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家養出公主病女生,心比天高,不容易幸福

2019-07-09   童年智造


沒有公主命

千萬別得公主病

自從許晴在綜藝節目上全方位散發自己的嬌媚,持續輸出「我是溫柔的、需要被保護的小公舉」以後,公主病這個詞就在社交平台上被群嘲了。

「我是公主命,不是公主病」。

許晴用身體力行解釋了40歲的女人如何活得漂亮。了解一些八卦的都知道,許晴真的是公主命,所以才得的起那一身的「公主病」。

她出生於外交世家,她的姥姥以及姥姥的幾個女兒女婿都是外交官,爸爸媽媽則是軍人。

許晴的父母因工作經常在國外奔波,許晴和姐姐從小都是由姥姥帶大的。家人富養許晴的方式就是「寵」,因為在所有的孩子裡,無論是外貌,還是各方面的知識,她都是最出眾的。她從小就被家裡人、親戚朋友捧在手心裡。

漸漸地,許晴被寵成了名符其實的「生活白痴」,沒有錢的概念,根本不知道物價;跟陌生人交流有障礙,還是個電腦盲。

除了演戲,許晴基本上什麼都不會。

說真的,「公主病」需要很高的成本。

對於許晴來說,從小就不需考慮這麼多,她有資本一直美下去,撒嬌任性得公主下去。

那麼大部分平凡普通的家庭成長的女孩呢?

大部分爸爸媽媽使出渾身解數用「實力」把孩子寵上天,在毫無底線的包容和保護之下,我們看到各種假公主與真世界的尷尬碰撞:

新聞里的上海街頭,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孩撐著雨傘發現自己鞋帶散了,下一個動作不是自己把鞋帶繫緊,而是等著媽媽蹲下身去繫鞋帶、擦腳,女孩神情自若、習以為常的樣子恍若站在宮殿里的「公主」,無從注意到旁人眼裡打上的「無能、不懂事」的標籤。

同樣被寵壞的故事還發生過在小侄女的班級里。

寄宿制的中學裡,初二的小女孩們早就學會了如何照顧、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可有個上學年新轉來的女孩卻很「鶴立雞群」,一路經歷了不會剝雞蛋、不會扎頭髮、不會用熱水器,平均每天哭三次等一系列烏龍。之後呢?之後非常「成功」被所有人孤立了。

究其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父母中年得女,從小太過於溺愛。

外面的世界輕而易舉就將一身公主病的女孩那顆玻璃心擊得粉碎,女孩本無辜,因為在她需要面對世界去形成認知的時候,她的父母從來不在正確的航道上引領她。

普通人家養出公主病女生,心比天高,不容易幸福

嬌生慣養的假公主們昂首挺胸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女,捧著父母所謂的疼愛以為就能闖蕩世界,結果卻只積累了一身處處遭嫌棄的「廉價優質」。

爸爸媽媽們:

塞給孩子滿滿的寵愛很容易,教會她們與這個世界相處卻需要更多智慧、眼界和態度。


真正的公主

從來不背「偶像包袱」

如果要選一個正兒八經的真公主來聊話題,這個人一定是「天選之女」歐陽娜娜。

這個女孩是絕對標準版有資本任性的公主命。

她出生在台灣的著名家庭里,姑姑和爸爸都是紅極一時的明星人物,家庭富足又充滿藝術氣息是她成長的溫床。

6歲開始學習大提琴,11歲拿下台灣大提琴比賽冠軍,12歲舉辦巡迴演奏會,13歲全獎考進音樂屆的高等學府柯蒂斯音樂學院,16歲退學當全職藝人,18歲重回伯克利音樂學院……

但最讓人記住她的不是家世好,不是資源豐富,不是真公主的華麗起跑線,而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讓她在18歲時就已懂得浮沉自己,但從未丟失鎮定少女心。

她剛剛成年的人生就在書寫「公主的傳奇人生」,而真實的她被自己記錄在vlog里,是個善良又純真的小姑娘,身上絲毫沒有「明星/公主」的驕傲,畫風滿滿都是踏實後接地氣的時尚學霸。

當普通家庭的女孩們拚命追逐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精緻表象時,真公主正穿著平價的匡威走上維秘的嘉賓席,自然又坦誠的探索著更加充裕的精神世界。

