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流量明星的豬隊友?

2023-03-14   娛樂硬糖

原標題:誰是流量明星的豬隊友?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娛評內容的泛濫,粉絲文化的發展,促使內娛成長起一批「專業化」觀眾。其帶來的明顯變化是:許多幕後主創在網絡上也擁有了不輸於明星的討論度。過去劇爛,出鏡露臉的明星承受了大部分攻擊。現在劇爛,導演、編劇、製片人也無法隱身了。

《星落凝成糖》播出期間,該劇導演朱銳斌的「廣場」(微博搜索實時結果)幾乎每晚都很熱鬧。不僅《星落》的劇粉、演員粉在控訴他的死亡大燈與魔鬼運鏡,還有過往受害者現身說法,可謂百家討伐、人人訴苦。

而相應的,「全靠同行襯托」,《東宮》導演李木戈啥也沒幹就一雪《說英雄誰是英雄》前恥,在粉圈眼中重新升值。只是作為參照物的陳星旭就比較慘了,在《星落》中的丑圖被四處傳播,公開處刑。

眾所周知,今時今日,圖片、視頻在傳播方面擁有極大優勢。好的路透與飯拍可以為藝人、甚至為一部劇「貸款」圈粉,人們也因此常常感嘆站姐的強大。

可嘆朱銳斌這類主創,與之原理近似卻效果相反,為藝人輸送最多的是永久流傳的「冥場面」:露思堵大炮(《且試天下》)、嘉倫肌肉衣(《馭鮫記》)、熱巴掛吊橋(《長歌行》)、鶴棣坐電梯(《遇龍》)……

幾乎每一個遭遇群嘲的流量明星背後,都少不了一位「不顧演員死活」的古偶導演。

《星落凝成糖》,問題出在哪

朱銳斌,資深香港導演。90年代初進入TVB,90年代末起輾轉於多地嘗試合拍片,2004年開始主攻內地市場。2018年憑藉《香蜜沉沉燼如霜》在仙俠劇領域站穩腳跟,之後幾年的作品包括與《香蜜》同一出品方、同屬三部曲的《冰糖燉雪梨》《星落凝成糖》,迪麗熱巴的《長歌行》《馭鮫記》等。待播劇有白鹿、張凌赫的《寧安如夢》。如網友所說,是影視寒冬沒有寒到的男人。

這位導演的優點在於,講故事的節奏感不錯,這是典型的香港導演優勢,並且擅長捕捉人物之間的情感。但缺點也很明顯:審美成謎,表現形式多樣化,不走尋常路。

出自《寧安如夢》路透

要說他有創新意識吧,卻輕易就能讓人總結出套路:

渲染情緒上大燈,閃瞎觀眾的同時也讓演員變成看不清臉的剪影;語出驚人拍特寫,不是特寫整張臉,而是特寫眼睛、嘴巴、耳朵等單個器官;增強張力用旋轉,包括拍攝中的攝影機旋轉與後期的「滾筒洗衣機」式轉場;還有喜歡用各種刁鑽角度拍人物,如懟臉+仰拍,造成一定程度的面部變形,或者在人物出場時鏡頭自下往上掃,導致鼻孔先聲奪人。

那麼,為什麼朱導過去拍了那麼多仙俠劇,這些問題卻僅在小範圍內討論,可能只有演員粉能夠共情,到了《星落》卻全面引爆、成為大眾娛樂話題呢?

硬糖君認為,可能是仙戀劇與輕喜劇元素融合不當,導致導演、編劇甚至部分演員發揮過頭,前期的新意最終演變成了對觀眾既有認知與容忍度的挑戰甚至挑釁。

仙俠劇始於遊戲《仙劍奇俠傳》這一典型男頻IP,自2015年《花千骨》起改道女頻,之後2017年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8年有《香蜜》。在一片有關「仙俠劇里已沒有俠」的哀嘆中,仙戀劇這一分支也逐漸發育完全,幾生幾世的唯美虐戀成為它的基本特徵。

《星落》前期被稱為「在拍一種很新的仙俠」,硬糖君就是被小品拉入坑的觀眾之一。但它顛覆虐戀又沒顛覆徹底,最後幾集還是著急忙慌塞進了滅世危機、黑化復仇、生離死別等標準橋段。

但在打破仙戀唯美方面,它卻是各部門齊上陣、一條道走到黑。男一在臭水溝里撈銅板,男二反覆被cue不洗腳,男三聞襪子尋人……為了搞笑,編劇設計了太多屎尿屁梗,根本不管在二次元文化里長大的觀眾受不受得了(眾所周知,紙片人不上廁所,非ABO沒有體味)。

導演也徹底放飛,漫畫分鏡與懟臉變形在營造喜感上還是很有用的,甚至可以說有點當年港片那味兒。

只是這樣對偶像型演員實在不太友好,陳星旭在該劇的丑圖至少一半來自喜劇橋段。

再到演員方面,首先整體顏值已經大不如以上提到的幾部經典仙俠劇。主演陳星旭、李蘭迪都是童星出身,還是中戲師兄妹。兩人按童星標準來說是沒有長殘的,只是身材臉型都與仙氣、紙片人不沾邊。

而朱銳斌這些年一直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傾向於自然的、有現代感的、甚至是生活化的表演。這可能也是為什麼,他不僅啟用了兩人非常不仙俠的原聲,結尾幾集的哭戲也走了頗具爭議的寫實風,最後甚至在論壇引發了「哭戲到底要求美還是求實」的大討論。

多新鮮,這問題還值得討論?無論再怎麼創新,《星落》歸根結底還是一部面向女性群體的偶像劇,觀眾求美並沒有錯,這是類型的基本要求。你說這蘋果好吃又對身體好,但我本來就是來買草莓的。

而不管是過去的《還珠格格》,去年的《蒼蘭訣》,還有大量韓劇都可以證明,喜劇與唯美並不衝突。哪怕男頻輕喜劇《贅婿》,靠的都不是顏藝賣丑。

從這一點可以說,《星落》是失控的,導演是失職的。

觀眾變了,環境也變了

導演很容易為自己找到一些自證。事實上,回顧一下八九十年代的經典港片港劇,會發現所謂「不顧演員死活」的仰拍與拙劣的「印度運鏡」(鏡頭突然推進、拉遠以表示震撼)並不少見。為什麼同樣的手法放在當年沒人討論討伐,甚至看得津津有味,放到現在卻成了大問題?

