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華為蘋果同日推新品

2024-09-11     環球時報新媒體

圖片說明: 10日下午,華為在新品發布會上正式推出全球首款三摺疊屏手機。同日凌晨,蘋果也舉行了新品發布會。圖為當天,位於上海一條街道兩側的蘋果門店與華為的廣告牌。 (視覺中國)

圖片說明: 10日下午,華為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全球首款三摺疊屏手機(左)。同日凌晨,蘋果公司在新品發布會上推出iPhone 16。(視覺中國、法新社)

圖片說明: 10日下午,華為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全球首款三摺疊屏手機(左)。同日凌晨,蘋果公司在新品發布會上推出iPhone 16。(視覺中國、法新社)

本報記者 倪 浩 張蔚藍 王 逸 青 木

北京時間10日凌晨,蘋果公司召開秋季新品發布會,推出iPhone 16系列手機、Apple Watch Series 10智能手錶和AirPods 4耳機新品。不到14個小時後,華為的全球首款三摺疊屏手機正式推出。同一天舉行新品發布會,兩款智慧型手機都將從9月20日開始發售,外媒因此紛紛用「蘋果與華為『打對台』」「巔峰對決」來描述10日的情形。英國廣播公司(BBC)注意到,跟華為與蘋果新手機有關的話題10日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接力」,此起彼伏地登上熱搜榜前列。新加坡《聯合早報》10日稱,無論是華為還是蘋果,10日的發布會不僅關乎產品本身,更是一場品牌影響力的較量。對全球消費者而言,這是難得的機會,不僅可以了解最新科技趨勢,也可從中一窺中美的科技實力。

華為的「顛覆性」產品

「又是華為VS蘋果。」《聯合早報》10日稱,這是兩家公司新品發布會又一次撞期。蘋果發布會的主題是「高光時刻」(Glowtime),華為日前宣布發布會的消息時提及「非凡之作,時刻高光」,可謂「針尖對麥芒」。「究竟誰家產品會獲得更多關注?哪些重磅信息值得注意?」報道提出了一系列問題。

「華為如何在中國搶走蘋果的風頭。」德國《經濟周刊》10日稱,iPhone 16對於蘋果在中國的業務很重要,因為華為正迅速獲得市場份額,並且手中握有王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報道,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今年4月的數據顯示,華為智慧型手機在中國的成功直接影響了蘋果在高端市場的表現。

華為10日發布了新款手機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在發布會上介紹說,這款手機配10.2英寸屏,展開後厚度3.6毫米,不但是全球首款三摺疊屏手機,也是全球最大、最薄的摺疊屏手機。《經濟周刊》稱,這款手機的螢幕幾乎與 iPad 一樣大。但摺疊後,它可以像普通智慧型手機一樣放在口袋裡。

余承東10日說,他當天帶來了大家都能想得到,但是做不出來的產品。「我們團隊為此奮鬥了5年,始終沒有放棄。我們敢於突破,敢於非凡。今天,我們將再一次改寫行業歷史,將科幻變為現實,引領摺疊新時代。」

《聯合早報》稱,作為如此具有顛覆性、創新性產品,外界對華為手機的期待值拉滿,這也直接反映在預售銷量中。「德國之聲」說,在發布會召開的前3天,這款手機在華為商城開放預訂。截至10日晚,已有超過450萬部的預購量。

CNN10日引述分析師帕克的話說,華為的手機顯然專注於更大的顯示屏和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我認為這次最新嘗試可能會給書本式摺疊屏手機的顯示屏尺寸帶來重大變化」。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由於該手機的起售價為近2萬元人民幣,是iPhone 16 Pro Max的兩倍多,且產量有限,因此它很可能成為華為技術實力的象徵,而不是主要的銷售驅動力。「它告訴消費者,自己仍然是技術領導者,給蘋果帶來的潛在挑戰可能遠不止市場份額。」

蘋果公司「下了很大賭注」

「iPhone已經變得不能出人意料了。在過去7年里,除了攝像頭、處理器和電池壽命的不斷改進之外,它看上去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美國《紐約時報》稱,在10日,蘋果試圖改變這種可預測性。「德國之聲」介紹稱,iPhone 16是蘋果第一部「AI手機」,配備新款的3納米製程A18晶片,並在側邊新增「相機控制」按鈕。「下一代的iPhone從頭到尾都是專為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設計,這標誌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時代開始。」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在發布會上這樣說。

