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人在「天宮」!她說:太幸福了……

2024-10-30     北青網

今天,神舟十九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八號3名航天員會師。 王浩澤說:「到了咱們中國空間站,太幸福了。看到神十八乘組三位親人特別激動,半年多沒見了,終於在這見到了……」

10月29日,神十九乘組的名單一公布,王浩澤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90後,女,航天員,而且是中國首位女航天飛行工程師,很多人好奇——王浩澤究竟是誰?她是如何拿到神舟十九號「船票」的?

不僅是學霸,還是運動健將

王浩澤1990年出生在河北灤平,本科就讀於東南大學。大學期間,她的成績保持在年級前列,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江蘇省三好學生等獎勵和榮譽。

王浩澤大四時以年級排名第一的成績保送本校研究生。她不僅是學霸,還是運動健將, 大學時參加了校田徑隊,經常代表學校參加省級運動會。

輔導員唐智說,王浩澤多次獲校運會長跑比賽前幾名,曾代表學校參加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高校組田徑比賽,並獲得4x400米冠軍。

據紫牛新聞報道,王浩澤曾表示,現在回憶起來,如果當時 沒有堅持鍛鍊,可能就不會為如今成為一名航天員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我不能成為第一個按警鈴的人」

2015年,王浩澤進入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多年來一直鑽研新型火箭發動機。

在第三批航天員中,有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王浩澤是其中之一。此前,她從來沒有想過,身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有朝一日可以成為航天員。「當時看到有這個機會,太寶貴了,我就報名了,太酷了!」

身為工程師而不是飛行員,選拔過程中的各種航天生理功能測試,對她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戰。王浩澤說,自己很享受這個過程,未知的挑戰並未讓自己產生壓力,只覺特別新奇。「航天員是百里挑一、萬里挑一,能有幸參與其中,我就已經很幸福了。

作為航天科技工作者入選第三批航天員,王浩澤是幸運的。現階段密集的飛行任務,讓她飛天圓夢的機會大大增加。

幸運不代表訓練標準會降低。選拔階段,第一次坐離心機讓她印象深刻,短短几十秒,6個G的負荷,王浩澤就感覺呼吸困難,肺部像撕裂一樣。

「離心機教員說他有一個警鈴,這麼多年從未響過,從來沒有航天員按下過。我當時就握著這個警鈴,一直在做思想掙扎。雖然很難受,但我覺得我不能按,我不能成為第一個按警鈴的人。」

「苦練」和「勤思」

帶著這樣的信念,面對難度較大的訓練,王浩澤從沒想過放棄。她還總結出了兩個訓練法寶——「苦練」和「勤思」。

比如「交會對接」這個項目,對飛行員出身的航天員來說上手很快,但對於王浩澤而言,有些摸不著門道。對此,她只能「苦練」,經過近千次的訓練後,現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時,每一次都能達標。

第二個法寶「勤思」,王浩澤說,「在出艙訓練時,有一些操作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比如,身體呈現什麼樣的姿態能拓展服裝的操作範圍,我的手應該握在哪個位置可以更牢、更好發力。」

最終,王浩澤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全部考核,被確定為神舟十九號任務航天員。

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在這萬眾矚目的一刻,再回憶起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王浩澤說,她感覺到身上沉甸甸的是責任、是使命,更是壓力。

雖然在之前做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時候也有壓力,但與當下這種壓力有所不同。她說:「我是祖國從萬萬千千航天人里選拔出來的,我也代表著千千萬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祖國信任我,那麼我也一定要好好乾,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的培養。」

「要把天上的每一項活都干好」

根據任務安排,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將進行多項空間科學實驗試驗,以及艙外防護裝置安裝等任務。

王浩澤說,自己將利用專業所長,發揮好航天飛行工程師在乘組中的作用。「我想,更多的是與地面技術人員的溝通,比如說遇到一些預案之外的情況,需要我們天地同心,用我的工程背景解決問題,我應該能發揮作用。

對於6個月太空之旅,王浩澤充滿信心和期待。「我現在所有的想法都集中在把工作干好,把天上的每一項活干好。」

祝出差順利!勝利凱旋!

相關新聞:

來源 | 央視新聞 中國青年報 紫牛新聞

編輯 | 杜小溪

統籌 | 柳璐

監製 | 高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260743907d9bf0593964e848ae91a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