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前6期將星頻出,後17期卻難再出名將,這是為何?

2023-11-27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黃埔軍校前6期將星頻出,後17期卻難再出名將,這是為何?

要說能在人類軍史上起到極大影響作用的學校都有哪些,我國的黃埔軍校必然當仁不讓,從1924年開始創辦到1949年正式停辦,中間只用了短短二十五年的時間,卻為國共兩黨培養了無數優秀的軍事人才,極大的影響了我國近現代歷史的進程。

因此即便時過境遷,人們依然會對這裡發生過的故事十分好奇,比如那個一直被人討論的「怪案」,黃埔軍校曾在大陸開辦了二十五年,學員也錄取了二十三期,然而前6期可以說是將星如雲,之後的17期卻很難再走出名將,令人十分不解,那麼之前出現的將星都有誰?之後究竟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故?

黃埔軍校初建成,第一期將星雲集

1917年11月7日,列寧在聖彼得堡冬宮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十月革命勝利結束,1924年,從中受到啟發的孫中山,決定在廣州成立一文一武兩所學校,其中「文」指的是當時的國立廣東大學,而「武」指的就是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成立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十分重大,它不只是國共兩黨之間的首次合作,也是孫中山十分看重的革命事業,彼時國內軍閥混戰,百姓正在遭受嚴重苦難,所以他希望這所學校能培養出一批忠於革命的學生,將來由他們組成一支忠於革命的部隊,完成北伐統一中國。

於是在同年的3月27日,黃埔軍校開始了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當時前來參加的學員學歷都很不錯,有的在大學中途肄業,有的是專科,有的是師範生,總體來說文化水很高,而且將來在這第一批人中,還會出現多個能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盛名的「將星」。

比如效力於共產黨方面的蔣先雲、徐向前以及陳賡等人,蔣先雲在當時屬於典型的軍校高材生,因為在加入黃埔軍校之前,他就已經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所以連周恩來也很看好他。

而徐向前畢業後先是留在了學校當排長,第二年就正式加入了北伐大軍,緊接著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之後的長征和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中,徐向前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新中國成立之後,他便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至於陳賡將軍已經是家喻戶曉,當初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他就相繼參加了多場戰鬥,立下了赫赫戰功,建國後便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再說到效忠於國民黨的胡宗南、孫元良等人,當初在報考黃埔軍校的時候,胡宗南還差點因為身高問題被淘汰,之後經過廖仲愷的特許再次參加考試,才正式被錄取,而等到6月份參加完開學典禮後,胡宗南就認識了蔣介石,兩人一同參加了北伐戰爭,此後便一直站在統一戰線。

而孫元良當時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就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的隊伍,一年後,他就加入了蔣介石所在的陣營,並且一直在他的手下做事。

不得不說,黃埔軍校在第一期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非常多,雖然他們各自所效忠的陣營不同,但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之後在1924年到1929年,黃埔軍校又相繼舉辦了第二期至第六期入學考試,而在這短短六年的時間裡,仍然走出了不少厲害的大人物。

比如張治中,早期追隨孫中山志願的他,一直積極投身於民主革命,隨後雖然是在蔣介石的手下任職,但在黃埔軍校求學的那段經歷,讓他跟周恩來等人成為了好友,所以往後他的心也始終都偏於共產黨,新中國成立之後,張治中便被封為了和平將軍。

再就是羅瑞卿,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他,一直有陸續參加各大戰爭,並且立下了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之後,他便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其他的像是劉志丹、黃公略、杜聿明、關麟征以及王耀武等人,都是在前六期中加入黃埔軍校的學生,他們在之後的多場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成為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頗為耀眼的存在,這一切都離不開在黃埔軍校的那段求學時光。然而從第七期新生入學考試開始到第二十三期,黃埔軍校就很少再出現類似的名將,這就讓人很是疑惑,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國共關係破裂,蔣介石實行「清黨」

其實還是跟國內動盪的局勢有關,黃埔軍校本是在國共合作的前提下建成的,然而到了1926年的時候,學校的很多教官都已經離開,至於蔣介石也早就北上。

1927年,國共兩黨之間正式決裂,蔣介石和汪精衛又不顧宋慶齡的堅決反對,發動了「四一二」和「七一五」政變,當時數百位上海總工會的工人都被國民黨軍隊殘忍殺害,共產黨人也沒能逃過,相繼遭到殘忍捕殺,最後失蹤的失蹤,死亡的死亡。

而黃埔軍校就是在此時被分為了三部分,一座在廣州,一座在南京,一座在武漢,當時的武漢國民政府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決定將學校擴大改組,同時開啟討蔣戰爭,然而因為七一五事件的爆發,學生們被迫離開了學校,不久後,武漢分校便被解散。

1927年4月,剛剛發動了「四一二」政變的蔣介石,又在上海開辦了「清共」會議,之後,他就將目標轉向了廣州的黃埔軍校,當時得知消息的李濟深趕忙將消息傳出,可是仍然沒有什麼作用,很快,廣東當局下令讓粵軍把學校包圍了起來,學生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到收到已經被包圍的通知,所有人已經都集結在了廣場上,接下來凡是共產黨員的都一個個被點名站了出來,下一刻他們就被捆綁囚禁到了牢中。

