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青年喪父、被迫遠離家鄉,在外漂泊37年後回家為父平反

2022-08-24     一耿歷史

原標題:梁羽生:青年喪父、被迫遠離家鄉,在外漂泊37年後回家為父平反

梁羽生、古龍和金庸被被稱為武俠小說界的「三巨頭」,梁羽生更是被世人評價為新派武俠的開山鼻祖。

就是這樣一位響噹噹的人物卻在青年時期被迫遠離家鄉,漂泊在外,直到成名後才返回家鄉,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卻是為父親平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少年讀典,富有詩書。

梁羽生於1924年出生在廣西蒙山,父親陳信玉是當地有名的地主,因為家境優渥,從小就有很多時間來閱讀書籍,為自己後來寫書發表文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在他14歲這年,因為身患瘧疾而不得不休學回家,在那個年代瘧疾是很嚴重的一種病,稍有不慎就會失去生命。

休學在家的這段時間梁羽生閱讀了大量的大家著作,名人典籍,讓他無聊的生活有了一絲鮮活。

17歲這年,他轉學到了桂林中學,當時的桂林中學聚集了很多文人墨客,學術氣息濃厚,新派思想流行,這讓梁羽生廣泛的接觸到了新文學,新思想。

剛滿18歲,他就憑藉著自己積累的語言功底開始在《力報》和其它報紙上投稿。

1943年,19歲的梁羽生想報考廣西大學,因為這所大學文化底蘊深厚,能讓自己了解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因為當時的國情局勢。發生戰爭他不得不放棄學業逃難。

上天關掉門的時候又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1944年,梁羽生拜簡又文為師。話說這簡又文是何方神聖?梁羽生為什麼要拜他為師呢?

簡又文畢業於美國奧柏林學院並取得文學學士學位,思想新潮,並且傾向於西方新體文學。

他對梁羽生的教導影響很大,拓寬了梁羽生的眼界、學識和格局。讓他不至於固步自封,自滿自大。

抗戰結束後,梁羽生參加考試考上了嶺南大學。

青年喪父,漂泊半生

進入大學後,梁羽生參加了中文系的藝文社,並且因為表現優秀在第二年就擔任了學校嶺南周報的編輯,24歲就擔任了總編輯並發表文章,一時風頭無兩成為了校園的風雲人物。

1949年,梁羽生大學畢業,因為在校內表現優異在校長的推薦下,梁羽生就職於香港的《大公報》。正當一切有條不紊的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突遭橫禍!

1950年,因為父親陳信玉地主階級的身份,遭到了小人的誣告被拘押牢籠。得知這一消息的梁羽生心急如焚,頓時火急火燎的往老家趕,想弄清是怎麼一回事。

在回家的途中他遇到了同學彭榮康,彭榮康告訴他此時回家無異於羊入虎口,得不償失。期間又接到了家人的來信勸他不要回家,保重好自己。

因為政治的原因,此時的梁羽生回家會有生命危險。留

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有自己強大到所有人都不能忽視的時候,自己就有能力解救父親了。

想通了這一點,梁羽生無奈之下連夜逃回香港,此一去,經年未回老家,半生都在外漂泊。

時間不長,梁羽生的父親陳信玉被冤殺,得知這一消息梁羽生痛不欲生,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的武俠小說有了些許變化,他的小說中有了為父報仇的情節,現實中的梁羽生也暗下決心一定要為父平反,洗去父親身上的髒水。

同年,梁羽生在香港《新晚報》就職,報刊上的武俠小說吸引住了他,他慢慢的也開始構思自己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

一年後梁羽生擔任《新晚報》副刊「天方夜譚」編輯,並且與金庸成為同事,兩個都對武俠小說感興趣的人遇到一起,經常聊的開懷大笑,熱火朝天。

1954年,30歲的梁羽生被羅孚說服決定創作武俠小說,他的《龍虎鬥京華》一經連載發表,就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因為他的武俠小說不同於過去復仇暗黑一流,而是在仁愛,正義的基礎上創作。

1964年,《明報》轉載他的小說,成為首份獲得授權的新加坡報紙,他的名字漸漸的由被業內人熟知到普通大眾讀者熟悉,他書中的江湖,鮮衣怒馬,快意人生都令人為之神往。

後來慢慢的梁羽生名氣越來越高,可是他覺得這樣還不夠,還沒有強大到為父平反,於是在後來的日子裡,他努力創作,讓自己越來越強大。

晚年成名,為父平反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梁羽生收到了家長蒙山縣政府的邀請信,想讓他剛回家鄉看看,做做宣傳。

這時候的梁羽生已經很多年沒有回過老家了,不是他不想回去而是他不能回去,這次接到家鄉的邀請信他很樂意回去,但是他一想到父親被冤殺……於是他給蒙山縣政府提了一個要求:為他父親當年被冤枉錯殺平反。

最後,蒙山縣政府徹底重查梁羽生父親當年的案子,結論是他的父親被錯殺了,蒙山縣政府給梁羽生以及他的家人道了歉,他的父親得到了平反。

1987年,梁羽生應邀回蒙山。回鄉途中梁羽生心情頗為複雜,這是他闊別37年之久的家鄉,是他多少次午夜夢回間想要回去的故鄉,是他想要榮歸故里的寄宿。

剛開始因為形式緊張不能回,後來因為自己勢力單薄不如不回,如今終於能光榮回歸了!

2005年,梁羽生再次回到家鄉,接受了當地電視台的採訪,去了中學母校參加了百年校慶,又做了以「武俠小說與通識教育」的主題演講。為家鄉的宣傳積極出力。

2009年,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永遠的離開了他的故土,他的家鄉!他走的時候應該是滿目慈祥,沒有遺憾,因為他這一生都堅持本我,從不迷失。

少年時立志要寫出自己的江湖,果不其然後來他成為了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青年時他暗下決心要為父平反,最後夙願得成,父親無罪。中年時想要回鄉,晚年如願以償榮歸故里。

雖然他不在江湖,可江湖永遠有他的傳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75bb9f4f4de71fdb1866c5be5bad0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