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天后,給人一種「悶籠子」的感覺,不管經常待在空調室內,還是在外都不舒服,每當遇到熱空氣後,都讓人煩躁不已,長期出現口舌乾燥、上火、口腔潰瘍等情況,嚴重的人還會出現流鼻血、嘴唇乾裂起皮。
在傳統中醫上認為,大家描述的這種情況和缺少津液有關,意味著應該多喝水。可補津液多喝水就行了嗎?
喝水是一方面,尤其在夏季人會消耗大量能量,而津液則是人體正常的水液,除了汗液還包括唾液、髓液等。據著名醫書上記載:「肝主疏泄,調暢氣和。
採用正確的喝水方式,通過少量多次喝水,每次不猛喝水不超過800ml,以100ml~200ml為宜,可起到最佳的補水效果。在水資源的選擇上,補充津液不要選擇熱量高、不安全的水資源,如含糖飲料、碳酸飲料。
或者很多老百姓還喜歡喝自來水,認為它是甘泉。其實它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健康。沒有燒開的自來水,會從地下水源取水,然後再進行處理、消毒。
絕多數地方,尤其是統一管理的城市、小區自來水的質量基本上都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範。讓因為比較偏遠的地區,可能還符合不了這個需求,從地下出來的水源遭受到污染之後,人喝了將會增加食物中毒的危險。
另外,水龍頭的水出現黃色後,還可能是因為鐵鏽,部分的供水管網老化生鏽,都不要再喝了,極易影響身體健康。
但補充津液,不光是多喝水,在中醫上還講究「津血同源,津能生血」。對於氣血不足的人,經常出現皮膚乾燥、指甲乾裂、面色萎黃、失眠多夢,要注意補氣血。
在補氣血上,大家要注意紅棗、阿膠、紅糖都沒有補氣血功效,從原理上來看,人出現缺血通常是機體內缺少鐵元素,這些食物鐵元素含量都不高,甚至比一般食物還要差。
反而我們可以選擇黃芪、西洋參、桂圓、核桃、紅米,選擇1~2個補氣食材,再加上調味食材,如紅棗、桂圓,熬粥或者煲湯,都具有補氣血、強身健體等好處。
如果你覺得熬粥不方便的話,不妨用這些食物泡水喝,也可以起到補氣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