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飲料「北上」 、承德露露「南下」,勝算有多大

2024-01-09   藍鯨財經

原標題:東鵬飲料「北上」 、承德露露「南下」,勝算有多大

文|銠財研究院 業文

編輯|鈞傑

文|銠財研究院 業文

編輯|鈞傑

風品:聞道

變是唯一的不變。尤其在一日千里、高頻疊代的快消業,學會擁抱不確定性,是從業者的必修課。

2024年1月1日,農夫山泉宣布,擬在浙江建德投資50億元、進行擴產能。

這並非孤例。自去年底以來,華潤怡寶、王老吉、東鵬飲料、健力寶、加多寶、大窯等飲料品牌紛紛加快建廠布局、開拓全國市場。從搶占冰櫃到布局水源地,巨頭已開啟新一輪全國化「跑馬圈地」。

2023年12月19日,東鵬飲料發布關於在天津設立全資子公司的進展公告,天津東鵬 12 月 12 日已與天津市規劃資源局西青分局簽署《天津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業內人士就此評價,東鵬飲料北上布局迎來關鍵落子。

相比之下,承德露露的南下步伐可謂冰火兩重。早在4月,企業便宣布擬投資3.65億元在杭州淳安設立全資子公司,建設年產15萬噸露露系列飲料生產基地。

然12月18日公告稱,承德露露與露露南方商標爭奪,以承德露露二審失敗告終。這意味著,露露品牌南北市場不統一的局面仍將繼續。

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在《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中曾這樣寫道:無論任何企業,都遲早會走到一個戰略轉折點。在那一刻,企業根基會在瞬間發生劇變,技術、規則、競爭環境、行業形態……一切的一切都變了。

東鵬飲料、承德露露,都是細分賽道龍頭企業,但受制大單品、區域集中依賴久矣,屬於兩者的戰略轉折點還有多遠?

01、業績股價背離 市場在擔憂什麼?

回望2023年,東鵬飲料股價業績有所背離。

最新季報顯示,2023前三季企業營收86.41億元,同比增長30.05%,凈利16.56億元同比增長42.05%,均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且凈利增速高於營收。

玩味在於,資本市場似乎並不感冒,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3全年東鵬飲料股價漲幅僅3.76%。在5335隻A股上市公司漲幅排名中,東鵬飲料僅位列2718名。

績熱股冷,市場在觀望擔憂什麼?

同樣是12月19日,東鵬飲料發布一則高管變動公告,董事、副總裁、董秘劉麗華因個人發展原因辭職,董秘職責暫由董事長林木勤代行。

據悉,劉麗華已多次減持股份,累計減持額約3786萬元。截至2023年12月20日仍持有公司股票60.09萬股,占總股本0.15%。伴隨離職後續有無動作,市場不乏關注目光。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減持高管並非劉麗華一人,其也非減持量最多的股東。如今年5月29日,20位股東IPO前獲得的股權解除限售並上市流通,約8326.0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約20.81%。其中,13位股東當天發布減持計劃,合計減持不超3574.15萬股,占總股本8.9352%。

據金融界,上述股東及董監高2023年6月20日—12月17日共減持股份7437489股,占公司總股本1.8593%,合計減持總額13.69億元。但相比20.81%的總占比,仍小巫見大巫,後續解禁壓力高懸,這對市場信心自然不算加分項。

當然,去留本是股東自由。真正黏住投資者的,還在企業基本面、成長預期。

翻開最新三季報,營收單一與地域依賴,依然是老生常談問題,並沒給市場帶來多少超預期改善。

2023年前三季,東鵬特飲占東鵬飲料營收比仍達92.59%,相比2021年、2022年的94.66%、96.24%有可喜下降,但整體占比依然高企。

過去5年,憑藉東鵬特飲大單品,東鵬飲料保持了營收復合增長率超20%,凈利復合增長率超40%的優異成績,實現了對紅牛的彎道超車,據尼爾森IQ報告顯示,東鵬特飲銷量已連續三年保持第一,市場份額提至40.86%。

從被質疑山寨模仿的跟隨者,一路逆襲成領跑者,難能可貴值得肯定。但越是高光,越折射了硬幣另一面,快消品市場永遠不缺銷冠。伴隨市占率攀升,進一步上升空間還有多大。畢竟相似的擔憂也曾發生在紅牛身上。

再看地區依賴,2023年半年報顯示,廣東地區銷售占比從39.43%滑至34.42%。增速方面,2023年前三季廣東區域營收增長10.0%。

營收逼近百億後,「全國化」成為東鵬特飲一個關鍵詞,甚至有券商研報將「全國化不及預期」列入首要風險提示之一。

2023年10月,東鵬特飲第十大生產基地落子天津。值得一提的是,其是東鵬北方區域的首個生產基地。

北上之路邁出關鍵一步,相應的運輸成本與產品長途損耗問題一旦解決,還有什麼難點呢?

