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停下,別用剪刀來撬白茶餅,這3個撬茶歪點子,那會毀了好白茶

2023-07-30     小陳茶事

原標題:快停下,別用剪刀來撬白茶餅,這3個撬茶歪點子,那會毀了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白茶餅很多人都愛喝,因為茶味相對醇柔。

壽眉餅還容易出棗香,煮茶也很好喝,很受歡迎。

但撬茶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通常為了將白茶餅順利撬開,建議茶友們使用專用工具。

要麼是茶刀,要麼是茶針。

茶針的話,對付普洱那邊的沱茶、磚茶更常見。

平時大家在喝白茶餅時,撬開白牡丹餅、壽眉餅,用上扁平趁手的茶刀,綽綽有餘。

但這些年根據實際觀察,撬白茶餅時「不走尋常路」的人很多。

手邊沒有茶刀的前提下,有的茶友會「因地制宜」,發揮創造性,隨便找出一個工具就開始撬茶。

而這個非專用工具,可能是菜刀、水果刀、剪刀……

但這裡要再次提醒,撬白茶的專用工具是茶刀。

隨便找一把大剪刀就撬茶,無形當中十分毀茶!

《2》

前個月,身邊有位老熟人發了一條動態。

表示他在撬一餅老白茶時,手受傷了。

出於關心,趕忙問了前因經過。

事情是這樣,那位熟人在撬茶時,使的「兵器」是一把大剪刀。

眾所周知,剪刀有兩個可以交合的鋒利刀刃。

那位熟人的撬餅做法是徒手握住一側鋒利刀刃,然後,將另一側刀刃當成茶刀的替代版。

猛地一下,快速扎向了茶餅深處。

結果因為用力過猛,將那餅完整的、漂亮的、好不容易存了7年的白露餅扎穿了。

餅身出現一個大窟窿,弄碎了不少茶。

茶葉方面的折損就算了,關鍵是自己的手也因為用力過大,導致被刀刃割傷。

從那位老熟人拍出來的「受傷圖」看,看著就很疼,太可怕了。

這個「血的故事」,茶友們可要吸取教訓。

別隨便用剪刀撬茶,當心毀茶又傷手。

《3》

更早的時候,也有聽過用剪刀剪茶餅的事。

不過另一版本的故事做法,不是徒手握住大剪刀的一側刀刃,而是直接剪。

這是聽身邊朋友分享喝茶八卦時,聽來的小插曲。

在外麵茶莊喝茶,閒聊起老白茶話題時,朋友說,她家裡長輩撬茶的手法很「生猛」。

選的工具,就是家裡的大剪刀。

是那種很大的,一剪刀下去,能剪斷電線繩的大剪子。

撬茶時,動作很豪放。

將白茶餅找出來後,拆掉了包裝。

讓茶餅平放在桌角,一手摁著茶餅固定,防止位移。

然後用右手拿起大剪子,開始剪,剪,剪。

這個手法,類似剪紙皮。

不出片刻,就能剪下一小簍的碎茶,放在茶葉罐里備著慢慢喝。

聽完這種撬茶法,簡直目瞪口呆。

先不說白茶餅不適合一下子撬開這麼多,應該喝多少撬多少。

喝茶的時候現場撬茶,現喝現撬。如果是提前撬好的茶,放久了香氣不是那麼好。

用大剪刀暴力將好端端的茶餅剪碎,這太可惜了。

這麼碎的茶,沖泡的時候,茶味很容易泡濃。

哪怕在出湯時,特意在公道杯上面加上茶濾。

但蓋碗出湯一次兩次後,十之七八的茶葉都流失到濾網上,後幾沖泡出來的茶味根本不完整。

總之,碎茶沖泡帶來的麻煩事很多。

不如用茶刀撬茶,撬成薄薄一片,再自然泡開來得好。

《4》

最後用剪刀撬白茶,還存在串味隱患。

如果家裡的大剪刀,平時經常用來開紙箱,拆包裝。

頻頻剪開膠帶,刀刃會殘留一層黏黏的膠水。

平時隨手擺在某處的剪刀,閒置時間居多。

放在角落一隅,平時打掃衛生時也顧及不上,表面落了不少灰塵,髒兮兮的。

這時候,如果一時興起,找出家裡的剪刀來「剪」茶。

萬一刀刃上殘留的膠帶黏膠,隨之附著在茶餅里。

接著,這些肉眼容易忽視的雜質污漬,混合著茶葉一起泡出來……

這樣的一杯茶,哪裡能讓人放心喝?

