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絕與中國合作,歐「王牌火箭」點火7分鐘,推動載人航天技術?

2023-11-24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斷絕與中國合作,歐「王牌火箭」點火7分鐘,推動載人航天技術?

斷絕與中國載人航天合作後,歐洲的航天技術的確實現里程碑變化,「王牌火箭」——阿麗亞娜6型運載火箭,居然實現了7分鐘點火。

所以,這對歐洲載人航天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

這難道真的是要「硬核衝擊」了?歐洲是不是很快就要實現載人飛船發展了?看來與中國不進行載人航天合作,是對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來說明一下。

歐洲「王牌火箭」點火7分鐘

的確,歐洲「王牌火箭」點火7分鐘這一消息是得到了證實,這是歐洲全新打造的一款火箭,而且是作為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的替代品,實力相對來說也提升不少。

但是,對於該火箭的研發,歐洲並非進行那麼順利,也是問題不斷。

在最初的時候,阿麗亞娜6型運載火箭預計是在2020年就宣布服役,結果該火箭在研究過程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以至於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在2022年7月宣布退役之後,歐洲都沒有將其搞出來,實現自己的突破性發展。

就如在2023年9月的時候,歐洲也期待早點實現測試,然而,阿麗亞娜6型運載火箭的測試進行了延遲,這是因為影響控制關鍵流體操作(發射器填充和自動倒計時)的控制台出現技術問題。

這也說明了歐洲的火箭技術的確一般化,難怪只能在世界處於第二階梯,而這一次的測試前面,的確也還有一次測試,進行的是火箭芯一級火神2.1發動機熱點火試驗,點火持續了4秒鐘之後的一次新測試。這次算是更強的突破。

是火箭一級的進一步測試提升,單獨實現了發動機點火7分鐘的測試。

所以,在測試完成之後,歐洲航天局(ESA)也宣布了,實現了里程碑的一部分,是歐洲進入太空自主創新的重大一步,也是歐洲航天太空地位提升的一步走。那這一款火箭有多強?

從構造來看,該火箭是由一個Vulcain 2.1(火神2.1) 提供動力的核心級和一個配備較小 Vinci 發動機的上級組成,該飛行器還配備了兩個或四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可增加升空時的推力。

同時,它是一種低成本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運載能力為3~6.5t,由於採用小尺寸和全新技術,發射成本將比「阿麗亞娜5型火箭」降低30%。

所以,也算是一款「低成本」火箭。

而這一次測試之後,歐洲航天局也宣布了,預計在2024年某個時候,將實現首次升空,所以,歐洲這「王牌火箭」的點火,讓歐洲航天信心大漲。但的確推動歐洲載人航天發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幫助,實現載人航天技術的突破。

因為這是屬於歐洲的強力火箭,也算是已知最強的火箭了,加上歐洲航天局(ESA)也宣布了,要自己搞載人航天,與中國也是斷絕合作了。

斷絕與中國合作!歐洲自己搞載人航天

沒錯,歐洲航天局(ESA)與中國斷絕載人航天合作,這事情在2023年初就已經是吵得「沸沸揚揚」,因為這是歐洲航天局(ESA)是單方面進行說明的,我國航天中心沒有說明過。

而這件事情有點令人不可思議,這做法也是顛覆認知。

在年初,歐洲航天局指出——斷絕與中國載人航天的合作,說不感興趣,沒有派遣航天員合作的計劃。

而根本性的因素就是沒錢。然而,這個錢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藉口」,因為歐洲航天局還與國際空間站拿錢合作了。

而過後,在今年9月的時候,外媒指出,歐洲航天局(ESA)可能會重新考慮與中國合作,因為中國航天很強大,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之中,普通人都可以上空間站,這說明了中國可能與其他國家不一樣。

當然,這件事情除了外媒報道之外,ESA還未明顯地指出來。

所以,不少人看到歐洲航天局(ESA)這樣反覆無常,就說有點像「牆頭草」,一會跟這個合作,一會跟那個合作,變臉比翻書還快。

但在11月的時候,歐洲航天局(ESA)又宣布了,自己搞貨運飛船,搞載人航天,並且要在2028 年之前開發用於往返的貨物運輸商用飛船,這是朝著開發載人太空飛行器邁出的一步。

但能不能實現這一步,還得看自己的合作成效,例如:Exploration Company進行太空艙的研發,目標是最快在 2027 年將一個太空艙送入國際空間站,然後就是採用商業方法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歐洲載人航天計劃。

而2027年能夠打造出太空艙嗎?這的確是「未知數」,主要就是歐洲航天局(ESA)的實力真不咋樣,這不是瞎說,是事實,如果真的有這個能力,也早就執行了航天計劃了。

所以,這一次的歐洲「王牌火箭」點火7分鐘,只能說活推動歐洲載人航天技術,但具體能不能做出來,還得繼續等待。

那歐洲國家還能與中國載人合作嗎?

沒錯歐洲航天局(ESA)宣布了不合作,但中國航天一直是屬於開放的,無論是載人合作,還是國外項目的合作,都是可以的。

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任務的時候,我國就宣布了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加入,如果速度快的話,在2024年就有可能看到國外航天員加入。

而對於歐洲來說,的確不排除還有可能與中國合作的國家,因為歐洲航天局(ESA)並不是代表歐洲所有國家的合作。

就如:法國與中國還進行了嫦娥六號合作,如果單獨載人合作,也完全可能,所以,只能算是ESA單獨的事情。

所以,不能說一桿子就打死了,沒有任何的合作了,這完全是兩碼事情,只要符合中國航天要求就行。

就如在中國首批科學實驗項目之中,日本,印度等17國加入中國空間站,美國不符合要求,就被拒絕了。

所以,我國是做到「科學無國界」,只要滿足要求,一切都好說,這也凸顯了中國航天發展過程之中的「大國胸懷」。

而且,未來的航天發展也只有在進一步合作之下,才可能變得更強,這是事實。所以,大家不要有所顧慮,我國自有相關性的策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9dd711b6a4b3d46b663ed8659c2c3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