現在的社會,當真也是見慣了那些普通家庭的女孩們,花掉爸媽一個月的薪水買包買衣服,因為她們受到的教育充斥著太多物質和虛榮;也見過相親節目上自視甚高的女嘉賓,月薪三千,不求成長卻要求男方年入百萬讓自己成為讓人羨慕的女人;更見過職場上自以為是的女孩們,不知不覺把全公司的人得罪光,動不動就各種我有我的個性和驕傲……

爸爸媽媽們:

如果「富養」,是讓一個人學會金錢與虛榮、學會高傲與自負,而從未看見真正能夠決定女孩們人生幸福的價值觀與硬實力,比如獨立思考、面對未知能坦然應對的能力。比起讓小公主們變成什麼都不會的洋娃娃,更重要的是教會她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否則你們將來一定會欠你們的「公主」一聲對不起。

光鮮亮麗的衣著和心比天高的內核,普通家庭的女孩們著實承載不起這樣的「美麗重量」。家庭的普通沒關係,家庭教育的奇形怪狀很可怕。

富養女孩

思維和眼界才是真財富

《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播出了好幾季,經常都有驚喜,它挖掘出的真正被「富養」出的女孩們,到底有多值得我們去欣賞?

最好的例子應該就是黃多多了,酷似媽媽孫莉的漂亮面孔,又繼承了爸爸黃磊的體貼與溫柔,節目裡的她優秀得不像一個年僅八歲的小女孩,處處都讓人覺得很舒服,而節目外的她彈琴、演話劇更是全能得讓人驚嘆。

她是被寵愛澆灌出的美好模樣,與物質無關,滋養她的是父母一路用心經營的開闊眼界。

僅僅在《暗戀桃花源》的舞台旁,黃多多就浸染過快十個年頭,這是再多金錢都堆不出的精神財富。

許多家庭「富養」出的假公主們,有太多接受的不是愛與純粹的「澆灌」,而是洪水一般的任性「嬌慣」

爸爸媽媽們:

最好的教育需要恰到好處的愛和保護,還有真正含金量的立身之本。聰明的教育是讓我們的女孩開闊眼界,積累優質的精神財富,女孩最昂貴的一身名牌不是精品店給予的,而是不卑不亢的得體,大大方方有思想的言談舉止。


我希望

每個普通女孩

可以不做公主,但要真實做自己

也許爸爸媽媽們會說,那都是自帶光環出生的女孩,我們有心卻感無力 。其實,每個女孩都是受到上天眷顧來到我們身邊的,自帶光芒,純潔美好。

這個世界豐富多彩,每個人都有成就自己的無限可能,我們的眼裡早就不該只有那些公主和灰姑娘的固步自封,讓我們的女孩子成為最真實的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那道風景線才是對她們最好的寵愛。

為我們的女孩找到真正的role model

我們都知道榜樣的力量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父母是他們的榜樣、身邊經常接觸的夥伴師長是他們的榜樣,更有歷史上許多傑出女性早早就為我們的女孩子們樹立鼓舞人心的行為榜樣。

比如,出生草根的前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就是普通女孩們的現實偶像之一。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她一路走上哈佛法學院,並且成功演繹了普通女孩變成總統夫人的精彩蛻變。

沒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努力教會了她如何成長為一個自省、內斂又強大的人,比起花哨的物質寵愛、叩開哈佛的大門,更有意義得便是從小種植在骨子裡的自信和真才實學、堅韌不拔的優質。

再比如: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她最有名的一句話是為孩子爭取平等教育的座右銘:「讓我們銘記:一本書,一支筆,一個孩子和一個老師就可以改變世界。」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頭部曾經受到塔利班成員槍擊,因為她在巴基斯坦基地恐怖組織統治地區倡導女性教育及其他權利平等。她康復後,並為退縮,繼續在自己的祖國為女性教育權而發表公共演講,並推動國際社會援助保障所有的兒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2014年,馬拉拉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成為年輕女性爭取人權運動的象徵。

又比如: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 ),墨西哥女畫家,女權主義代表人物。以自畫像聞名,其作品價格居全球女畫家之首。

這位墨西哥藝術復興最偉大的見證人,6歲時罹患了小兒麻痹症,右腿徹底喪失了所有功能。18歲不幸遭遇車禍,躺在病床上整日與畫為伴。

但是她一生從未放棄過生命的綻放,每天都在與病痛作鬥爭,絲毫沒有喪失活力與激情。她用藝術表達著自己,與命運公平對話。

正是這樣一群知道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並為之奮鬥的優秀榜樣,她們讓我們的女孩子理解了夢想、堅持和勇氣這些讓人生變得有意義的概念,從小開始,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怎樣的人生。

