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 | 航展謝幕後,「超級大單」的購機款哪裡來?供應鏈會有怎樣改變?

2023-07-10     看航空

原標題:早讀 | 航展謝幕後,「超級大單」的購機款哪裡來?供應鏈會有怎樣改變?

「一周熱點」

7.3-7.10

在這裡

看全球航空

6月25日,第54屆巴黎航展閉幕了,航展上飛機超級大單的熱度也漸漸消退。隨之,一些與超級大單、航展熱門相關的衍生話題也就浮出了水面。

比如,印度的民用航空領域,既有靛藍航空下單500架空客A320,造就了商業飛機歷史上數量最大的一筆訂單,也有印度航空的470架飛機訂單(包含波音與空客)……在超級大單的背後,一個現實的問題是,買飛機的上千億美元的錢從哪裡來?

早讀 | 470架飛機訂單所彰顯的,印度民航業乃至航空業的野心與未來

此前的早讀系列已經寫過印度民航市場的崛起。

買飛機的錢從哪裡來?

除了傳統渠道中來自商業銀行、出口信貸機構,以及飛機和發動機製造商的貸款,航司另一個尤為重要的融資渠道當屬日漸成為主流的租賃。

這次,印度多家航司與租賃公司間的合作,仍將是其購買飛機的主要募資方式。

這種「交易」在業內被稱為「售後回租」(SLB,sale and leaseback)。這種模式不僅限於民航業,在其他行業中也較為普遍。

在2019年底CNBC的這篇專欄文章中,作者曾分析道,面對印度民航市場的快速擴張,租賃將成為靛藍航空等印度航司在大規模擴張機隊中的核心「打法」。

根據售後回租協議,航空公司將新接裝的飛機出售給租賃公司,然後再租回,租期一般在5~8年。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售」這一環節,會產生大量現金流,能夠大大改善了航司的資產負債表。

路透社曾在報道中援引空客公司向投資者發表的路演信息,乘售後回租模式所代表的融資方式占目前所有飛機融資方式的34%左右。

為航司賺錢的售後回租模式

通過售後回租,航空公司也得以在很大程度上甩掉了作為最「重」資產的飛機,提高了機隊配置的靈活性。

在「售」後,航司從租賃公司「租」飛機的環節中,源源不斷的新飛機得以租回自用,這對航司來說意味機隊更「年輕」,對乘客來說則意味著更好的乘機體驗、更高的「印象分」。

年輕,就意味著機隊有更高的在航率,同時能夠大幅節省在維護、大修成本等方面成本的支出(一些協議中還會有租賃公司承擔維護維修費用的條款,從而大幅降低了航空公司的成本)

售後回租模式也是過去幾年裡靛藍航空能夠實現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售後回租模式這一框架來看靛藍航空的500架空客A320訂單,一個潛在優勢也非常明顯:

A320系列是行業內的暢銷機型,出租市場廣闊、不愁客戶,會使得租賃公司更有意願促成與靛藍航司的合作,為其購機提供融資支持。

雖說近期印度航司GoFirst依然身處破產風波,不僅涉及與發動機廠商普惠的官司,也身負與飛機租賃公司間的糾紛,這多少會影響到印度航空租賃市場,但靛藍航空的CEO對此樂觀地表示「並不擔心」。

早讀 | 波音正加快在印度的布局:建研發中心、開合資企業

在印度航司簽下超級大單的同時,按照貿易補償等國際貿易的慣例,空客和波音都有意加強在印度的業務,扶持更多印度本土企業加入自家的供應鏈體系。此外,在未來印度民航大發展背景下,國際廠商也都會擴大在印度的飛機和發動機的MRO業務。

似乎已經回不去了?

來自兩家印度航空公司總計970架的訂單表明了航司願意在未來10年鎖定市場,也給製造商吃下了定心丸,有底氣開足馬力提高產能。

畢竟,靛藍航空一口氣簽下的500架A320系列,意味著幾乎「包圓」了去年空客一整年的全部產量。

結合從2023年開年到巴黎航展期間,波音和空客收穫的訂單,這幾乎意味著二者未來十餘年下線的新飛機,大部分已經「預售」一空。

雖然這種簽單、銷售模式早已是行業慣例,但疫情三年已經對這種模式造成了很大衝擊,影響持續至今,這便是老生常談、但依然出現在巴黎航展上的供應鏈問題了。

在巴黎航展話題正熱之際,行業內的另一則頗有關注度的新聞是業界頭部機體大部件供應商勢必銳的堪薩斯州威奇托工廠6千名工人罷工。圖為該工廠內的波音737MAX機體大部件產線。

雖然當下航空製造業的供應鏈問題已經得到了大幅改善,並且有望在明年得到解決,但有些東西似乎已經回不去了,曾受供應鏈中斷之苦的一些廠商心態已變,就像路透社的巴黎航展報道中說到的「幾家大公司表示,它們已建立了更多的緩衝庫存」。

此舉在讓廠商有備無患地應對供應鏈波動的同時,也讓這些企業背上了更多庫存資金壓力。

新未來還需要新供應鏈?

國際航空媒體《飛行國際》在本屆巴黎航展閉幕後,發布了一篇評論文章《勒布爾熱的小陽春帶來巨額訂單》。

文章再次強調了疫情前後,巴黎航展在「4年一別」後回歸,反映出的趨勢卻已大不同,甚至出現了天壤之別。

文章稱,在2019年巴黎航展上,焦點還是傳統的飛機製造商之間的同台競技,聚光燈集中在波音737MAX和空客A321XLR身上。

但現在,隨著國際民航組織(ICAO)發布了國際航空業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來自歐盟等政府官方推動相應配套政策法規落地,本屆巴黎航展的展示重點放在了對「傳統」的替代方面,從生物燃料、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到氫動力……這些技術在推動可持續航空的過程中蓬勃發展。

而本屆巴黎航展的「舞台」也給這些創新者留出了空間,「他們渴望證明可持續性不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未來主義設計的飛行器就在眼前,甚至它已經開始讓傳統的飛機看起來有些過時了。」

那麼,從產業視角來看,圍繞巴黎航展上的可持續航空、綠色航空、電動、混動、氫能等行業熱詞、新技術、新機型、「新風口」,一條條有別於傳統商用飛機的新供應鏈體系必將在不久的未來鋪陳延展,構建起來。

比如近期的一則則簽約短消息,如霍尼韋爾、泰雷茲、賽峰、柯林斯宇航、羅羅等航電、動力、座艙內飾領域的供應商廠商與新興的eVTOL、電動飛機等製造商簽約等,正頻繁發生。

只不過,在這場行業新局中,會有著傳統老牌供應商的地位依舊穩固,也會有新興者的快速崛起,但也必然會有被淘汰出局者。

排版:陳奕煊

策劃 | 文案:鄭宇航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更自信,更豐富!巴黎航展上的中國航空產業鏈企業大展風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02086b1eb183f46a3e0b1bb621b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