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舉行
防汛救災工作新聞發布會
對全省防汛救災總體情況進行通報
重點介紹了
科學精細調度水利工程
幫助地方險情處置和
強化水文情勢預報等工作
今年入汛以來(至7月2日),全省平均降雨量108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3成,列歷史同期第4位。共發生14次編號洪水,45河(湖)112站次發生超警戒洪水,超過2020年全年超警戒站次。
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降雨量屢破歷史。4月,全省降雨量410毫米,列1950年有紀錄以來同期第1位。6月29日至7月2日,修河流域降雨量223毫米,列歷史第1位。
二是河流洪水屢破歷史。4月3日,修河發生2024年第1號洪水,為有編號洪水以來最早。6月27日,贛江支流錦江松湖街站洪峰水位超歷史紀錄0.39米。7月2日,修河虯津、永修站洪峰水位分別超歷史紀錄0.14米、0.10米。
三是鄱陽湖水位偏高。7月4日,鄱陽湖星子站洪峰水位21.56米,超警戒2.56米,列有紀錄以來第七位。
四是災險情較重。截至7月5日16時統計,6月22日開始的洪澇和地質災害共造成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宜春、撫州、鷹潭、上饒9個設區市(除贛州、吉安外)65個縣(市、區,含功能區)160.4萬人受災,緊急避險轉移2.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4.4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3.9萬人,農作物受災165.2千公頃、絕收17.7千公頃,倒塌房屋43戶129間,嚴重損壞房屋75戶171間,一般損壞房屋214戶298間,直接經濟損失21.4億元,災情還在進一步統計核查中。全省超警戒堤段長2113公里。目前,共發現險情285處,雖已全部得到控制但圩堤在水裡浸泡時間越長,險情會越來越多。
根據省防指統一部署,截至7月5日16時,全省累計投入巡堤查險人力23.61萬人次,抗洪搶險人力9.49萬人次,機械設備5806台套,物料(土石方)27.76萬立方米。
各部門也迅速行動、緊密配合,應急管理部門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各地各部門做好力量和物資的調配;水利部門精細調度柘林、江口等大中型水庫攔洪蓄洪、削峰錯峰,充分發揮水庫防汛減災的「王牌」作用;自然資源部門排查地質災害隱患7.86萬點次,派出34批次工作組指導災害防治;住建部門加強城鎮易澇區等重點部位安全監管、動態巡查;交通運輸部門提前落實機械物料,及時搶修水毀道路;農業農村部門提前制定了單退圩堤農作物搶收搶種預案,並派出工作組督促抓好農業防汛救災工作;文旅部門督促全省14家5A級旅遊景區均落實預警、預演、預案三到位;省國資委、省監獄局迅速落實圩堤巡查防守責任;軍區、武警、消防、安能二局等落實力量,支援各地防汛搶險救援;公安、應急管理等部門紛紛組建黨員先鋒隊、志願突擊隊,設立黨員責任崗、示範崗;氣象部門滾動做好監測預警服務;水文部門組建38支黨員突擊隊,奔赴江河湖畔,監測水情,發布預警。
全省科學精細調度水利工程
幫助地方險情處置和
強化水文情勢預報的情況