讓女孩們多看看真實世界的優秀女性吧,從小耳濡目染不屈服的勇氣和隨時隨地都能從容應對各種考驗、勇敢追逐夢想的獨立堅強,還有那眼中的光芒、純真的笑容,這才是真正被富養的女孩本真的自信與膽色。

別再錯誤強調女孩男孩的區別了

女孩真在很多領域都不能與男孩平起平坐?女孩就該選粉色,男孩就只能愛藍色?撕開標籤,讓我們的女孩自由散發內在不輸男孩的強大力量吧。很多時候不是女孩不能,而是太多偏見覺得她們不能。

Amelia Earhart (阿梅莉亞·埃爾哈特)就是很多女孩心中的女神。121年前的今天,那時的天空,似乎只屬於男性。不管當時的狀況給了她如何的設限,她從未被男女有別這道門檻阻擋了夢想。

她談吐大方,著裝個性,又美又酷有格調;主張男女平等平權,在一個男權社會中勇於反抗,並最終成就了大部分男人都不能成就的功績。這個女孩駕駛飛機成功飛越太平洋,成為了美國社會的精神偶像。

她是第一位獲得十字飛行榮譽勳章的女飛行員、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更是早期女權主義典範,是美國的英雄人物。

我們總在說男女平等,卻又很容易在思想上被傳統禁錮,給男孩女孩打上沒有依據的標籤。

曾經在還不開放男女平等的年代,了不起的居里夫人就早已證明了女性一樣可以追逐科學夢想,為人類作出貢獻,實現價值。

居里夫人:她從小快學習,在她的努力下,她徹底改變了對抗癌症,並且還發現了鐳和釙。

身為女孩,我們並無不同。

不必過度保護,女孩就要走出舒適區

成長只有一種方式,就是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哪怕你含著金鑰匙,揣著公主命。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命運會不會在下一秒拐彎,把你變成灰姑娘。

社會對於女性來說,無疑從這個時代起只會越來越多得賦予她們更多的角色壓力,而父母、社會對於女兒的期望,好像還只停留在以溫和的家庭觀念為主,希望她們不必太過優秀。

可這並不代表身為女孩,就應該被外界的觀念困在當下。懂得走出舒適區的女孩,才會在任何時候都能握緊人生的方向盤,今天可能只是小女孩學業上的一點壓力,交朋友中的一些摩擦,未來可能就是一段事業的瓶頸期、一段愛情的空窗期、一段心情的落魄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信心與努力、積極與樂觀去應對。

人生不會那麼幸運,每件你要做的事情都會落在舒適區里,都會是你喜歡的。主動去挑戰成功,永遠好過等著被動得被嘲弄。

愛運動愛自然,陽光女生沒有公主病

很多公主故事裡的女孩形象都是膚白貌美、唇紅齒白,好像那就是女孩千篇一律被定義好的完美樣子。曬黑一點點,父母們就覺得不美了,公主變灰姑娘了。喜愛運動的女孩子常常被說「哪裡像個女孩子」,公主都是淑女,端坐正經、輕聲細語的。

可是,那些愛運動的女孩,渾身散發著活力四射的健康風采,時刻洋溢著陽光的微笑和積極昂揚的精神。

她們總是元氣滿滿,爽朗大方,自信從容,不做作,不矯情,她們通常都喜歡在大自然里探索未知,懂得生命萬物的美好與平等。

我相信這樣的女孩未來遇到任何事,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戰戰兢兢,弱不禁風。

少看童話故事,多看真實的世界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女孩子們和虛幻的童話故事就成了標準組合。當然,我不是說沒有優秀的童話作品,而是那些王子公主幸福得生活中在一起的傳統童話實在不利於女孩們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與其總在童話里浮浮沉沉,不如帶女孩子們多認識現實世界。可以讓孩子對現實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寫在最後

女孩們、女孩子的父母們:

別學童話故事裡的豌豆公主,就算在逃難時,也能被鋪了五十層柔軟天鵝絨之下的豌豆,硌得整夜失眠。心比天高,不容易獲得幸福,從容自若,健康勇敢才能遊刃有餘地擁抱未來世界的一個又一個未知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