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是我國最好的高校,年年都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這些學生畢業以後,基本都會留在當地,投身進入城市建設的序列中,是城市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發動機。目前,很多城市也看到了頂尖人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少人認為,如果把清華北大放到其他城市,這些城市一定會因為清北的到來而崛起。然而,面對這種論調,質疑聲同樣不少,就有網友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把清華北大放到江西,不見得能把江西的經濟拉上去,反而清華北大不出10年也會退出985序列,成為二流大學。
面對網絡上的這種質疑,個人還是比較認可。分析其中原委,就要先從現在江西的高等教育環境說起,作為一個坐落於我國東南部的大省,它卻沒有一所985大學,唯一一所頗有腔調的高校南昌大學也只是211工程院校,也是江西僅有的一所211高校。然而,回顧江西的教育歷史,我們卻又能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江西。自古以來,江西居然是一個靠著教育和文化聞名天下的地區,宋、明兩朝更是出了無數赫赫有名的學子,那時甚至還有「滿朝文武半江西」的美譽,與現在的江西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局勢。
江西教育的衰敗要從清朝末年說起,當時由於國家飄搖引發了激烈的新舊衝突,教育方面也受到了巨大衝擊,很多地區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許多新式學堂,江西卻慢了一步。正如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國家,後來都成為了被欺凌的對象。俗話說「一步慢,步步慢」,曾經的教育大省到了如今便成了高等教育的「窪地」,同時,也連帶著出現人才流失、經濟疲軟的現狀。為了挽救江西,不少人也出謀劃策,相信只要提高江西高等教育的水平,就能扭轉頹勢,譬如武漢,靠著兩所985高校,武漢這座地處中部的城市長盛不衰。
於是,就有了「把清華北大搬到江西」言論的出現,再不濟和隔壁湖北聯動,把武漢大學搬到南昌,相信一定能把江西高等教育推到新的高潮。結果很快就被潑了一桶冷水,把清華北大放到江西,「引領教育,帶動經濟」就是痴心妄想,也許用不了10年,清華北大都「自身難保」,將會退出「985」序列,成為「二流大學」。
我是支持這種觀點的,歷史上清華北大曾經到過江西,可惜,不到3年時間,兩所高校又全部撤走了。然而,同樣是鄰居安徽,中科大卻留了下來。雖然是幾十年前的事,但是,現在的情況並沒有發生太大改變。先不說清華北大,哪怕真的把隔壁的「武漢大學」搬過來,依照南昌目前的狀態,也供養不起。很多人心中一定有疑惑,武漢能夠供養兩所985高校,為何南昌就連一所都養不起?
相信在常人心中都知道建設一所出色的大學一定要花很多錢,但是,一所名校的建成不只是花錢就夠了,還與所在城市的底蘊息息相關,包括文化歷史、交通治安、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看看現在那些擁有多所985名校的城市,哪一個不是國家近百年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城市。但是,也不必因此灰心,與其把希望建立在他人身上,不如自己放穩心態努力培養。就以深圳來說,每年名校畢業生趨之如騖,但是,深圳從未放棄高等教育建設,深圳大學的成立就是典型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