光是想想,就太不衛生了!

對比了很多個角度,用剪刀之類的非專用工具撬茶,缺點很多。

容易傷手、會撬碎好茶、還不衛生,會導致串味。

算下來,既然花了高價買了幾餅好茶回家,還是備齊茶刀之類的配套工具吧。

買起馬,備不起鞍。

大錢已經花了,一點必需的小錢可不要再吝嗇了。

放著茶刀不用,隨便找出菜刀、剪刀來潦草應對撬茶,實在是不應該。

《5》

剪刀等非專用工具,不推薦用來撬茶。

不過在使用茶刀撬白茶餅時,為了避免損失也有不少技巧。

撬茶期間,為避免弄傷自己的手。

正確做法是將茶餅平鋪在桌面後,左手摁著餅,固定位置。

右手持茶刀,將刀刃鋒利處,對著茶餅再從側面找地方攻入。

這時要注意,茶刀的鋒利端,別指向自己的左手。

防止用力過猛,將茶餅「扎」穿之後,一不留神,直接扎向自己的手。

當然,撬茶餅的時候,除了要「護手」還要「護茶」。

儘量避免將茶撬碎,將撬茶損失降到最低。

為了更好地撬茶餅,要提前熟悉茶餅大致結構。

白茶餅在壓制定型時是逐層受力,茶餅內部構造,類似千層餅,一層復一層,梗葉交疊。

為了撬茶儘量不碎,要順著茶餅壓制方向,從側面將茶刀伸進去撬茶。

千萬別蠻力用手硬掰,或者從茶餅表面由上自下開始撬。

完整一餅茶第一次撬茶時,要從側面找尋「下刀位置」。

常見的壽眉餅可從茶餅側面找一找,有沒有茶梗分布?

通常在茶梗分布的四周,多少會留有一定縫隙。

順著這裡,將茶刀平行伸進去,等茶刀深入茶餅三、五厘米後,輕輕往前或者往後劃一下。

在內部撬出一個扇形的空隙後,再順勢往上輕輕一抬。

這時,就能撬出一片接近土豆片大小的茶餅片。

放在克秤上稱重,少補多退,留足5克就行。

撬開過的茶餅,下一次再繼續撬茶時會輕鬆許多。

只需沿著上一回撬開的方向,繼續往裡深入,逐層撬開即可。

《6》

喝白茶餅,除了部分小規格的餅乾茶、龍珠茶外。

經過緊壓成團的茶餅、茶磚,一概要撬開才能泡茶。

大家在撬茶餅時,要留心不少細枝末節。

吃了一捧花生瓜子,一時興起,準備泡杯茶喝下潤一潤。

這時千萬別直接取出茶餅就撬,先洗手,再擦乾。

雙手處於乾燥潔凈狀,再去撬茶,才能避免污染好茶。

撬出單次泡茶所需部分後,先別心急燒水泡茶。

將茶餅密封收納起來,平時經常喝的餅,裝在密封袋後要緊緊捏上袋口。

不留縫隙才能避免跑氣,裝在密封餅袋的白茶餅,平日儘量放在乾燥、陰涼、避光的環境。

將這些取茶、存茶、撬茶、喝茶細節做到位,才能避免大量撬碎、跑氣變味、串味發酸等糟糕情形。

用心對待,方能防止好茶在無形當中遭受損失!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a0cea227d3c488f7d2aa315d18afe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