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被「打臉」的一次,不僅認慫,而且還慫的心服口服
說起李白,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在唐朝那個文豪輩出的時代,初唐四傑也不過是盛世的序幕。而李白,更是被譽為中國古代詩歌的頂峰,大唐沒有了李白會顯的有那麼點寂寞,而李白沒有了大唐,在哪個時代都是飄逸的詩仙。而余光中先生有一句對李白的評論很中肯,不但將李白的才氣表現了出來,還有李白骨之里的那俠氣。「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可是正是這位半世盛唐的李白,卻在自己最得意的詩作方面認慫過,而且還慫的心服口服。
那年李白三十多歲,與好友同游,游著游著就來到在當時就已經遠赴盛名的黃鶴樓。三十而立,當時的李白正處於而立之年,在詩文創作上處於一個小高峰,但即便是這樣李白也是狂的沒邊,幾年前都敢叫皇帝近充高力士幫他脫靴了。而李白這一次來到黃鶴樓當時不是單純的來玩,還要為黃鶴樓寫詩,讓後人一來到黃鶴樓就只記得自己的詩,算是與天地爭輝了。
可是再狂也要先觀察一下,而不是上來提筆就寫。在黃鶴樓的茶館內李白觀摩各文人騷客留下的詩作。先是看到宋之問的「漢廣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黃鶴弄晴煙」。李白不以為意,無論是用詞用意都不過是淺顯之作,兒童都能寫出來。於是李白又慢慢看,看到了王維的詩作「城下滄浪水,江邊黃鶴樓。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當時李白正與王維交惡,自然也是看不起王維的作品,並且嗤之以鼻。看了一圈之後沒有喜歡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不是針對誰,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正當準備下筆的時候,看到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讓李白目瞪口呆。李白心想究竟是誰走漏了風聲?把自己要寫的詩給寫出來了?一看署名:崔顥,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李白於是長嘆一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李白自然是心服口服,但是這麼多人都來李白寫詩李白也不能不寫,但是肯定是不能寫黃鶴樓了,於是跑到鸚鵡洲寫一首《鸚鵡洲》「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可是這詩不但模仿崔顥,而且寫的也馬馬虎虎,估價就和李白看宋之問的詩歌一樣吧。這麼高傲的李白唯一一次認慫,但是不得不承認,李白依舊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