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學生4個手板,老師心寒,學生笑了,說好的教育懲戒權呢?

2019-12-23     敬雯老師

近些年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越發僵持。每當出現老師和學生不愉快的事情時,受到指責的往往也都是老師。即使老師做的是對的,老師已經盡到了責任,只要有事情發生,老師都會遭到痛罵。

最近,在網絡上傳出了一起四川達州的師生衝突事件。師生的衝突向來是社會的熱點話題,因此也引來了不少媒體和網友的關注。或許是因為博人眼球,或許是因為不知情。不少媒體將這一衝突描繪得十分惡劣。比如網曝某學校,師生互毆,從教室打到辦公室。在這些媒體的助推下,老師毫無懸念地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對象。

如果真是老師和學生在校園裡互毆,即使老師有著再多的理由,都是不能容忍的。畢竟師生的互毆,不僅有違師德師風,而且也不利於學生的成長。這樣的老師受到痛罵,或者處罰,都不會有人同情。可是四川達州的這起師生衝突事件,卻有著與媒體報道截然相反的一面,同時後續的處理,更是讓老師心寒。

在這起事件經過網絡的曝光後,當地的教育部門高度重視,並徹查了此事。這起事件的真相是怎樣的呢?這起師生衝突事件發生在四川達州新世紀學校初三五班。發生衝突的是一位數學老師和他的學生。為了促進學生學習,這位數學老師與學生約定,如果數學成績不達標,將打手板5下,以示處罰。與老師衝突的這位學生,在數學考試中只考了10分。按照約定,老師將打學生5下手板。可是在打到第四下的時候,這位學生轉身離開。於是,就上演了網絡視頻中老師追打學生的一幕。

整件事情誰對誰錯,相信自有公論。站在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這位老師並沒有錯,打學生手板不僅是事先約定,而且最多5下的處罰並不重。然而在當地教育部門的處罰中,這位老師卻向學生道了歉。

在這起師生衝突事件中,老師該道歉嗎?前不久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教師的懲戒權,同時還劃分了懲戒的三種類型:輕度懲戒、較重懲戒和嚴重懲戒。雖然這只是徵求意見稿,並且意見稿中也並未提到標準的教育懲戒。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教師對學生應有的懲戒,不僅有必有,而且也符合當下的教育形勢。回看這位數學老師對學生打手板的舉動,這不是應有的懲戒嗎?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道歉。這樣的道歉只會讓老師心寒,學生嘲笑。

都說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為什麼老師會跪著?一方面是因為媒體的原因,就像這起衝突事件一樣,明明知不知情,卻要大肆渲染一番。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家長都過於寵愛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慣養,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一點虧。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能說它有錯,但是它所帶來的惡果就是學生不再是學生。跪著的老師越來越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現在的學校都怕擔責,只要有事情發生,家長鬧事,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敢充當老師的後盾。沒有了學校的後盾,老師又哪裡敢站著。雖然老師這份職業很神聖,但是它只是一個飯碗。沒有人願意把自己飯碗砸掉,對於學生的管理也就只能跪著。


造成跪著的老師越來越多,有著外界的原因,也有著內在的原因。內在的原因就是在教師這個隊伍中,還存在著大量害群之馬。正是由於這些害群之馬的存在,才造成了對老師的誤解。從而出現只要有師生問題,錯都在老師的情況。所以,對這部分老師的整治,也需要予以重拳。

在這起事件中,也有網友說是老師不好好教學生,才導致學生考試只考10分。學生成績差,有老師的原因,但也有學生自身和家長的原因。考試只能考10分的學生,與老師的教學幾乎沒有了關係,更多的是因為學生壓根就不想學。這樣的學生雖然學習不好,但不代表他們以後就沒有出路。家長不要把他們的成績看得太重,並加以正確的引導,這些學生同樣也會有著很好的明天。

一起師生衝突,再次引發了教師教育懲戒權的思考。懲戒與體罰,僅有一線之隔,把握住度,尤顯重要。而這個度在老師越來越難當的當下,已不是老師所能把控。恢復教師懲戒權,讓師生關係更融洽,需要多方的努力,尤其是家長的支持。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uUDNm8BMH2_cNUgxE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