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今,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開啟了「薅羊毛」的生活方式。
為了最大化自己薅到的羊毛,上海設計師@曉嵐,下載了20個銀行App。
根據網友曉嵐的經驗,類似工行、建行等銀行有微信立減金、話費滿減充值等服務,這類服務不限場景,可以大膽薅起來。
還有一些銀行會定期在網上平台發放優惠券,例如滿10減7打車券、1元單車月卡等,有興趣的需要定好鬧鐘開搶。
另有一些銀行可以用積分換取一些生活用品,例如洗衣液等。
網友大致估算過,儘管每項羊毛不大,但累計起來,每個月至少能讓她節省上百元。
對於這兩年緊張的口袋來說,有時候百來元也是一筆夠得上一天開銷的數目。
記得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過一段話: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
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
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生活的人才明白:拋開浮華的假象,曾經你瞧不起的低配,許多時候才是人世間的常態。
2
與「薅羊毛」同樣流行的,還有CBD各寫字樓下的「10元飯盒」。
外表樸素的包裝,一葷一素的食材搭配,加上管飽的米飯,成了許多打工人心目中最合適的午餐選項。
在北京國貿CBD區域工作的白領張欽,言語間對10元盒飯甚是滿意:
「你敢相信是在CBD買到的嗎?步行下樓就能買到,而且每天都是新鮮現炒。」
不僅僅在北京,還有許多城市,例如成都、重慶,打工人飯盒也備受追捧。
不可否認,在許多商業地段,工作日午餐的均價遠不止10元,甚至是10元的兩倍、三倍、四倍。可以說,10元飯盒在價格方式優勢十分明顯。
也許在許多人的固有觀念中,認為出入寫字樓的高級白領,月收入應該輕鬆過萬,午餐的標配或是一份精緻的日式料理,或是高級餐廳的一份簡餐。
但他們卻不曾想過,許多人的收入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他們的午飯也不過是一份盒飯。
其實,早在口罩發生之前,某招聘網站的報告就曾指出:
近7成白領,午餐費用不超過20元;
超5成白領,通勤路上主要依賴公共運輸方式。
是的,這就是成年人生活的真相。
平日裡光鮮亮麗的城市白領們,以超乎人們想像的方式,過著他們的低配生活。
他們不是負擔不起精緻的午餐,只是相比之下,他們更要考慮房貸、車貸、教育支出……
大多數時候,人們的生活總是負重前行的。
每一個消費的選擇背後,都藏著對金錢的衡量。
圖源Veer
3
UP主@阿福曾發布過一段視頻,視頻中他採訪了凌晨3點在東莞街頭忙碌的一個年輕人。
他是一位95後代駕小哥,他騎著車在街頭轉悠,等待夜晚的訂單。
被問到為什麼會在凌晨3點做這份工作時,代駕小哥坦誠地說:
「像我以前正常生活的話,我每天早上都是5點鐘就醒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被窮醒的。」
如今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代駕小哥願意犧牲一點睡眠時間,多干一點活。
UP主追問他:「你羨慕那些跟你同齡的人嗎?他們可以在外面玩不用拼搏?」
代駕小哥聽完並未流露出一絲羨慕,反而篤定地說道:「有些東西是羨慕不來的。」
是啊,客觀的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依靠自己把日子過得更好一點點。
就像余華在《活著》里曾寫道:「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
活著很快樂,生活總有五光十色;活著也很艱辛,各種壓力排山倒海向我們襲擊而來。
想起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其中有位網友的回答特別贊,他說:
「一天忙活完,最舒服的事兒就是到家停好車,賴在裡面。
不慌不忙放個曲兒,慢條斯理點根煙,最後正式開始發獃。
車的兩頭,一頭是功名利祿,一頭是柴米油鹽。
偶爾在中間躲躲,也挺好。」
生活有多累,柴米油鹽有多碎,經歷過生活的人,都有深刻的體會。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在低配的生活中,繼續熬,繼續拼。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