說千道萬,產品體驗是關鍵。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表示,想要成功分羹,口感、經銷商、渠道、政策等配套都需因地制宜。如東鵬特飲偏甜口感更適合南方,北方市場則屬於紅牛基本盤。

客觀而言,東鵬飲料全國化步伐不慢。2023半年報顯示,東鵬特飲銷售終端網點量由去年同期的250萬家增至330萬家,增長比達32%。

不過,銷售費同樣創出歷史同期新高。2023年前三季達到14.21億元,同比增長30.89%。而研發費為4314.08萬元,同比增長17.35%。增速、體量均較銷售費有不小差距。

02、三年之約好圓不

稻盛和夫曾說過,經營企業猶如一場馬拉松,最難的就是堅持自己節奏。

長跑比賽中,領跑者看似風光實則風險重重,既要克服空氣阻力,又要提防跟跑者超越。唯有跑的更快拉開距離,但這樣很易打亂節奏。

2023年3月,東鵬飲料實控人、董事長林木勤公開表示:「未來三年,東鵬必須培育發展出第二增長曲線。我們不能有躺平的心態。」

昂揚鬥志背後,或也有無奈與急迫。

自2021年7月股價攀至280元高點,東鵬飲料便開啟長達2年多的低迷盤整,外界「睏了、累了」的質疑聲泛起。

為讓企業持續「醒著拼 」,林木勤選擇在非能量飲料領域開闢多條賽道,力求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在東鵬飲料預期中,以東鵬特飲為核心的情況下,逐步孵化出更多10億元、20億元的大單品,形成第二增長曲線。

比如咖啡軟飲市場,推出東鵬大咖產品。原副總裁、董秘劉麗華曾公開表示將「東鵬大咖」產品作為2023年「第二曲線」。

然2023年8月,東鵬飲料在互動平台回復,東鵬大咖上市時間為2021年9月,截至8月全國二十幾個城市有售賣。

換言之,兜兜轉轉2年,東鵬大咖全國化依然在路上,何時真正扛起第二曲線大旗?

行業分析師郭興認為,咖啡軟飲方面,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為雀巢、康師傅、味全、匯源和統一,在渠道、品牌影響力上更有優勢。格局固化、巨頭林立,東鵬飲料想要快速分羹不容易。

當然,東鵬特飲不止押寶東鵬大咖。2023年1月推出電解質飲料新品「東鵬補水啦」,9月推出無糖茶新品「烏龍上茶」等。12月,推出主打100%生榨鮮椰漿的新品「海島椰椰汁」,進入植物蛋白飲品賽道。

據國金證券研報,2023上半年東鵬「補水啦」超越東鵬大咖成為第二大單品。

成績可圈可點,不過放眼電解質水市場,同樣強者環伺,能分多少羹、能持續多久熱度仍需時間考量。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2023年中國電解質飲料行業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2年電解質飲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0.1%,一躍成為增速最高的飲品類別。但這個爆增市場中,幾乎所有飲料巨頭都已躬身入局。除了元氣森林外星人,農夫山泉、李子園、旺旺、盼盼等也相繼推出新品,外資品牌佳得樂、寶礦力水特等同樣實力不俗。

再看新品「海島椰椰汁」,已在東鵬飲料天貓旗艦店開售,採用250毫升規格盒裝,售價為49.9元/箱/24盒,即約2.1元/盒。

相比之下,占據椰汁市場主要份額的椰樹牌椰汁,天貓上245毫升規格售價約45元/12盒。

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表示,往期東鵬特飲就是依靠低價,一路分食紅牛市場。此番進軍椰汁,東鵬有類似打法。固然低價是占領市場的最好手段。可低價不等於市場,口感、質量才是關鍵。之前東鵬特飲能超過紅牛,與後者內鬥有直接關係,市場糾紛讓經銷商望而卻步,東鵬等進而成為最大獲利者。而在椰汁領域市場相對固化,消費者品牌認知強,打開局面更多需特色突圍。

的確,更多新品帶來更多成長期許、價值空間,也帶來更多競品、更多投入、更多專業化、特色化、風控品控要求,想要如願極驗企業基本功、創新力。

2023前三季,東鵬飲料其他飲料營收6.4億元,占比僅7.4%。

至於基本盤東鵬特飲,北上之路同樣不輕鬆。放眼北方市場,除紅牛外,戰馬、體質能量等實力同樣不俗,且不斷有跨界者湧入,賽道日益擁擠。僅以2023年為例,元氣森林推出維生素能量飲料、大魔王牛磺酸能量飲料等產品;旺旺推出會嗨營養素飲料;中石化易捷推出勁淳......