一是科學精細調度水利工程。一方面,依據實時降雨、預報分析研判及水庫調度情況,梳理分析部分地區圩堤情況,對千畝圩堤進水運用提出指導性意見,儘量減輕下游防汛壓力,「一庫一策」制定小型水庫安全度汛措施。另一方面,精準調度水庫滯洪錯峰、攔洪削峰。入汛以來,共發出調度命令120份,充分發揮水庫防洪減災效益。6月下旬,修河發生大洪水,為充分發揮柘林水庫對下游永修河段的攔洪削峰錯峰作用,我們全過程跟蹤雨水情發展態勢,認真分析洪水演進過程,先後下發12份調度命令,為下游累計攔蓄洪量16億立方米,最大削峰率56%,極大地減輕了洪水造成的損失。
二是細緻指導地方處置險情。先後派出33批次專家組,前往一線指導。前方專家甘於吃苦、通宵達旦,協助地方處置險情。後方專家指導組統籌部署、精心布局,將省級專家庫175名專家分成40多個組,動態輪換,精準「投放」力量。錦江大洪水,7個專家組一線指導宜春、南昌抗洪工作,確保27條圩堤無一潰口。修河永修站洪峰水位還未到,即派出7個工作組赴永修指導防汛工作,並組建12個專家組待命備戰。鄱陽湖超警後,專家指導組加密研判分析,「一堤一策」提出應對策略,適時調整充實一線水利專家。目前,17個專家組在沿江濱湖地區指導防汛工作。7月2日凌晨,永修縣高橋圩出現較多險情,其中跌窩險情最為危險,4個專家組全部趕往高橋圩指導,快速高效提出險情處置建議,當地搶險隊伍按照專家意見進行處置,迅速將險情控制住。7月3日,鄱陽縣角豐圩發生泡泉和脫坡險情,加派2個專家組赴現場指導險情處置,專家組與當地水利部門商討確定處置方案,指導搶險人員迅速控制住險情。在專家的有力指導和地方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沿江濱湖地區285處險情全部得到控制。
三是科技賦能提質增效。充分發揮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作用,強化防汛「三個3天」水文情勢預報,及時發布江河洪水、山洪災害等預警信息,為地方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提供精準服務。入汛以來,共發布洪水預警190期、山洪災害預警1萬次,發送預警簡訊63.6萬條,預警服務人數45.8萬人次。運用「智慧防汛會診平台」,實現「信息化」作戰。前後方專家線上會商會診,打破地理空間的限制。不僅加速了決策過程,還極大地提升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當前,鄱陽湖及長江九江段水位較高,且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在高水位波動,部分堤段出現不同程度的險情,沿江濱湖地區圩堤安全度汛壓力大、任務艱巨。下一步,一是抓好力量支援。充分認清當前防汛形勢,滾動研判長江鄱陽湖超警堤防突出風險和薄弱部位,根據地方形勢及需求緊急調撥物資、隊伍支援各地。二是強化巡堤查險。根據響應等級,配足巡堤查險人員,加密巡查頻次,按照巡堤查險要訣「四個六」要求,全面排查風險點,確保第一時間發現、處置險情。三是強化專家指導。根據工程重要性、險情危害性、處置難度性等提前預置專家隊伍。密切跟蹤掌握汛情發展態勢,與地方保持溝通聯繫,迅速及時派遣專家赴一線指導,做到哪裡有險情,專家就指導到哪裡。四是抓好救災救助。督促各地及時查災核災,如實統計報送災情,對提前轉移需要集中安置的受災群眾,指導受災地區科學選擇集中安置點,及時調撥救災物資,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五是做好安全防護。當前,我省正值高溫酷暑,合理安排巡堤查險人員、搶險隊伍、專家等輪休,避免疲勞連續作戰。同時,要配備必要防護裝備、工具,做好防雷避雷、防範中暑及蟲蛇叮咬等,切實保障人員安全。六是抓好督查檢查。派出省防指督查組,對防汛重點地區責任人履職情況進行督導,對領導不力、履職不到位的情況視情進行全省通報。
發布會還有這些答記者問
當前鄱陽湖及長江九江段水情,後期趨勢如何?
