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銷500+杯,用「單一產地」出圈,北京跑出一個咖啡新品牌!

2023-08-15     咖門

原標題:日銷500+杯,用「單一產地」出圈,北京跑出一個咖啡新品牌!

最近在北京風很大的品牌,猿輔導旗下的「格子咖啡(Grid Coffee)」算一個。

去年9月,格子咖啡在王府井開出首店,憑藉全系單一產地的精品概念,快速圈粉「咖啡進階用戶」,網友自發打卡分享不斷。

時隔近1年,格子咖啡已在北京開出15家店,多店上了大眾點評區域好評榜。其主理人陳子宇透露,計劃到今年年底在北京開出40~50家店。

這個品牌到底怎麼樣?來看前方探店實況——

探店北京「網綠咖啡」:

上榜區域Top1,已開啟拓店

最初知道格子咖啡,是因為它頂著「猿輔導跨界做咖啡」的流量光環。沒想到,一年後,這個品牌圈粉眾多北京年輕人,進入「當紅炸子雞」行列。

格子咖啡自去年9月份在北京王府井銀泰開出首店後,吸引大批網友自發打卡,並陸續在嘉里中心、西單君太、東方新天地等核心商圈開出15家直營店,多家門店衝上大眾點評區域榜單Top1,成為「區域新秀」。

前不久,我也去格子咖啡門店實地探訪了一番:

先來看門店,走的是「高級網綠風」。

我們前往的是西單君太店,該門店位於商場負一層,面積在30平上下,方正的幾何線條勾勒出空間結構,大面積的品牌綠搭配上原木色,再點綴以白色的logo,做到一眼吸睛。

產品有特色,不做特調,全線使用單一產地咖啡,圍繞經典美式、經典奶咖、冷萃、手沖等設計了20多款單品,單杯售價在20~36元之間。

門店數據方面也表現不錯。「目前君太店的日出杯量在500~600杯。已開出門店的平均單店日出杯量可以做到300+杯,多數門店都已實現盈利。」格子咖啡主理人陳子宇介紹。

在格子咖啡現有的門店中,以面積40~60平的快取店為主,商場體驗店、PRO店同步拓展。「我們將目光鎖定在相對成熟的咖啡用戶,立足朝陽區,向其他區域輻射,預計到今年年底開出40~50家店。」陳子宇說。

同時,格子咖啡還在為跨區域開店做準備。陳子宇透露,將率先拓展華東市場,其位於蘇州門店將於國慶前夕開門營業,上海門店也在推進中。

他們為什麼能夠在「咖啡內卷」的當下實現突圍?從業內視角出發,這個品牌有哪些做法值得關注?

「錯位競爭」思路:

全線用單一產地豆,為手沖提效

在採訪中,陳子宇多次強調,一個新品牌想要跑出來,能夠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價值是關鍵。

為了驗證地區用戶對於經典黑咖、精品咖啡的接受度,去年夏天,在格子咖啡首店落地前,陳子宇帶領團隊,在三里屯太古里通過快閃咖啡車的形式做了測試。

快閃咖啡車只售賣單一產地的美式與手沖,試營業2天就賣出了1068杯,最終以3個月售出30000+杯的成績收官。

陳子宇將這次測試稱為「咖啡回歸實驗」,銷售的杯量,也反映出消費者對於「一杯更純粹咖啡」的需要。

那麼,格子咖啡是如何平衡商業與純粹的?觀察他們的做法,有4個特別之處:

1、專注單一產地,豆單按季度更新

格子咖啡的最大特點,是門店全線採用單一產地豆。

「單一產地咖啡,並不意味著一定比拼配高級,但它保證了一杯咖啡的品質下限,同時也能傳達出品牌的專業精神。」陳子宇說。

我了解到,格子咖啡的豆單按季度更新,門店常年保持7~8款咖啡豆,每一款咖啡豆必須達到SCA杯測標準84分以上,同時採用自主烘焙,儘可能地激發豆子的風味潛能。

為了方便用戶判斷咖啡豆的品質及特點,格子咖啡還在門店陳列了咖啡豆樣本,為每款豆子配上說明書,產地、處理方式、風味描述一一呈現。

2、做經典框架下的咖啡創新,突出天然、健康

不做特調,並不意味著拒絕創新。陳子宇的思路是,在不違反產品定位的原則下,做經典框架下的咖啡探索。

比如,為了迎合夏天市場所推出的羅馬人美式,就借鑑了義大利經典的羅馬濃縮(Espresso Romano)的風味結構,將意式濃縮與新鮮檸檬片做搭配,用果酸帶出咖啡的甜感,再結合湯力水的豐富氣泡,打造出清爽口感。

此外,陳子宇觀察到部分用戶在喝冷萃的時候也會有加奶的需求,因此,對標紐奧良式冷萃,推出了更具風格的咸奶萃

「除了牛奶、芝士等,產品不添加額外的糖或糖漿,以及其他人工調味,這也與時下流行的健康趨勢相吻合。」陳子宇說。

3、快速出杯,對「手沖」進行效率化改造

為了解決精品咖啡的效率出品問題,陳子宇也在探索,根據不同場域投放不同型號的咖啡機。

比如,在效率優先的門店,使用的是多豆槽的全自動咖啡機。

在偏向體驗的門店,則對手衝進行效率化改造,使用半自動手沖機器替代咖啡師的重複動作,模擬人工手沖的沖煮曲線,不到3分鐘就能完成一杯手沖咖啡出品,同時也規避了手工製作的不確定性。

4、把「格子」導入門店,強化品牌符號

為了突出品牌特色,他們將大量格子元素融入了空間設計。

以望京中國錦店為例,占地面積70平方米,卻有著14米的建築層高,以30x30作為基準尺度,界定了空間、吧檯等區域,把門店打造成一個巨型「方格」。不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也側面傳遞出品牌對咖啡的嚴謹態度。

「我們也在疊代空間打造理念,嘗試用空間的框架結構,去取代平面上格子的表達。」陳子宇說。

區域品牌已開始

瞄向下一階段的咖啡生意

在頭部咖啡品牌價格戰激戰正酣的當下,諸多區域中小品牌叫苦不迭,為此所累。

陳子宇表示,他也曾對價格戰有過擔心,但經過幾個月的市場驗證,門店業績幾乎未受波及,究其原因,或許在於他們瞄準的是「下一階段的咖啡生意」

參考新茶飲賽道,大眾在經歷了品類崛起、豐富的產品洗禮後,慢慢回到了真茶、真奶、真水果,開始欣賞食材天然的味道。

咖啡賽道或許亦是如此,走過用茶咖、果咖等創意特調拉新獲客,以及平價咖啡對消費習慣培養階段,消費者對一杯咖啡的原料品質、健康屬性與口感層次都有了更高的期待。

瞄準咖啡升級人群,做更精品化的連鎖咖啡——這或許是當下咖啡市場的一個破局點,有不少區域品牌已經開始行動了。

藍嘴獸咖啡主理人黃凡智在日前接受採訪時也提到,他們正在做精品化轉型,將目標用戶瞄向更小範圍的剛需客群,即經過瑞幸與庫迪培育後,對咖啡有進階需求的用戶。

而格子咖啡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實現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做到「快人一步」,從豆子到出品,從門店到體驗,做出自己的特色。

隨著咖啡市場走向成熟,一批咖啡用戶開始回歸咖啡本質,更加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也為品牌帶來新的生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1338c93289e8a6b0a27c807f2da05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