一覽眾山小、亦高處不勝寒。紅海競爭中,東鵬飲料想要守住王位,無論夯實基本盤,還是孵化第二曲線,必須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特色化、專業化、品質化均離不開研發創新。

2023年前三季,東鵬飲料研發費4314.08萬元,不及同期14.21億元銷售費的三十分之一,發力方向是否精準?到底靠啥驅動核心成長?

"不躺平"只是第一步,破題第二曲線、北上戰略還需大智慧。林木勤的三年之約能如願麼?

03、毛利率連降 困於「杏仁」?

對於植物蛋白飲品市場,東鵬飲料想要打進來,承德露露則想打出去。

2023年11月,承德露露發布2023年三季報,前三季營收20.35億元,同比增長3.25%,歸母凈利4.43億元,同比增長5.43%。

相比東鵬飲料,承德露露業績增速一般,利潤率卻更高。兩者相似的是營收結構單一、地域依賴較強。

2013年,承德露露營收26.33億元,2022年為26.92億元,幾乎滯漲。然凈利從3.34億元升至6.02億元,幾乎翻了一倍。

不過,這也讓一些輿論吐槽成長性不強。同時,盈利性也非無懈可擊。2023年前三季,承德露露凈利率上升,但毛利率43.15%,同比下降0.74個百分點。2020年—2022年為50.13%、46.79%、44.85%。

毛利率下滑並非營銷成本增加。Wind數據顯示,2022年承德露露銷售費3.64億元,同比下滑5.70%。2023年前三季2.65億元,同比下降4.68%。2022年研發費2282.36萬元,2023年前三季為1848.48萬元,雖保持增長,可基數較低增加費用有限。

對此,12月15日,承德露露在互動平台表示,毛利持續下滑主要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解決產品多元化困境的同時,還需要加強供應鏈建設。

承德露露表示,2023上半年公司在繼續拓展杭州、重慶市場的同時,開拓了浙江、江蘇、安徽、四川、上海等新市場。

截至6月30日,公司北部地區、中部地區、其他地區經銷商量為551家、90家、147家,分別增加45家、0家、55家。

不擴展也不行。2023上半年,承德露露北部地區營收13.57億,總營收占比90.81%;中部地區營收1.01億,占比6.77%;其他地區營收3623.66萬,占比2.43%,區域集中依賴度之重肉眼可見。

為加大南方市場布局,如上所文承德露露在杭州設立全資子公司,擬投3.65億元建設生產基地。

然與東鵬飲料相似,建廠僅是南下的第一步,比如產品標籤方面,在北方市場露露是春節、國慶等重大節日的必備飲品,但這也造成銷售額季節起伏較大、日常消費受限。相比之下,六個核桃正大力布局腦健康戰略,椰樹椰汁也在強化女性化屬性,露露需要新標籤。

從產品結構看,杏仁成就了承德露露,也似乎困住了承德露露。作為國內最大的杏仁露生產商,2019年市占率達到90%,目前超九成收入也來自杏仁露。雖然近年也孵化推出不少新品,可占比仍顯羸弱。以2023上半年為例,公司果仁核桃系列營收0.34億元,占總營收比2.28%,杏仁奶系列營收更僅有195.22萬元。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承德露露近年品類擴張顯得有些不溫不火,鮮有爆款替補產品。「杏仁露」一直主打天下,創新也多在原味、無糖、低糖等領域細分嘗試。這自然就難擺脫單一依賴。雖然不斷開發新品,同時在產品包裝設計、品牌運營層面貼合年輕人,但從較低投入的銷售費投入看,營銷疊代還是顯得有些保守。

不算多苛求。大浪淘沙不進則退。看看椰樹椰汁,憑藉黑紅營銷、南北通喝,年銷售額超五六十億元;六個核桃靠「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廣告詞,給養元飲品帶來七八十億年營收;而承德露露從2014年至今,營收一直沒突破30億元。到底差在哪?是否該有戰略反思了?

04、商標權之爭,南下絆腳石

客觀而言,承德露露是有改變意識、革新動作的。

尤其2023年,其一改低調常態,推出杏仁奶系列、巴旦木奶系列新品,並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微博、抖音等發力線上、圈粉年輕消費人群,種種動作無不彰顯豐富產品結構、擴容市場的野心。

