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變臉」的杭州,真快把本地人逼瘋了!

2023-09-22     金錯刀

原標題:「一夜變臉」的杭州,真快把本地人逼瘋了!

本篇作者 | 張一弛 | 內容運營 | 阿鯨

主編 | 張一弛

明天,就是杭州亞運會正式開幕的日子了。

能讓人記這麼清楚,是因為整個杭州都已經進入了一種「極其亢奮」精神狀態。

為了迎接明天正式啟動的第19屆亞運會,當夜幕降臨,杭州悄悄進行了燈光秀彩排。

結果,只見數道光束穿透雲層,直衝雲霄,劈開夜霧直指錢塘江面。

場面之震撼,實在讓人不得不嘆服,杭州這是打算通知天庭開亞運會。

低調是低調不了了,路過的杭州人直呼:

玉皇大帝睡覺都要戴眼罩、現實版葫蘆娃的千里眼...

早在兩年前,杭州在十一就搞了VR秀烘托亞運氛圍,整個城市就仿佛開啟了賽博朋克的大門。

上到直衝雲霄的燈光秀,下到路邊的花花草,如果你問杭州:今天早上吃了什麼?

杭州一定回覆你:你怎麼知道我要開亞運會了?

連《人民日報》官微都被杭州這拚命的架勢震驚,發出「杭州你別太離譜」的感慨。

為了這場亞運會,「一夜變臉」的杭州,全是科技與狠活兒。

全杭州本地人,

都在被官方魔性「洗腦」

事實證明,沒有一個杭州人能逃得過重學英語。

為了向全世界遊客拋出橄欖枝,杭州很早就對本地人喊起了口號:全民學英語,一起迎亞運。

《亞運英語100句》小冊子挨家挨戶發到手,賽事信息、社交用語、指路引導、急救用語一應俱全。

在杭州各大政務新媒體平台,都新增了一個板塊「英語每日一學」。

有杭州人周末去棋牌室放鬆一下,結果收到一份溫馨提示:記得學幾句麻將的英語,等外國人來了之後教他什麼是中國國粹。

為了讓英語滲透到大爺大媽輩兒,「中式英語」翻譯的諧音梗也煞費苦心,好用是好用,但也是真的好笑:

單車—拜 sei 摳;高鐵—嗨絲必得 吹嗯;火車站—瑞爾威 絲dei熏……

科不科學不重要,要的就是零基礎速成。

讓市民學英語已經是「腦力活」了,杭州緊接著又讓大家干起了「體力活」。

早在今年五月份,杭州就跟本地人發了一封信倡導:我為亞運栽盆花。

這封信里,還有杭州免費給市民贈送的百萬花籽、農科院提供的園藝科普指導,最後就算種不出來也沒關係,直接用吊車鮮花入戶,在陽台給你放上三盆。

除了花,杭州的園林雕塑DIY,也可謂鬼斧神工。

為了符合亞運主題,景觀還有主題性。舉起了火炬,玩起了射箭、划船,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出的。

真正的「花花世界」迷人眼。

究竟怎麼潛移默化最後把「當好東道主」五個字刻進杭州人的DNA之中?

杭州主打一個沉浸式洗腦——讓亞運會悄無聲息地滲入日常中的每一方寸。

共享單車騎個車掃碼,首先傳出來的不是開鎖成功,是來自自行車的精神喊話:辦好亞運會,當好東道主。

公交車到站也沒有放過,上下車都要播報,「距離亞運會還剩XX天。」

就連蘇東坡,也得攜手一起助力亞運。

亞運會的風,吹進了杭州的地鐵中。

有人上班一踏進地鐵站,還以為自己誤入了游泳館,這模擬泳池的深藍色,一時不知讓人該往哪處下腳。

還有人發現車廂門一開,就是一場足球比賽。

作為第十九屆杭州亞運會吉祥物琮琮、蓮蓮和宸宸這「三小隻」,外地人可能還叫不出名字,但本地人早已經爛熟於心。

在街頭巷尾、廣場公園,杭州給足了吉祥物排面:馬路上裸眼3D循環播放。

據本地人說,在杭州不出10步就能找到一個吉祥物的化身。

哪怕是紅綠燈,也已經被吉祥物們所占領。

在杭州阿里總部,吉祥物來了,淘寶天貓也得靠邊站。

如此高強度、高密度的出現,有本地人直呼:杭州的狗都快能認出吉祥物分別是誰,還會順嘴說一句喜迎亞運會了。

當好「東道主」,天天講、時時講,講到耳朵快起繭,開車讓外地牌照,已經成了本地人的「條件反射」了。

現在全杭州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來的人都賓至如歸。

最猛的科技與狠活,

杭州全都用上了

作為東道主的杭州,鉚足了十二萬分的幹勁。

「現在的杭州,就像一隻開了屏的孔雀。」全方位展示著自己最美、最酷炫的樣子。

之所以能把本地人全民調動,是因為杭州政府不僅具有超強行動力,而且非常注重每一個細節,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做到的也提前做到。

