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2024-01-05   求是網

原標題: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中共政協全國委員會機關黨組

黨的二十大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2023年7月17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系統部署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人民政協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發揮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問題,組織廣大政協委員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協商討論、加強民主監督、廣泛凝聚共識,努力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一、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重大原則、目標任務、建設路徑等作出全面謀劃,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升華和實踐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系統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為推動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深刻闡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本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新征程上,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深刻闡明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強調「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要呵護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和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鮮明態度,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解決損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深刻闡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反映了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當前利益和長遠發展、人與自然的辯證關係的科學把握,指明了實現發展與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新征程上,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深刻闡明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強調「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複雜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蘊含著一以貫之的系統觀念,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方法論。新征程上,要遵循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深刻闡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強調「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新征程上,要緊扣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積極助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圍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協商議政。圖為閉幕會現場。 全國政協辦公廳供圖 王達/攝

深刻闡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倡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強調「要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體現了大國大黨領袖的天下情懷,宣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致力於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寬廣格局和歷史擔當。新征程上,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來思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在不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同時,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二、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問題獻計出力

全國政協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圍繞有關重要問題積極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圍繞「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大氣污染防治」、「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生態領域重要問題履職盡責。十四屆全國政協深刻把握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找准履職方向和著力重點,深入調查研究、有效協商議政、開展民主監督、廣泛凝聚共識,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集思廣益、凝心聚力。

認真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後,全國政協黨組和機關黨組及時傳達學習大會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個重大轉變」、「五個重大關係」、「六項重大任務」的重要論述,制定《中共全國政協黨組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的意見》。報請黨中央批准,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加開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組織全國政協常委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革命、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深入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提出許多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全國政協機關黨組積極協調、紮實推進,促進履職成果有效轉化。

緊扣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問題深入協商議政。十四屆全國政協先後組織召開「推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遠程協商會、「加快建立新能源產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雙周協商座談會、「強化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專家協商會等。主席會議有關成員就加強農村污水治理、建設美麗中國、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等問題帶隊進行專題調研或牽頭開展專項研究。組織召開「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金融標準和政策體系」、「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等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形成了一批有分析、可操作的協商建言成果,多項意見和建議得到中央有關領導同志批示或被有關部委採納。

充分發揮環境資源界委員履職擔當的積極性主動性。全國政協環境資源界彙集了來自相關領域的85名委員。委員們堅持以學為先,通過參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委員讀書活動等方式,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黨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和制度文件,把握好履職方向和重點。包括環境資源界在內的廣大政協委員積極履職,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出提案700餘件,報送社情民意信息1400餘篇,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委員們還立足本職崗位,在各自所屬的理論研究、科技研發、能源資源、工業製造等領域,帶頭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責任,並積極參與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深入界別群眾宣介形勢政策,傳播綠色發展理念。

三、立足新征程新任務,以高質量履職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任重而道遠,需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系統部署了新征程上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明確要求「各級政協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協商和民主監督力度」。全國政協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揮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助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在履職行動上、體現在工作成效中。

深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研究。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納入機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不斷強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使命擔當。積極組織環境資源界等相關界別和相關專門委員會委員加強學習,進一步提升研究解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重大問題的能力水平。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助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組織機關幹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服務政協委員履職的能力。深入推進綠色機關創建活動。

圍繞美麗中國建設重要問題持續議政建言。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在制定年度協商計劃、開展有關履職活動時安排謀劃好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相關議題,引導委員聚焦如何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在綠色轉型中推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如何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如何統籌好耕地保護和荒漠化防治、切實抓好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等深層次矛盾和重點難點問題,通過視察、考察、調研、協商會議和專題研究等方式深化研究,不斷增強研究分析的穿透力,拓展協商議政的縱深度,提出更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

  • 2023年12月1日,由福建省林業局、福建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聯合主辦的「關注森林·探秘武夷——走進閩江源」主題活動在福建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行,來自福建林業、農業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生態保護志願者共80餘人走進閩江源進行考察。圖為專家在考察菌類植物。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緊扣黨中央重大部署開展民主監督。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部署,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部署落實情況,組織協調委員聚焦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生態保護和修復、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重點問題開展民主監督。堅持協商式監督定位,綜合運用協商會議監督、調研監督、提案監督等方式,把民主監督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經常性履職結合起來,做到情況真實準確、立論有理有據、建議具體可行。把握好協商式監督的時、度、效,使民主監督的過程真正變成及時反映情況、深入研究問題、共同推動工作的過程。

廣泛凝聚建設美麗中國共識。運用好全國政協宣傳平台等載體,組織委員面向界別群眾和社會大眾,宣介好我國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講好各地區各部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故事,面向國際社會講好我國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重要貢獻。發揮政協委員專業優勢和社會影響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科普教育,在青少年中播撒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種子。鼓勵支持廣大政協委員找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結合點,在奮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

來源:《求是》2024/01

作者:中共政協全國委員會機關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