尤其鑒於承德露露口感偏苦,為適應南方消費者,推出了杏仁奶新品,結合在杭州建設新廠,讓外界對南下戰略浮想聯翩。若能成功,無疑再造一個承德露露。

然而,開文的一紙判決書揭露了露露南下的一個大絆腳石:同一品牌卻是不同公司在生產。

當拿起一罐露露時,有人突然問你喝的是「承德露露」還是「汕頭露露」?如果不看生產產地,多數消費者或許傻傻分不清。

承德與汕頭間的露露之爭,還要從2001年說起。當年汕頭露露重組,露露集團連同「露露」商標使用權和專利技術一起,出資750萬元占股15%。

最終,露露集團、汕頭露露、承德露露及香港飛達四方就股權及股份比例調整、商標專利使用許可及市場劃分簽訂《備忘錄》及《補充備忘錄》。

時間到了2006年,承德露露經過國有股回購及股權分置改革,露露集團退出上市公司,原第二大股東萬向三農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42.55%。同時,上市公司以3.01億元價格購買原露露集團持有的商標、專利、域名及條形碼等無形資產,「露露」商標及專利技術所有權自此易主。

然而2015年,承德露露突發公告,公司籌劃再融資擴大產能事項時,從汕頭露露意外獲得2001年四方簽署的《備忘錄》和《補充備忘錄》兩份文件顯示,汕頭露露擁有承德露露從原露露集團購買的商標、專利無限期使用權。

簡言之,承德露露與汕頭露露同時擁有露露品牌與專利使用權。這種割裂感,不僅對消費者心理造成負面影響,長此以往也勢必對露露全國化銷售造成限制。

至此,承德露露與露露集團、汕頭露露間開始了馬拉松式維權。

2023年12月18日,承德露露發布重大訴訟進展公告,披露公司起訴王寶林、王秋敏與公司關聯交易損害責任糾紛一案二審結果。河北高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判決。

案件由來是,王寶林、王秋敏於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間,以承德露露名義,私下與關聯企業露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汕頭市高新區露露南方有限公司及香港飛達企業公司簽訂《備忘錄》、《補充備忘錄》等關聯交易合同。

承德露露2023半年報表示,公司商標等無形資產被長期違法侵占使用,公司市場開拓、新品開發等工作受到一定阻礙,嚴重干擾公司生產經營及未來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此番訴訟被駁回,意味著承德露露短期內無法解決商標糾紛,由此對企業經營和市場拓展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南下戰略的開展。

承德露露與汕頭露露之爭,也是繼「王老吉加多寶」「中泰紅牛」之後,又一起影響較大的商標紛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銠財表示,曠日持久的糾紛,對承德露露南下布局構成不利影響。此次二審敗訴,說明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出現紕漏,全國化戰略實施存在阻點。未來,露露品牌發展關鍵,是能否滿足新生代消費核心需求,享受到消費升級紅利。

05、突破舒服圈,講好新成長故事

當然,打破路徑依賴、突破舒服圈,從不是一蹴而就的。

北上還是南下,東鵬飲料、承德露露都是一次自我突破。無論結果如何,表現出的發展活力、進化意識值得肯定。

聚焦東鵬飲料,躋身細分王者並沒讓其丟掉鬥志,回望2023年,一些可喜改變同樣需要一表。

比如場景化方面,2023三季報顯示公司已建立起一張線上線下結合,全方位、立體式的銷售渠道覆蓋網絡。產品遍布全國各地的傳統城鄉便利店、連鎖超市、零售店、加油站、自動販賣機、網吧、交通服務處、娛樂場所等。

截至9月末,東鵬飲料已有2780家經銷商,銷售終端網點量增至330萬家,實現地級市100%覆蓋。

強大的終端銷售網點,在數字化賦能、渠道營銷優化帶動下,將為企業多元化、全國化提供有利支撐。

朱丹蓬認為,從三季報看東鵬飲料北上戰略取得了較好成績,隨著天津工廠的建立對華北與東北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加持。整體看東鵬飲料全國化布局不斷完善,帶動了東鵬飲料業績高增。

再看承德露露,推進南下戰略的同時,也在加強電商平台建設。2023年4月,官宣與京東超市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聚焦營銷創新、數字化、爆品打造等方向,實現努力產品與銷售年輕化。

同時,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社交媒介等新營銷渠道,積極引流、種草、互動、圈粉活動,擴大年輕人群影響力。

12月12日,承德露露推出兩款新品,露露巴旦木奶和露露輕林漫步杏仁茶飲,多元化與年輕化之心肉眼可見。能否藉此擺脫原有困境猶未可知,但能改變終歸是好的。

不變也不行。放眼飲料消費市場,產品競爭由同質化向差異化轉變,從拼營銷、拼渠道向拼創新、拼產業鏈、拼服務生態轉變。

面對行業變陣,即使貴為行業王者,東鵬飲料、承德露露也必須跟上腳步。還是那句話,市場從不缺選擇,任何品類都有天花板、再能打的產品也有生命周期,尤其在新生代崛起、消費快速更替的當下,偏安一隅、繼續保守無疑「自毀長城」。

2024年,突破舒服圈、講好新成長故事,且看東鵬特飲,承德露露的北上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