省水文監測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溫珍玉:6月中旬以來,我省發生持續強降雨過程,降雨總量大、落區高度重疊。受強降雨影響,全省共發生11次編號洪水,其中6月下旬僅一周就發生8次編號洪水,40河(湖)84站發生超警戒洪水,贛江支流錦江上高站、高安站超有紀錄最大流量,松湖街站超有紀錄最高水位,修河虯津、永修站超有紀錄最高水位。
受五河及長江來水共同影響,鄱陽湖水位持續上漲,湖區站點相繼超警戒,其中星子站水位於6月27日超警戒,28日湖口站水位超警戒,形成「鄱陽湖2024年第1號洪水」。7月4日14時星子站出現洪峰水位21.56米,超警戒2.56米,列有紀錄以來第七位,過程漲幅7米,日均漲幅0.3米,單日最大漲幅0.61米。鄱陽湖湖口站於4日18時15分出現洪峰水位21.50米,超警戒2米;長江九江站於4日8時10分出現洪峰水位21.86米,超警戒1.86米。
目前鄱陽湖區及長江九江段水位均出峰迴落,五河來水呈消退狀態,綜合氣象降雨預報和長江來水情況,水文部門預計:未來星子站水位仍處於高位波動緩退態勢,鄱陽湖水位可能在7月下旬前都將維持在警戒以上,高水位的長期維持,將給鄱陽湖區及尾閭的防洪工作帶來較大壓力。
6月以來的強降雨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農業農村系統採取了哪些防災減災措施?農業防汛救災總體形勢怎麼樣?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車洪傑:6月份以來,我省遭遇連續強降雨天氣,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主要是贛中、贛北地區的部分早稻、中稻、設施大棚和漁業設施受災。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防、抗、救」並舉,全力做好農業防汛救災工作。
一是應急預警抓防災。通過「江西微農」「江西農業農村」微信公眾號「江西12316」服務平台、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戶發送預警預報及防災救災措施等服務材料15期,印發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提示8個。啟動農業防汛三級、四級應急響應各2次,嚴格落實災情日報制,及時做好災情調度,確保第一時間掌握農業受災情況。
二是科學指導抓抗災。在早稻生產關鍵期,我們組織93個服務指導組,深入每一個涉農縣,蹲點一個月,指導農戶做好早稻生產。6月份再次向59個受災縣和產糧大縣緊急派出「一對一」工作組和巡迴專家組,協助當地做好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會同財政部門緊急下達省級農業生產救災資金2000萬元,截至7月5日,已向30個縣(市、區)發放救災種子100.67萬公斤,支持受災縣做好恢復生產工作。做好受災設施大棚、水產養殖設施等修復工作,及時恢復正常農業生產秩序。
三是精細田管抓救災。聚焦受災長勢偏弱的田塊,科學管水,提高土壤供氧能力,實現養根護葉;看苗追肥,促進籽粒灌漿結實;抓好病蟲預防,防範紋枯病和穗頸瘟等病蟲害發生。同時,抓住降雨間歇期加緊中稻栽插,確保中稻面積落實到位。
總體來看,前期受災較輕的早稻,當前的天氣有利於灌漿結實及收穫;中稻及時落實洗苗扶苗等措施後,苗情正在逐步恢復。絕收的早稻、中稻通過選用生育期適宜品種補種一季晚稻或雙季晚稻,時間上完全來得及,可以補救補齊,農業災情總體可控。
洪澇之後,傳染病發生的風險增加。請問傳染病發生的風險因素主要有哪些?又要如何防範呢?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 丁晟:近日,我省多地遭遇洪澇災害,在此提醒受災群眾和救災人員,在洪水退去後要注意災後防病。
一是注意飲水飲食安全,防範腸道傳染病。洪水浸泡可導致病原體污染飲用水和食品,人體感染痢疾、諾如病毒病、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的風險增加。在飲水、用水方面,建議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和桶裝水。水淹後的井水、河水等臨時用水應先消毒後再使用。如果出現水體渾濁、水體污染,應澄清後消毒或煮沸後使用。洗漱、清洗蔬菜水果和餐具,也應使用消毒後的水。飲食方面,不要吃腐敗變質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物;不要吃淹死、病死的禽畜,要選擇保質期內包裝完好無損的食品;家庭烹飪要做到生熟分開、煮熟煮透,餐具要消毒後再使用。
二是儘快恢復環境衛生,防範自然疫源性疾病。洪澇退去後,泥濘垃圾和環境積水容易導致蚊蟲滋生。洪水也會破壞老鼠等動物的生活環境,使其向人類居住區遷徙,導致災區群眾和救災人員感染登革熱、鉤體病、出血熱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風險增加。另外,環鄱陽湖區、長江沿岸和贛東北的部分血吸蟲病流行縣的受災群眾,還應注意防範感染血吸蟲病。要儘快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除各類環境中的垃圾和淤泥,給房間通風,清除房前屋後地面和盆罐積水,減少蚊蠅孳生地。要搞好室內衛生,修補損壞的牆體,防止老鼠等動物進入。醫院、學校、幼兒園、超市和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應及時清理室內環境和物體表面污漬,消毒後再啟用。部分血吸蟲病流行縣的受災群眾應儘量避免接觸疫水,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應塗抹防蚴靈等防護藥膏,並穿戴好防護用品。
