆瑣事……

穿越多重宇宙改變不了任何現實,但卻改變了伊芙琳的心態,她能夠接受這不完美的現實,擁抱自己與所愛的人,與自己和解,跟父親說出了那句:「即便你不以我為榮,也沒關係。」

圖源:《瞬息全宇宙》劇照

比起執著於結局,我倒更覺得電影本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切面,讓我們去察覺自己內心的不滿、恐懼、焦慮,破除執念。

《父母的覺醒》一書中說:

「覺醒的父母不會向外部的世界尋求答案,他們所關注的是自己同孩子的關係本身,而且有信心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找到答案。」

育兒,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找回自己的過程。

與其等孩子出問題了,趕忙臨時抱佛腳,滿世界去找辦法「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如先和自己的內在親密聯結,找到裂痕所在。

當我們放下執念,方能或打開一個空間容納孩子的一切,或走進孩子的世界,讓愛自然地流通起來。

親子關係好了,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養育孩子的過程

也是治癒自己的過程

生活有不完美

但不妨礙我們與自己和解

歡迎您來7天好媽媽成長營

給您一套家庭教育萬能公式

助您育兒更育己

作者介紹

阿怪: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育兒工作者,不斷學習和傳播育兒知識。養娃路上,我們一起成長。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2debaa7a4eb22b63802d60bf8afa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