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體質,或易致肥胖!速來自查

2024-11-02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秋末冬初,天氣乾燥,人體容易被燥邪侵擾,出現舌紅少津、眼乾鼻燥等症狀;同時由於飲食不節等原因,一些人體內濕氣較重,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攝入的水分難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從而導致乾燥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這一時期養生既要注意潤燥,也不能忽視祛痰濕。

身體里的四種「水」

中醫認為,津、液、痰、濕可以簡單代表人體內水液的四種狀態。津、液是我們體內正常的水,可稱為「好水」,濕、痰是身體受到外邪侵襲或體內代謝障礙而形成的病理產物,可稱為「壞水」。

津:質地較清稀,流動性較大,布散於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起滋潤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質地稍濃稠,灌注於關節、臟腑等,起濡養作用,例如關節腔里的組織液。

濕:濕性黏滯,容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

痰:具有黏膩、重濁的特點,可阻滯氣機,影響經脈氣血運行,如果在人體蓄積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會導致多種複雜疾病。

水液失常可導致多種病症

身體的津液太少,可導致濕疹、蕁麻疹、呼吸道疾病、乾燥綜合徵、關節炎、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濕體質容易導致肥胖,可引發「三高」、心梗、腦卒中、腫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壞水」過多,都容易引發健康問題,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養治療。

【津液少】

津液來源於飲食,通過脾、胃、小腸和大腸消化吸收飲食中的水分和營養而生成。脾主運化,可將津液轉輸至心肺;肺主通調水道,可將津液輸布至全身。如果脾的運送功能出問題,會導致津液不能到達肺;同時如果肺氣虛,則會影響津液輸布全身。

症狀:發色枯黃、口腔潰瘍、乾咳、舌紅少津、牙齦腫痛、眼乾鼻燥、面色萎黃、容易感冒、健忘。

調養方法

銀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銀耳、百合、雪梨、馬蹄,有養陰生津的作用。

日常鍛鍊:練習八段錦中「左右開弓似射鵰」的動作,有寬胸理肺的作用。

【濕氣重】

飲食不節、過度勞累等可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導致脾胃虛弱,水濕代謝失常,從而形成濕氣重的情況。另外久居潮濕陰冷環境,也會使濕邪侵入體內,導致脾虛濕氣重。

症狀:口乾不欲飲、口唇乾裂、皮膚乾燥瘙癢、大便黏膩、關節僵直。

調養方法

山藥百合胡蘿蔔小米粥:有健脾養胃、清心潤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飲食有節、保暖腹部、調節情緒、保證良好睡眠。

【痰濕多】

濕邪困於人體內,如不能及時排出,時間久了會化成「痰」,其致病種類繁多複雜,有「痰生百病」的說法。

症狀:口苦口臭、舌苔厚膩、唇紅口瘡、咽喉腫痛、睏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經宮寒、大便黏滯不爽。

調養方法

陳皮薏米煮水代茶飲: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作用。

蘿蔔山藥老鴨湯: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門穴:有調節人體津液、潤燥祛濕的作用。

秋冬祛濕潤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飲:有祛痰濕、溫脾陽、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麥冬煮水代茶飲:有滋陰潤燥的作用。

日常鍛鍊可根據身體情況,適當練習「金雞獨立」的動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貼士

使用以上調養方法需注意:由於個人體質不同,還需辨證施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a64e6d0e223a12950e518363c63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