作為網際網路之城,杭州網際網路的科技血脈最先開始覺醒。

杭州地鐵已經進化成了「賽博朋克版」。

走出地鐵站,迎面而來的是星空頂。

亞運專列的智慧車窗,可以顯示地鐵線路圖,還能查看杭州的景點和美食。

杭州還每個亞運吉祥物的手辦中都內置了一個光晶片,按下它們身上的按鈕,就會發出一道光,這束光實際上是一串動態的加密密鑰。

通過可見光進行數據傳輸的技術,拿著吉祥物對著門鎖閃一閃,一秒鐘就能輕鬆開門;對著自動售貨機閃一閃,就能自動出貨。

你看,杭州人現在連購物都這麼高級。

杭州西湖邊,新增了一排炫酷的電子魚缸。

一面讓全世界的人欣賞美景,另一面實時播報著賽事進程。

至於杭州的「狠活和絕活」,大部分用在了後備力量上。

比如秀色可餐這個成語,杭州算是玩明白了。

去年的淄博爆火滿大街都是185的山東帥哥,如今現在杭州大街上的志願者基本上都是185cm+的來自全國的帥哥們。

網友們看了之後表示:「工作暫停,有急事去杭州一趟。」

浙江大學的亞運志願者暖心包,遮陽傘、風扇、數據線、手帳本,一個沒有想不到,只有裝不下,安全感滿滿。

從「出錢」到「出人」,杭州要借著亞運會幹第一。

從捐款到砸2200億,

辦一場亞運會值嗎?

在中國,舉辦過亞運會的三大城市分別是:北京、廣州、杭州。

北京亞運會,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大事,也是難事。

說「大」,是因為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說「難」,是因為財力有限,存在6億元缺口。

於是迫於無奈,全民辦亞運會成為必然選擇,並不富裕的中國給予亞運會以極大的熱情和支持。數據顯示,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簽約和承諾的集資額超過6億元。

據賽後統計,有1億多人次向亞運會捐獻了資金和物資。

最多的是香港的霍英東先生,特把國家奧林匹克游泳館命名為「英東遊泳館」。

到了廣州亞運會,後來廣州曾算過一筆「亞運帳」,籌辦亞運,讓廣州城市建設加快5-10年。

現在,很多外地網友覺得杭州「考前焦慮」、「用力過猛」,但換個角度看,卻能看到杭州在全力抓住機會。

一個城市能舉辦一場世界級的運動會,是非常重要的宣傳機會。

從2016年G20峰會到2023年亞運會,杭州就變得越來越主動,也越來越「高調」。

這次亞運會,杭州也是唯一一個申辦的城市,背後是這座城市的自信。

不僅能帶動本地的城市經濟,還可以向全世界的遊客拋出橄欖枝。

雖然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的亞運會廣告語,浙江人卻也實實在在享受到了一些運動福利:紹興更是選擇了直接發錢,實打實的100塊的數字人民幣紅包;

志願者在為更好的體能暗暗發力,努力訓練偷偷減肥,兩個月減40斤。

小區里的健身器材「一鍵換新」了,有的公園裡新修了跑步的步道,連農村牆上都有了山水畫。

為了不讓商戶拒收現金,挨個給商戶換零錢。

因為這次盛會,整個杭州不只面貌發生了大變化,杭州人也在積極獻力讓城市變得更好,城市的精氣神又向上提升了一大截。

結 語:

走在杭州的大街上,隨時都會看到的一句話: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

杭州文旅大數據預測,亞運會期間,杭州外地遊客量將超過2000萬人次,目前總收入已經超過46億,成為亞運會歷史之最。

中國城市,都在拚命抓住機會。

為了燒烤修路、開專列、建燒烤城的淄博;讓搖滾人士出入政府單位,幾十萬市民湧上街頭,免費請大家看搖滾演出的石家莊...

為了亞運會全情投入的杭州,就連文明標語,都用了中、英、日、韓四種文字,還附上了二進位寫法。

敢於逼瘋自己人的城市,都已經未來贏得了更多可能。

在「當好東道主」這件事上,咱就從來沒輸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9275ca729137dd72fcc8b0e19d2ef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