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新式加油機項目生變:洛馬宣布撤標,波音將獨霸美加油機市場?

2023-11-22     看航空

原標題:美空軍新式加油機項目生變:洛馬宣布撤標,波音將獨霸美加油機市場?

據飛行國際(flightglobal.com)10月23日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撤回了針對美國空軍「橋式加油機」項目的LMXT投標方案。

洛馬公司公開表示,未來會將重點放在其他機會上,包括未來隱身加油機的設計。而LMXT方案提供基礎平台的空客公司,則稱他們依然致力於這個項目,並計劃正式向美國空軍提交A330 MRTT方案。

空客與洛馬公司合作的LMXT加油機方案,該方案基於A330多用途加油運輸機(MRTT)。

冷戰背景下,美國裝備了全世界最大的加油機群,KC-135和KC-10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型號。

KC-135設計和生產年代較早,是基於波音707平台研製,最大起飛重量較小,在135噸左右,交付時間是從1957到1965年。KC-10設計和生產年代較晚,交付時間是從1981到1990年,最大起飛重量在267噸左右。

KC-135

KC-10

進入21世紀以後,美軍加油機群運營和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機群嚴重老化,運營成本急劇上升。特別是KC-135機群,儘管它們早在1975~1988年就進行了第一次延壽改裝,並在隨後多次進行延壽和換髮等處理,但機體平台的壽命不可能無限制地延續。隨著飛機故障率越來越高,處理故障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也越來越高,機體的修理價值越來越低……這些因素都逼迫美軍尋找接替KC-135機群的新型號。

大型空中加油機的基本構型難以改變,在未來的高烈度戰場上,難以保證較高的任務效率和生存能力。特別是在美空軍「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ATF)最終確定發展方向以後,新型主力制空戰鬥機普遍以「隱身+超聲速巡航+中遠程空空飛彈」為手段,空中指揮機、加油機等關鍵節點目標作為首要打擊對象。而大型空中加油機的安全性則面臨空前的威脅。

F-22就是ATF計劃的產物。

基於這一背景,21世紀初美軍開始推動未來的加油機發展規劃。到今天為止,這20餘年中,由於涉及極其龐大的財政開支規模、就業崗位爭奪、政治利益等因素,相關規劃已經數度改頭換面、甚至在型號競爭上經歷了顛覆性的變化。

但美軍對未來加油機的核心需求始終沒有太大的變化,一直圍繞著兩點展開:

作為最終的遠景目標,美軍需要一種能在高烈度戰場上生存並執行任務的加油機。這種飛機將在更接近空戰區域的危險區域活動,並在傳統的任務能力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通信中繼等其他功能,進一步優化並放大體系作戰力量。

但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不可避免涉及隱身化設計等環節;這和現有加油機的平台體系很難兼容,特別是在美國堅持強調加油機應該同時具備多功能運輸能力的傳統觀念下。

由於無法以現有的運輸類飛機作為基礎平台,因此美軍未來的加油機型號,顯然無法在短期內完成設計和批量製造。

洛馬公司推出的KC-Z概念模型。

這意味著,如果沒有過渡型號的存在,美國加油機群會面臨著嚴重的斷檔危機——直到KC-135、甚至部分KC-10生命周期已滿、不得不退役的時候,新型加油機依然無法交付使用。

因此在具備真正突破性的新布局加油機服役之前,美軍需要採購一代新的傳統構型加油機作為過渡。這款型號將基於現有的成熟客機平台,主要設計方向是提供更為出色的經濟性、可靠性、可維護性,並通過各種累積性的優化,提升空中加油的效率和任務成功率。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從21世紀初正式開展新型加油機的換代規劃。從一開始,美軍就更為傾向本國的波音公司,2002至2003年期間,美國空軍決定通過修改合同(先租賃再改採購)的方式購買波音的KC-767加油機。

但訂單過於巨大,涉及的強力利益競爭方太多,反腐敗調查立刻隨之而來,相關合同被迫在2005年取消。

2007年,美國空軍發布了新的加油機採購戰略,打算通過KC-X/Y/Z三個連續的採購計劃,最終完成加油機群的型號換代。

大體來說,美國空軍早期的規劃分為三步,即首先裝備針對KC-135的替換機型KC-X,隨後進一步裝備針對KC-10的替換機型KC-Y,最終裝備全新概念和構型的KC-Z。

當然KC-X/Y項目的定義都在後來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安-112KC(上)基於安-70(下)平台更換兩台噴氣式發動機。安-70自身始終未能解決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問題。美軍最後以投標超過時間要求為理由,拒絕了該機型。

KC-X階段,參與招標的機型有三個,甚至包括了安東諾夫/美國航空航天公司聯合推出的安-112KC方案。

當然這也是最欠缺硬實力的一組,幾乎沒有人認為他們有獲勝的可能。真正的主角,一直是波音基於KC-767推出的KC-46方案,以及空客/諾格合作基於A330 MRTT推出的KC-30(最初稱KC-330)方案。

KC-30一度贏得了KC-X的競爭勝利,拿到了高達350至400億美元的訂單。

而戲劇性的橋段再次重演,美國國會政府問責局判定該項目實施存在重大違規,已有合同終止,項目展開重新競爭。在KC-X的第二輪競爭中,波音KC-46給出了「極為激進」的報價,最終贏得了合同。

KC-46在交付之後發展得並不順利,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其中央油箱的塗料缺陷問題就持續到了2023年

在失去KC-X項目以後,空客並沒有就此放棄對美軍加油機市場的競爭。其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A330 MRTT的最大起飛重量(230-330噸)要明顯大於KC-46(188噸),更接近KC-10。

因此包括空客在內的一些企業,對於A330 MRTT競爭後續的KC-Y項目依然持樂觀態度——這就催生了空客與洛馬合作的LMXT方案。

但由於時代背景的變化——包括KC-46緩和了美軍的加油機群危機,以及美軍認為軍事威脅越來越大,以及一些競爭利益等其他因素,近幾年美軍內部有很強烈的聲音,認為繼續推進KC-Y項目競爭得不償失,應該加緊KC-Z的研發和及早裝備。他們主張,直接增購一部分KC-46的發展改進型號,就足以替代KC-Y,實現KC-X與KC-Z之間的過渡。

這使得LMXT方案在相當長時間內都被陰影所籠罩。儘管現在美國官方仍未對KC-Y項目做出最終定論,空客也沒有表態放棄競爭。但是綜合洛馬公司公開宣布退出競標的舉動,未來空客A330 MRTT或許已經不具備繼續競爭的實力了。

排版:陳奕煊

策劃 | 文案:候知健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早讀 | 美國空軍百億新訂單招標在即,波音與空客將再次對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b4fe42d8b5e84c995cedefb6246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