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巧妙地架構之下,他筆下的江湖湧現了諸多武林高手。這些高手有的拳腳功夫極其了得,有的則將刀法劍法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萬變不離其宗,真正的一流高手都擁有渾厚無比的內力修為。
在金庸筆下,哪些高手的內力最強?以下是金庸筆下的八大內功高手,前三已達修仙境界,金庸都不敢讓他們露臉。
第八名:虛竹
虛竹是《天龍八部》的三主角之一,他誤打誤撞之下破了珍瓏棋局,得了無崖子的畢生內力。隨後,虛竹又在西夏國的冰窖里得了李秋水、天山童姥的內力。於是虛竹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從而躋身天龍時代一流高手之列。
第七名:段譽
段譽是虛竹的結拜兄弟,他墜入懸崖在琅嬛福洞的蒲團里撿到了帛卷,繼而練成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
儘管段譽通過北冥神功只是打通了大拇指的少商穴,但段譽仍是巧取豪奪,吸走了不少武林豪傑的內力。尤其是在天龍的末尾,段譽竟在枯井裡將鳩摩智的一身內力吸得乾乾淨淨。鑒於此,金庸賦予了段譽一個「內功震古爍今」的可怕稱號。
由於段譽的北冥神功能不斷吸走他人的內力,只要段譽願意,他完全可以繼續「作弊」,將他人的內力占為己有,因此段譽的內功修為比虛竹略勝一籌。
第六名:張無忌
張無忌歷經奇遇,將全套《九陽真經》納入囊中。有了全套九陽神功的加持,張無忌就連艱澀難懂的「乾坤大挪移」也能在數個時辰內練成。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還在後面,張三丰傳授給張無忌太極拳的練氣之法還能和九陽神功相得益彰,讓張無忌在大戰少林三渡之時,內力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第五名:掃地僧
在《天龍八部》的末尾,掃地僧以一個極其神秘的身份悄然出場,他祭出的那一道三尺無形氣牆,能輕鬆化去蕭峰的降龍十八掌以及慕容復的斗轉星移。
掃地僧的攻擊手段同樣匪夷所思,他只是輕描淡寫地拍出一掌,就能登時「擊斃」慕容博、蕭遠山這樣的當世高手。
掃地僧的輕功同樣讓人望洋興嘆,他能一手提著慕容博,一手提著蕭遠山從窗外飛出,好似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鵬一般滑翔而去,讓發足急奔的蕭峰難以望其項背。
毫無疑問,掃地僧能夠如此之高的武功修為,和他超凡脫俗的內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否則掃地僧如何才能祭起那一道堅不可摧的三尺氣牆?
第四名:張三丰
張三丰本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被金庸寫進了武俠小說里。
在《倚天屠龍記》里,張三丰被塑造成了一位當世江湖的武林至尊,他的純陽無極功修煉了百年之久,再配合張三丰元陽未泄的童子之身,任何平淡無奇的一招到了張三丰的手裡都能自然而然地發揮出巨大無比的威力。
因此,就算是練成全套九陽神功,還將多門神功聚於一身的張無忌也自嘆不如。而且金庸還在原文里如此寫道,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
一個「遠不及」無疑襯托出了張三丰那高不可攀的內功境界。
在另一部武俠著作《俠客行》里,張三丰的名字頻頻被江湖中人所提及,書中是這麼寫的,聽說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丰武術通神,所創的內家拳掌尤在少林派之上。依小人之見,達摩祖師乃是胡人,殊不足道,張三丰祖師才算得是古往今來武林中的第一人。
儘管張三丰被金庸塑造成了「古往今來武林第一人」,但仍有三位修仙高手的內功超過了張三丰。
第三名:蓮華生
在金庸的《神鵰俠侶》中出現了諸多神功,好比玄鐵劍法、黯然銷魂掌、龍象般若功等。楊過的玄鐵劍法、黯然銷魂掌縱然威力驚人,但金輪法王練至第十層的龍象般若功同樣高深莫測。
然而金輪法王卻對郭襄說過,他之所以會專心修煉「龍象般若功」是因為無法參透「無上瑜伽密乘」的奧秘。
「龍象般若功」總共有13層,練至第十層已有十龍十象之力,但金輪法王卻說「無上瑜伽密乘」才是真正的神功。
這樣看來,「無上瑜伽密乘」的作者蓮華生擁有至高無上的內功修為,到了玄幻修仙的境界。
第二名:逍遙子
逍遙子是逍遙派的開山鼻祖,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凌波微步等武功都出自逍遙子之手。
在新修版《天龍八部》的末尾,金庸還借著段譽提及了逍遙子得了不老長春谷的不老神書,從而參透了長生不老的奧秘。
有了不死之軀,又有能巧取豪奪的北冥神功,只要逍遙子不斷吸取高手的內力,他的內功修為可謂是永無上限。
第一名:靈鷲宮舊主人
天山童姥氣絕後,虛竹出任了靈鷲宮新任宮主之位,那你知道靈鷲宮首任主人是誰麼?金庸是這麼寫的,梅蘭竹菊地虛竹說道:「主人,靈鷲宮後殿石窟之中,有數百年前舊主人遺下的石壁圖像。」
梅蘭竹菊口中的「舊主人」是不是天山童姥?自然不是。
首先,梅蘭竹菊說是數百年前舊主人留下來的石壁圖像,天山童姥只活了近100歲,顯然不對。
其次,梅蘭竹菊一向尊稱天山童姥為「姥姥」,也不會稱呼她為「舊主人」。
而且在靈鷲宮石窟的石壁上,刻了不少神秘武功,虛竹只是照練了一會就感覺身子輕飄飄的,仿佛要騰空而起。
這位舊主人身為這些神功的締造者,虛竹練了一會都能差點白日飛升,靈鷲宮的舊主人恐怕早已羽化飛仙、列為仙班一族。
綜上,金庸筆下最強內功高手有3位已經脫離了武俠小說的範疇,身為作者的金庸自然不敢讓他們在書中正式登場,否則就徹底崩壞了原有的武學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