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同學遭遇這樣的事情,大多心中頗有不忍,但還是不敢聲張,隨後這些共產黨員們試圖逃走,結果多數還是被抓了回來,並且就地處決,可見蔣介石不會對他們心慈手軟,只要是反對自己的,一律都要殺掉。

自此,共產黨員和「左傾」學生都被殺盡,至於學校的幹部和老師,也因為不想再在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下繼續過活,而選擇辭職離開。

因為這次慘烈的清黨行動,軍校內部開始變得死氣沉沉,之前那種充滿力量的和激情的生活都已經不復存在,老師該走得走,學生也無法再接收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對於蔣介石來說,黃埔軍校就相當於從此冠上了「蔣」姓,歸自己所有。

到了1928年的5月,此時南京的黃埔軍校只剩下了718人堅持上學,等到順利畢業之後,他們就相繼去往了武漢、南京等地。1929年9月,蔣介石又以國民政府的名義,將原先的黃埔軍校改名為了「國民革命黃埔軍校」,隨後又在全國多省相繼建立分校。

1930年,在蔣介石的命令下,黃埔軍校被關停,等到學校能夠重新開辦,蔣介石又開啟了「門生故吏」那一套,學生們基本都以能成為蔣介石的門生而自豪,他們也必須效忠蔣介石,時常受到他的個人主義影響,可這已經跟孫中山建立學校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當初孫中山在第一期的開學典禮上就曾演講過:「開辦軍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至於對於學生們的期盼,就是希望他們一輩子都不要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救國救民的事業,把革命做成功,建設一個新國家。

此後的幾年裡,黃埔軍校也一直教育學生愛國家愛百姓,不要錢不要命,希望他們是懷著救國救民的革命願望和雄心壯志,來這所學校學習軍事和政治。

然而正是因為蔣介石之前做出的種種惡劣行徑,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都不願意再加入這所學校,而且本來它的成立是國共兩黨合作促成的,結果國民黨卻不肯承認共產黨員做出的功績,甚至還將這些從《校史稿》中刪除再進行無端抹黑,行為令人不齒。

抗日戰爭爆發,學生被迫轉移

1931年,黃埔軍校又被改名為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主要是為國民黨培養陸軍初級軍官,張學思以及黃仁宇等人就是從這時畢業的。之後遇上了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先是侵略到南京,又相繼入侵了武漢四川等地,當時分校的學生們只能被迫轉移。

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幾乎隨時都要擔心日軍突襲,在轉移的過程中,他們還要不斷跋山涉水,直面惡劣的環境和天氣,其中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

另外當時因為戰況十分緊急,很多學生不得已要提前畢業,不過好的是也有不少學生半路加入了進來,在黃埔軍校短暫學過相關知識後,他們便相繼奔赴抗日前線參戰,所以黃埔軍校在當時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培養了大批的抗日官兵。

等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之後,黃埔軍校便開始進行改制,並且又被改名為了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繼續由蔣介石來擔任。然而此時戰爭還未結束,因為國共兩黨之間無法達成和平談判,蔣介石又單方面撕毀了協議,於是一場持續了三年多的內戰便開始了。

這場仗一直打到1949年的12月份,此時毛澤東已經在北平宣布了新中國正式成立,而蔣介石領導的國軍節節敗退,明顯已經沒有了勝利的希望,聽取了幕僚的建議後,他便迅速逃往了台灣省。

當時除了有心腹高官和家眷以及幾十萬軍民陪同,蔣介石也沒有忘了處理黃埔軍校的事情,他命人將台灣籍的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的子弟,全部都運往了台灣,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快速占領了成都,自此,大陸上的各所黃埔軍校都正式停辦。

建國後的黃埔軍校

所以將所有的這些原因總結起來,除了學生信仰的丟失、學生生源的變差,共產黨員的離開以及師資力量的降低,還有常年的戰火讓學生們始終無法安心接受黃埔軍校的認真培養,以至於前六期學員都接受了完善的軍事政治教育,隨後能在戰爭中大放異彩,而後來的十七期學生中卻很少會有更傑出更優秀的人出現,這也是為何黃埔軍校會出現這樣一件「怪案」。

那麼建國之後的黃埔軍校又是如何發展的呢?自從蔣介石逃往台灣之後,就迅速建立了「中華民國政府」,沒多久,他便正式宣布恢復開辦黃埔軍校,美其名曰培植革命軍基本人才,關乎到建軍建國的前途,於是黃埔軍校就以陸軍軍官學校的名字被重新建立,占地173公頃。

至於為何當時的新中國沒有提出要重建黃埔學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十分難以說清的問題,跟很多方面的原因都有關。根據它在大陸開辦的短短二十幾年來看,知名程度已經不亞於美國的西點軍校和法國的聖希爾軍校。

然而仔細回想一下,它是國共兩黨合作的產物,中途曾發生過清黨事件,此後辦學便再也不如以前,如果按照最初的做法招收學生的話,恐怕已經不再符合新中國的國情。

而且當時國內的其他軍校也已經相繼建立,比起黃埔軍校短短七個月就可以畢業,它們有更加嚴格的政審制度,所以重建黃埔軍校不是重點,重點是要將它傳承下來的精神謹記在心,那就是每一位都要擔負起救國救民的責任,完成中國統一換個民族復興的使命,自始至終與祖國獨立和統一緊緊聯繫在一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d0bbfd01167bc712a251ec5c277ed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