三是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防範呼吸道傳染病。由於受災影響,人口密度和人群接觸頻率上升,導致災區群眾患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等經呼吸道或接觸傳播的疾病風險增高。建議群眾減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飯前便後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同時,加強個人健康監測,當出現發熱、腹瀉、出疹、乾咳、流涕、咽痛、乏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另外,戶外以及接觸水體工作的群眾和救災人員要做好防中暑、防皮炎的措施。
我省早稻陸續開鐮,面對嚴重的汛情災情,接下來我們將採取哪些措施穩定全年糧食生產?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車洪傑:當前,我省早稻即將進入大面積收割期,農業防汛救災壓力依然較大。我們將把防災減災和災後恢復生產作為迫在眉睫的大事要事來抓,統籌推進糧食生產各項工作,確保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不減產、非災區多增產,全力穩定全年糧食生產。
一是既抓田管也抓補種。我們將再次派出15個「一對一」掛點包縣工作組深入鄱陽湖區周邊縣市開展服務指導,協助當地「一堤一策」做好農業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根據災情苗情,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對受淹較輕的中稻田,及時查苗洗苗扶苗,加強肥水管理。對絕收的早、中稻田,督促各地抓緊調度水稻良種,8月5日前退水的及時補栽生育期短的晚稻品種;8月5日後退水的,改種秋玉米等旱糧作物。
二是既抓修復也抓雙搶。抓緊修復因災受損的農業設施,儘快恢復路、溝、渠等農田設施,修繕更新設施大棚、植保誘蟲燈、畜牧、水產養殖等受損設備,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全省已準備農機具72.38萬台(套),已建和在建的機械化育秧中心1331個,建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01個,建立了138支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確保「雙搶」工作順利開展。
三是既抓面積也抓單產。壓茬推進晚稻和秋雜糧生產,確保完成全年面積任務。同時,以569個噸糧片高產片為抓手,辦好科研農技人員擂台賽、種植大戶糧(油)王賽,促進優質品種、主推技術、適宜機型、高產模式、創新業態融合發展,堅持不懈抓好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
請介紹一下水利部門保障堤防工程安全的舉措?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秘書長,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許盛豐: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修河、饒河尾閭及鄱陽湖、長江九江段水位居高不下,沿江濱湖地區堤防的防洪壓力大增。堤防是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省水利廳高度重視,針對性作出部署,在保障堤防工程安全方面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督促地方全面落實堤防防汛行政責任人、主管責任人、管理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巡查責任人「五個責任人」,核實並公布了千畝以上圩堤防汛責任人信息。對全省199座千畝以上堤防和新建區、永修縣等超警戒水位的34座堤防防汛責任人落實情況、履職情況進行了電話抽查,確保責任落實到崗、到人。
二是細化工作措施。指導督促各地細化實化汛前準備,汛期應對等各項防禦措施,按照應急預案要求組建應急搶險隊伍,對堤防工程現場搶險物資進行梳理排查,按照有關標準要求配足配齊防汛搶險物資,清除堤身高杆植物,確保防汛道路和巡查道路通暢。落實汛期現場值班值守,確保信息上傳下達通暢有效,及時發現、處置險情。同時,派出33批次102名防汛搶險專家,指導一線處置泡泉、管涌等險情,堅決杜絕「小險變大險,大險變大災」。
三是突出防禦重點。根據預報洪水水位及堤防現狀,分析計算洪水水位與堤頂高程關係,提前研判圩堤風險,為地方防汛搶險提供參考。督促指導地方政府按要求上足巡堤查險人員,嚴格按照巡堤查險「四個六」要求全面開展巡查,重點關注未形成防洪封閉圈的堤段、穿堤跨堤建築物、險工險段等。派出技術工作組利用無人機、險情隱患探測設備協助地方巡堤查險。
來源:新法治報
編輯:陶素寧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鼓勵一下分享出去
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