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帽變更軟體源更新策略讓現在使用 RHEL 源碼的企業產生了一些「陣痛」。但從生態上來看,有利於打破現狀,即:紅帽負責大部分創新和軟體維護,其他企業負責大部分的打包和 Linux 發布,紅帽的這種改變,會讓很多企業加入到維護上游代碼的行列中,對生態是有益的。企業主導的開源生態,其生態策略深受企業戰略影響,雲原生時代來臨是紅帽改變 CentOS 和軟體源變更的根本原因。
開源青年評論
紅帽核心平台副總裁 Mike McGrath 對變更軟體源策略,產生的影響做了最新的回應。從他的回應里體現了紅帽對 CentOS 生態的擔心。
如果 CentOS 生態離開紅帽,就無法繼續繁榮發展,那說明這個生態是有問題的。軟體源更新策略變更後,大家憤怒的情緒來自於,無法使用 RHEL 源碼打包一個運行穩定、性能優越的 CentOS。而「這些憤怒情緒要麼來自於那些不願為生產 RHEL 需要付出時間、精力和資源付費的人,要麼來自那些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想要重新打包它的人」。大家構建 Linux 嚴重依賴於穩定的 RHEL 源碼,而這是 CentOS 生態最脆弱的點,因為只有紅帽負責提供和維護 RHEL 源碼,如果紅帽不提供了,或者不維護了,那麼下游開發者改怎麼辦呢?「如果是僅僅重新構建代碼,而不對現有代碼增加價值或進行任何修改,對於所有開源公司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威脅。」,「對開源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威脅,有可能將開源重新變回到只適用於業餘愛好者和黑客的活動」。
CentOS 生態里的每個企業都應該擁有使用 RPM 自行構建軟體包的能力,因為 RPM 的軟體包構建規則是明確的,每個開源項目的原始碼是開源的,所以自行構建軟體包是行得通的。多年來,行業的慣性思維是向紅帽要源碼,而今天紅帽提供了一些包含「不穩定雜質」的源碼,社區中的企業應該有能力把這些「不穩定的雜質」去除,這是自己技術實力的體現,是對 CentOS 社區的貢獻,也是社區持續繁榮的重要保障。
至於與 CentOS 的兼容問題,Mike 認為「我們完全支持您擴展 Linux 的功能,而不是模仿這些功能」。我的理解是紅帽鼓勵使用 RHEL 源碼進行創新,敢於與 CentOS 不兼容,不兼容本身就是一種需要提交代碼和貢獻上游社區才可以解決的創新。
Mike 認為「創新發生在上游」,「擁有下游重新構建者沒有價值」。所以上面這些企業對「RHEL 源碼的需求是不誠實的」。紅帽認為 RHEL 源碼的最大價值是用來向上游社區貢獻代碼,孵化開源項目,讓創新發生。不應該是現在的狀態:紅帽軟體負責大部分創新和軟體維護,其他企業負責大部分的打包和 Linux 發布,而無需擔任維護者和工程師的角色。這裡面不乏許多來自大型或超大型的 IT 組織,「我們沒有義務讓這些企業的工作更加容易」。相信很多反感白嫖開源的人,都能明白。
至於那些「不願為生產 RHEL 需要付出時間、精力和資源付費的人」,那些憤怒的人,那只能是 Mike 說的「有那麼多的人對開源軟體和 GPL 產生如此多的誤解,我感到震驚和失望」,體現的是開源合規知識的匱乏。「CentOS Stream 的更新速度比 RHEL 快,RHEL 雖不一定指向最新代碼,但代碼就是在那裡的」。我們應該花一些力氣,從這些代碼里找到構建運行穩定、性能優越 Linux 的方法。
企業主導的開源生態有一個重要特點:生態的繁榮與否,取決於主導企業的是否持續投入,受主導企業的企業戰略影響。CentOS 生態由紅帽主導,紅帽在 CentOS 上的變化是其企業戰略的外在表現:RHEL 和 OpenShift 是紅帽邁向雲原生時代的兩把武器,OpenShift 必須運行在 RHEL 之上,RHEL 也必須是運行在 OpenShift 中的性能最優容器系統。這兩項技術是如今紅帽安身立命的根本。為了讓開發者適應這種變化,紅帽向開發者提供了免費的 OpenShift 和 RHEL,「最多在 16 個系統上使用」,免費提供的 OpenShift 和 RHEL 都是二進位版本。
如果紅帽不求變,還是像上一個時代靠許可證來獲得營收,那麼紅帽將失去在容器技術和作業系統上的商業利益和技術主導權。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又有誰可以擔起維護 CentOS 生態的責任呢?我想那才是開源的悲哀。
直播預告
對於這次改變 RHEL 源碼發布策略,紅帽有什麼要說的呢?7 月 10 日晚 8 點,紅帽首席架構師張家駒做客《極客有約》直播間,跟大家分享新開源政策背後的故事。
對話賈揚清、關濤、張伯翰:AI 平民化趨勢下,數據架構將被徹底顛覆?
一場馬斯克的反爬鬧劇:Twitter一夜回到五年前?
對話開源泰斗陸首群教授:中國開源發展應追求0到1的爆發性創新,而不是0到0的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