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系」危機:理財產品兌付逾期,總部被投資人圍堵
出品|大摩財經
2月10日,廣州最大民企雪松控股被投資人圍堵總部維權。根據媒體報道,自昨晚就陸續有投資人趕到雪松總部,現場維權的投資人,基本平均投資都在百萬以上。
雖然投資人表示「這一次絕對不能讓張勁跑了」。但根據財新報道,雪松控股實控人張勁在2月9日晚間已經離開雪松控股總部。
雪松控股本次爆雷,始於春節前夕。1月30日,雪松控股向投資人發布《致歉信》,表示原定於1月底完成的兌付無法落實。
雪松控股2018年7月躋身「世界500強」,此後連續4年上榜。但2020年6月被媒體質疑旗下雪松信託涉嫌自融後,市場一直傳聞「雪松系」存在現金流問題。
廣州最大民企爆雷
雪松控股創立於1997年,是廣州土生土長的民企,實控人是現年50歲的張勁。
「雪松系」最早以君華集團之名從事房地產生意。成立之初,商品房市場因取消福利分房、推行按揭等政策迎來發展契機,君華集團也迅速崛起。通過將爛尾樓華達山莊盤活為「江南世家」別墅區,君華集團在廣州地產行業站穩了腳跟。但當時粵系房企競爭激烈,君華集團在其中並不顯眼,到2010年才走出廣州進入臨近的中山。2011年之後,由於政策變化,「雪松系」逐漸收縮房地產業務,直到2020年下半年才重新出現在廣州土拍市場。
2002年之後,「雪松系」開始進入大宗商品領域,並逐步轉型供應鏈綜合服務。2015年之後,」雪松系」核心平台雪松控股業績開始突飛猛進。2010年,雪松控股營收規模只有100億左右,2015年增長至593億,到2016年飆升至1570億元,躍居廣州民企第一,此後仍保持增長。2018年7月,雪松控股躋身「世界500強」,此後連續四年上榜。
目前,」雪松系」旗下擁有齊翔騰達(002408.SZ)和雪松發展(002485.SZ)兩大上市平台。據財新報道,張勁在最新表態中,稱希望儘快將雪松持有的齊翔騰達股份轉手。截至2021年12月16日,「雪松系」主要發債平台雪松實業直接、間接持有齊翔騰達37.4%股權,對應市值為105億,但超過八成的股權已經處於質押狀態。
「雪松系」的危機源於雪松信託。2018年11月,雪松控股從「明天系」手中收購中江信託71.35%的股權,正式走入金融圈。彼時,雪松控股承諾將兌付中江信託逾期產品,雪松實控人張勁表態「將解決好所有的歷史遺留問題」。
彼時,中江信託大量產品預期,根據雪松入主時披露的情況,逾期項目達到35個,本金總規模共計79億元,涉及投資者2400人左右。
2019年正式完成收購後,中江信託更名為雪松信託陸續開展新業務。雪松信託在初期按照之前承諾分別次兌付中江信託逾期產品。
雪松並未扭轉雪松信託的虧損局面,2019年、2020年凈虧損分別達到14.4億、7.3億元。2020年中旬,雪松信託被媒體曝出涉嫌存在供應鏈自融。在此基礎上,2021年雪松信託又踩了諸多地產雷,現金流危機進一步加劇。
據財新報道,雪松信託的理財產品自2021年4月起陸續出現逾期,僅支付利息,2022年1月後,雪松方面已經連利息都無法支付。財新引述投資人說法稱,雪松方面高管承認,對外發行的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大約在200億元左右,涉及投資人約8000人。
2021年7月,雪松控股在傳出流動性危機後,欲轉讓雪松信託控股權,市場一度傳言廣州國資將接盤紓困,但該說法很快遭到廣州本地國資闢謠。
由於監管力度的變化,企業通過信託牌照自融的渠道基本被擰死,雪松控股急於脫手信託牌照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中,想要找到高價接盤信託牌照的「白衣騎士」可能很難了。
在2月9日的雪松內部會上,張勁同意拿出資產包為還債擔保。這部分資產包括雪松在中山的若干地塊,雪松實際持有的開源證券的股份,以及20億元的針對國企的應收帳款。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開源證券為A類公司。雪松實際控制的金盛瑞泰是開源證券第二大股東,持股35.35%。
值得一提的是,雪松的理財產品銷售經理要求張勁個人為雪松逾期的理財產品承擔連帶責任,該方案被張勁斷然拒絕。
