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要多危險?

2023-07-14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尿路感染要多危險?

夏天,尤其是入伏後,私處容易處於高溫潮濕環境下,是細菌滋生的優良環境,這時正是「尿路感染」高發期。

儘管尿路感染看起來不像大病,但不斷產生的尿意和排尿時的灼熱刺痛,總是讓人坐臥難安。

大人患病能自我感知並尋求治療,嬰幼兒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家長如何察覺並應對?今天科大大就和大家好好聊聊小兒尿路感染問題。

<1>惱人的尿路感染,到底是啥?

如果把人體看成一座城市,腎臟就是「排污站」,每天負責清除體內的廢物,再通過輸尿管,膀胱、尿道這樣一個「下水道」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而尿路感染,就是尿尿的「路線」被細菌感染了!

<2>2招揪出尿路感染!

當我們成人患尿路感染時,往往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

但由於嬰幼兒無法準確表達疼痛與不適,家長們往往只能發現一個症狀——無故發熱!

而很多疾病發病之初都會有發熱現象,所以科大大給各位2種辨別方法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不會說話的寶寶

對於完全不會說話,只能用肢體語言表達不適的寶寶(0-1歲)來說,泌尿系統感染最常見的表現除了無故發熱,還有以下幾點可供家長參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煩躁、易激惹,是因為尿道感染後疼痛導致。

這種疼痛可能會因為排尿而加重,家長們可以觀察到:孩子在排尿的同時,會變得愈加煩躁,期間可伴有因為不適感而出現的奶量下降及拒奶。

而嘔吐、腹瀉、嗜睡表現則是因為被細菌感染後,身體對感染做出的相應反應。

警惕沒滿月寶寶: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沒滿月的寶寶無論遇到什麼感染,都容易造成比大齡寶寶更嚴重的傷害。所以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診!

會說話的寶寶

寶寶會說話後(1-3歲),可通過泌尿系統症狀和一些肢體動作來精準判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如患尿路感染,首先會表現出尿痛,也就是排尿時哭鬧

並且因為痛,尿量也可能會比正常時候少。(短時間內多次排尿,或者自訴想尿,但是尿量極少甚至完全尿不出。)

再稍微大齡的寶寶(3歲+)尿路感染時則以發熱、寒戰、腹痛等全身症狀為主。

偶爾可能會有突發的尿失禁,或者已經習慣自主排尿的孩子,在夜晚或白天尿床或尿濕褲子。

最後送大家一個口訣: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孩子尿路感染反覆發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則會導致孩子腎功能損傷!造成一輩子的傷痛!

所以及時發現尿路感染,遵醫囑治療很關鍵!

<3>用藥治療「2大前提」別忽視!

寶寶初次尿路感染和復發性尿路感染的治療,側重點略有不同。

1. 初次感染不一定用藥

症輕,採取一般治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寶寶之前沒有過相關病史,且只有輕微的尿道發紅和尿頻表現,沒有發熱,檢查尿常規沒有明顯異常,這時臨床一般不診斷泌尿系感染。

不過這時局部可能已經存在異常的菌群,所以免疫正常的孩子一般可以通過大量喝水,增加排尿、沖洗尿道,來達到抑制細菌的目的。

症狀較嚴重,採取抗菌治療

如果寶寶有明顯的尿頻、尿急、尿痛表現,同時伴有發熱。醫生即可通過檢查,確診尿路感染,這時抗生素就要派上用場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當然家長千萬不要自己給娃吃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用藥才行。

一般上尿路感染抗菌藥物療程 7~14天,下尿路感染療程 2~4天。

用藥48小時後最好帶娃複查一下,看看治療效果。

科大大提醒:在此期間仍然要按醫囑服藥,如果擅自停藥,很可能會導致寶寶病情反覆哦!

2. 復發性感染先找根源

如果尿路感染經常復發,就應先去醫院檢查:是否有泌尿系統相關基礎疾病。

因為有一小部分寶寶有先天性的尿路畸形等基礎病,這就導致「尿路感染」只是表象,真正的病因是尿路畸形。

如果根源沒找到,只會反覆發作。

就像下面這個7歲男孩......

該男孩就因為「先天性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導致尿路感染,並且雙腎結石。

家長們要小心這種情況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了這種情況外,大部分反覆感染都跟父母對寶寶私處護理不合格有關。

要想預防尿路感染,下面這4步「私處護理法」科大大不允許你不知道!

<4>預防尿路感染,4步到位!

面對寶寶私處護理,很多家長都單純的以為只是清潔。

其實,簡單的私處清潔在尿路感染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快跟科大大學這4步!

1. 勤換尿布

新生兒:一般2小時換一次,24小時內更換尿不濕的次數可達10次之多,每次喂奶前後、孩子大便後、睡覺前均需更換尿不濕。

嬰幼兒:寶寶則白天可以3小時換一次,大一點時可以4-6小時換一次,晚上可以一夜換兩次或是一次就好。

2. 不建議穿開襠褲

穿開襠褲會使寶寶的屁股、生殖器官長時間暴露在外,而且小寶寶非坐即爬,髒東西很容易污染尿道口,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因此,紙尿褲可以「下崗」後,寶寶的小內褲就要抓緊「上崗」了!

一般建議:寶寶18~24個月,脫離紙尿褲,穿上小內褲(注意挑選純棉、柔軟的材質)。

3. 大人小孩衣物,避免混洗

大人每天活動的範圍很複雜,衣服上可能會沾染多種病原微生物。混在一起洗的話,難免就會沾染到孩子的衣服上。

而孩子的抵抗力不比成人,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容易引發皮膚/泌尿系統疾病、甚至婦科病。

4. 注意平時私處護理

男寶和女寶私處護理各有不同,如果操作不當也有致尿路感染的風險。

今天科大大就手把手教各位爸媽清洗寶!寶!私!處!

男寶寶私處如何護理?

1.清洗外陰:每天洗澡時沖洗外面即可,不需要特別護理。

2.清洗包皮垢(包皮與龜頭間的乳白色物質):塗上橄欖油 1~2 分鐘,再用浸滿油的棉簽輕輕擦拭即可。

3.上翻包皮清洗:寶寶3歲後,包皮與龜頭會逐漸分開,可輕輕將包皮推開,用清水清洗包皮內側。最後讓包皮自然回彈包裹住陰莖頭。

4.清洗蛋蛋:要清潔私處皮膚的所有褶皺處(包括蛋蛋下面),特別是沾到糞便的時候。

女寶寶私處如何護理?

1.清洗外陰:用溫水從上至下沖洗,用乾淨柔軟的毛巾從前往後輕輕擦拭。

2.待局部自然乾燥後,可用吹風機將局部吹乾。

3.大腿根部的夾縫裡也很容易粘有污垢,可以用一隻手將夾縫撥開,然後用另一隻手輕輕擦拭,等完全晾乾後再穿上紙尿褲,否則容易發生尿布疹。

最後科大大想說:尿路感染不要慌,牢記1典型+1口訣!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c3ccfebc998d2678105241c3f6cfb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