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廈門馬拉松賽事中,福建省泉州市副市長姚飛以3小時38分的凈成績完賽,這一成績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此前,昆明市長劉佳晨也完成了全馬破4的壯舉。兩人的表現都讓人不禁為馬拉松運動的魅力所折服。
姚飛以普通跑者的身份參與了比賽。據網絡流傳的截圖顯示,署名為姚飛的朋友圈發文寫道:
「今天順利完成廈門馬拉松,3小時38分,個人第三好成績,賽道坡多,沿途風景秀麗,獎牌超級漂亮,有幸跟兩名非洲高水平選手交流。作為國內唯二的白金標賽事,廈馬很棒,必須點贊。」
廈馬賽道以廈門環島路為主線,被譽為"最美濱海賽道",同時也是跑友圈公認的"高難度"賽道之一。
跑者需要經歷演武大橋的上下坡,且回程時還需頂著海風前行,這無疑增加了比賽的挑戰性。
然而,姚飛卻以3小時38分51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平均每公里的配速為5分12秒。對於一個業餘跑者來說,這樣的成績無疑是出類拔萃的。
這不是姚飛第一次跑馬拉松。自他去年10月從北京轉至福建開始,短短三個月內,他已經完成了三場馬拉松比賽。
他元旦參加了石獅半程馬拉松,又於2023年12月3日參加了晉江馬拉松。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的北京馬拉松上,他以3小時28分26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打破了「330」的個人記錄,成功達到了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大眾選手等級最高級男子精英級水平(50-54歲組)。
兩位市長,一位來自昆明,一位來自泉州,都展現出了驚人的馬拉松成績。他們以優異的凈成績完成了全馬,令人驚嘆。
從成績上來看,姚飛和劉佳晨都達到了中國田協馬拉松大眾選手等級男子一級水平(50-54歲組:4小時00分)。
對於一般跑者而言,「破4」(全程馬拉松跑進4小時以內)是非常值得追求的目標,需要月跑量達到150-200公里、具備3~5年的跑步基礎才能實現。
這意味著兩位市領導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依然能夠堅持每周跑步鍛鍊,這種自律和毅力讓其他跑者欽佩不已。
更有趣的是,這兩位市長的年齡相當,這讓一些跑友們紛紛調侃,稱領導們也開始「卷」起來了。
更有網友稱讚:「熱愛運動的市長必然給力。」
劉佳晨和姚飛在每次比賽中,都選擇穿著官方發放的T恤,並且總是穿著同一條短褲。他們並不過分關注裝備,而是更注重穿著舒適。
兩人均以低調的方式參賽,每次比賽都佩戴隨機號碼簿,與普通跑者無異,無陪跑人員。他們並非受邀參賽,而是私下自行報名。
組委會並未將「市長參賽」作為宣傳重點,而是賽後有眼尖的跑友挖出來的新聞。
這樣的表現不僅展示了他們出色的身體素質,也表明了他們對運動的熱愛和堅持。
網上有人問為什麼兩位市長都如此熱愛跑步?
我覺得,生活中的壓力無處不在,尤其對於劉佳晨和姚飛這樣的領導者來說,繁重的工作和各種善後工作使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然而,跑步成為他們在工作中尋找平衡的一種有效方式,不僅幫他們釋放壓力,還讓他們在工作中煥發出更強的活力。
首先,跑步作為一種有氧運動,能夠刺激大腦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這種物質有助於減少焦慮和抑鬱情緒,使人感到輕鬆和愉快。
再者,跑步不僅改變了他們的生理狀態,同樣也對他們的思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跑步能夠刺激大腦前額葉的活動,這是大腦中負責規劃複雜行為、解決問題和注意力集中等任務的部分。
通過長期跑步,提高了他們的專注力和工作效率,減少了在工作中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的錯誤。
最後,跑步是一種很好的抵抗精神疲勞的方式。
研究顯示,跑步可以增加大腦中的血流量和氧氣供應,從而提高大腦的清醒度和精神狀態。
長期堅持跑步,對提高思維靈活性和精神韌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縱觀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跑步已成為很多大佬應對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
不僅如此,跑步對於他們生理及心理上的積極影響,更使他們在面臨工作挑戰時保持良好的狀態和高效表現。
不妨記住這樣一個道理——跑步與健康、工作效率和大腦能力的提升是結伴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