首先,設備不同。港導北上的十幾年,也是內地電視劇產能爆發的十幾年,是資本進入、攝製技術與電影逐漸拉平的十幾年,更是觀劇設備在內地從普及到不斷升級的十幾年。

早年電視機螢幕小、畫質低,看得清楚比拍得美感更重要。因此電視劇多用中景、近景或者特寫。多強調人物,也可彌補道具、場景的不足。

而如今電視螢幕越來越大,畫質越來越高,畫幅也越來越接近於電影。畫面如果不夠美,或者鏡頭語言不能及時進步調整,都會無所遁形。

這種背景虛化+基礎構圖就顯得太粗糙了,也對不起搭建的大場景

其次,可能很多人的感覺是,從前的演員更好看、無懼死亡角度;從前的劇情也更抓人、很少有人閒著沒事去關注導演的手法。

這一點既有一定的客觀現實,也是主觀感受作祟。以前娛樂選擇少,大家追劇的時候很容易全神貫注,也很容易獲得新鮮感。現在觀眾哪怕年紀輕輕也是千帆過盡,沒那麼容易討好。或者很多人還帶有粉黑立場,天然便關注點偏移。

更重要的是,傳播環境不同。電視時代,追劇是單向被輸出,無法暫停、拖拽、回看、保存,播過去就過去了。想與人討論也只能從身邊找,普通人的觀點產生了、消散了,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如今卻不同。新劇上線,全網審判,有什麼槽點當晚就會被截圖發酵,成為營銷號與拉踩式二創的流量密碼,影響藝人風評甚至劇集的後續播出表現,乃至成為演員、主創們的黑歷史代代流傳。

其實平心而論,不管導演還是演員,都經不起逐幀審視。可現實就是,流量明星也經不起不好看的代價。

偏偏成為流量之路又離不開大IP古偶,大IP古偶又離不開朱銳斌這種港導、或者由港導們建立起來的拍攝模式與視覺風格,最終只能不斷以這種方式為觀眾貢獻談資。

《且試天下》的導演是內地的尹濤

「李木戈」能取代「朱銳斌」嗎?

經過《星落》一役,朱銳斌導演徹底出道。「去拍朱銳斌的戲」,成為了粉圈對對家最惡毒的詛咒。而朱銳斌、尹濤這類導演為何片約不斷,還總能拿到大IP、S+項目,也成為網友心中最大的困惑。

一個比較現實的情況是,資歷。頭部古偶投資高、風險大,通常不會輕易給新人,還是履歷光輝,並且有經驗、會省錢的港導與之更加匹配——哪怕其創作力已經下滑、審美已經落後。

而內地新人導演想出頭,容易也不容易。85後的鄧科早年是拍甜寵網劇的,到《贅婿》才算是拍了一部比較大的古偶。此後資源迅速躥升,執導了《與鳳行》《折腰》。

更重要的是,導演的工作包羅萬象、且並不透明。所要求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拍人拍景好不好看只是其中一面。而且起碼現階段來說,只有粉圈將它放置到了如此高度——畢竟,丑圖的主要應用場景正是粉黑大戰,而美圖減輕的也是粉絲控評的工作量。

在藝人宣傳小白(化名)看來,從劇宣的角度,黑紅也是紅,有聲響永遠好過無人問津,哪怕是因為槽點。而從藝人的角度,接戲與合作對象要考慮的維度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劇本、角色、平台、團隊等,拍人是否好看,也不是最重要的。

當下第一時間截圖審判的傳播環境,確實加重了宣傳人員的工作量。但這也是把雙刃劍,如果表現好也是宣傳的亮點。那麼,團隊是否會因此做一些提前應對?以小白的個人經驗來看,主要還是靠演員自己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或者通過化妝、後期剪輯等進行補救,而不至於去關注鏡頭、干預拍攝,「拍攝肯定是以導演為主的。」

說到底,拍戲不是拍MV,美醜不是決定性因素。小白提到,當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趙又廷演夜華,顏值、造型也充滿爭議。但後來劇播火了,關於角色與劇情的討論又占據了主導,連帶著大家對演員也戴上濾鏡,令趙又廷的事業煥發新春。《星落》可能是因為劇情討論始終沒能頂上,導致大家來回來去只在關注運鏡、丑圖。

不過依硬糖君的觀察,觀眾對於劇集審美升級的訴求是紮實存在的——不是單單拍人好看,也包括整體的審美在線、觀感高級。而這一點終將推動古偶導演、甚至古偶廠牌的洗牌。

這可能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港導未必會那麼快被淘汰。至於位於粉圈紅榜上的李木戈、郭敬明等這一類「唯美」人才,硬糖君衷心希望,也只是個過渡期。後來人趕緊來卷一卷他們吧,畢竟都2023年了,觀眾難道不配畫面、劇情全都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