蘋果公司表示,蘋果智能將於晚些時候經監管部門批准後發布。蘋果智能將以免費軟體更新的形式提供,10月在美國推出測試版本,且僅限於英語版本。12月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地上線當地的英語版,將於明年支持漢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等。

美國彭博社稱,蘋果公司希望向消費者和華爾街證明它現在是生成式AI的主要參與者。《紐約時報》稱,對於蘋果和整個科技行業來說,新款手機的推出正值關鍵時刻。近年來,隨著iPhone用戶使用手機的周期越來越長,蘋果業務出現了下滑。該公司下了很大賭注,重新調整了工程團隊,讓他們從事人工智慧方面的工作,希望這項可以回答問題、創建圖像和編寫軟體代碼的技術能夠說服人們購買新設備。

但在發布會舉行期間,蘋果公司股價一度下跌1%,美國《華爾街日報》解讀稱,這「反映出市場對以AI為中心的產品持懷疑態度」。路透社稱,一些分析師認為,iPhone新功能的延遲導致許多潛在買家最初持觀望態度。

「問題在於,蘋果智能能有多好?」《紐約時報》援引市場研究公司TECHnalysis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奧唐奈的話說,「我們已經看到來自微軟、谷歌和OpenAI的精彩演示,但當你開始使用這些服務時,會發現很多都是小把戲。」奧唐奈認為,每天能幫助普通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才會讓人們覺得,「我需要一部新的iPhone」。

綜合《日本經濟新聞》《聯合早報》報道,受監管影響,預計蘋果智能在歐盟的啟用將被推遲。受限於ChatGPT在中國無法使用,市場也非常關注蘋果要如何在中國市場推出AI功能。研究公司IDC的高級研究總監波帕爾說,「iPhone16在中國的普及取決於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迅速確立與當地(生成式AI開發企業)的合作關係」。

「中國高端(手機)市場新一輪競爭的開始」

《聯合早報》稱,華為和蘋果的發布會同天舉行成為中國網絡上的「真正關注點」。不少網民將華為新手機視為中國科技實力的再次突破,有人激動地說,「中國科技是越被打壓越強大」。也有網民認為,儘管三摺疊屏手機「確實厲害」,但華為這次不能說成是「硬剛」蘋果,「畢竟兩家產品的目標用戶群完全不一樣」。

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與蘋果的新品發布會不僅成為業界的關注焦點,也引發了國際輿論的熱議,這背後折射出兩家企業在科技界擁有相當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他認為,蘋果和華為同日發布新產品展示了各自在手機業務領域的最新科技進展,為消費市場帶來更多元化的選擇。這不但反映出中外廠商在技術創新方面正展開激烈競爭,更體現了中國科技企業為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的需求正進行不懈努力。

「德國之聲」稱,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銷量已跌至第6名,華為則位列第2。有美媒稱,華為的可摺疊手機產品在中國銷量強勁,這促使該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超過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最大的摺疊手機供應商,其國際市場占有率達27.5%,領先於三星電子的16.4%,在中國的份額更是達到42%。根據IDC提供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可摺疊智慧型手機市場同比增長57%,出貨量達390萬部,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進軍海外市場。但可摺疊手機出貨量僅占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 1.3%。

路透社10日說,自去年開始,華為推出一系列新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市場表現不俗,這一方面凸顯了華為應對美國制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華為鞏固了在中國市場能與蘋果抗衡的地位。《聯合早報》提及,去年8月底,華為推出搭載國產7納米製程晶片、網速達到5G水平的Mate 60 Pro手機,引起了極大轟動,被視為對美國技術封鎖的重大突破。

CNN說,總部位於深圳的這家公司一直是華盛頓和北京之間不斷升級的科技競爭的焦點,它已經推出了Mate 60 Pro 和 Mate X5 等廣受歡迎的機型。該媒體形容,華為正經歷科技行業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復興之一。華為8月報告說,其收入和利潤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來自分析公司Canalys的劉藝璇說,「華為和蘋果的產品發布時間相近,標誌著中國高端市場新一輪競爭的開始」。

CNN稱,受美國制裁影響,一些分析師曾預測華為手機將成為「一塊磚頭」。但如今,這家公司重返巔峰。它還在進軍新業務,比如電動汽車領域。華為在AI方面雄心勃勃。今年早些時候,英偉達將華為列為多個領域的頂級競爭對手。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開放的生態系統和智能高效的協同產業鏈,正在進一步推動AI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之一,中國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豐富的數據資源。這為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王鵬認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強大競爭力,得益於不懈的創新努力、持續的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對於國內手機廠商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a52c7c2228d7d9cfe7b789b5923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