2021年10月底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張勁坐擁190億財富,但是相比上年排名已經下滑了200位以上,在所有富豪中排在第363位。
最新報道顯示,張勁於2月9日表態稱,在未來兩個月內,雪松信託註冊地將會從江西南昌遷至廣州,進而將其賣給地方國企,該交易將為雪松控股帶來近百億活水。
雪松控股此前購買雪松信託控股權時,曾從兩家廣州國企拿到80億元永續債,將雪松信託遷入廣州是否是當時的「抽屜協議」不得而已,但是該操作的難度顯而易見。
困難重重
「雪松系」的危機是全方面的,不只限於雪松信託。
截至目前,雪松控股共有7條被執行信息,累計金額3585.3萬,已經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雪松實業有1條被執行信息,涉及金額4284.7萬。截至2021年上半年,雪松實業有息負債234.9億元,在手貨幣資金僅有54.9億,缺口高達180億。
2020年下半年起,雪松再度在房地產市場露面,拿下多箇舊改項目和地塊。但由於「錢不湊手」,2021年12月,雪松在一天內退出了廣州增城禧閱盛匯、黃埔洪聖沙島綜合體、白雲太源村商業項目這三個項目,另外廣州地方國企科學城集團接盤了其手上的最大體量的舊改項目黃埔何棠下村項目。
除了張勁已經列入出售名單的齊翔騰達,「雪松系」還有上市平台雪松發展,但後者正面臨業績壓力和監管質疑。
雪松發展的前身為男裝品牌希努爾,雪松控股在2018年完成入主。截至今年1月底,雪鬆通過雪松文投和廣州君凱持有雪松發展70.3%股權。
截至去年前三季度,雪松發展營收17.08億,同比增長64.76%,歸母凈虧損781.54萬元。雪松發展2020年已經由盈轉虧,如果2021年度繼續虧損,將會披星戴帽。
今年1月底,雪松發展披露了業績預告,稱2021年度歸母凈虧損預計在4.54億至6.78億之間,相比上年度不足2000萬虧損明顯擴大。扣非後,預計虧損3400萬至5000萬,而上年同期扣非虧損在8500萬元左右。
雪松發展表示虧損主要是由於國內疫情反覆對文旅業務的影響。而且,2021年度雪松發展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出現大幅下滑,幅度在4.8億至6億之間。雪松發展還提到,計劃計提2500萬至3000萬的資產減值準備。
但這份業績預告很快引來監管質疑。2022年1月21日,雪松發展披露了變更審計機構的公告,將審計機構由中興華所變更為中喜所。中興華所已經連續8年為雪松發展提供審計服務,且在去年9月的雪松發展臨時股東大會上已經審議通過續聘中興華所為2021年度機構。為何在年報出台前,雪松發展突然臨時更換審計機構?深交所因此對雪松發展下發關注函。
根據雪松發展的回覆,本次變更審計機構主要原因是中興華所對2020年新增的供應鏈業務是否應被判定主營業務與上市公司存在不同意見。
雪松發展認為,供應鏈業務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別營收5.12億和7.85億,占當年營收的33.57%和81.82%,應該被判定為主營業務,不應該被認定為營收扣除項。而中興華所持反對意見。
2月7日,深交所對雪松發展再度下發關注函,要求雪松發展按照相關規定自查供應鏈業務在2020年和2021年是否已經在營收中進行扣除,新審計機構中喜所與原審計機構是否對扣除事項存在分歧意見,且需要說明是否存在購買審計機構專項核查意見以規避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況。
同時,深交所還要求雪松發展對於業績預告中披露的投資性房地產價值變動做出詳細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雪松發展因財務問題受到監管警告。2021年10月雪松發展因信披違法違規,已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今年1月雪松發展披露的情況,目前中國證監會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