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悠悠五千年,產生過多少多少奇人?發生過多少異事?又有多少謎團的答案已隱沒在歷史的黑洞中?有些人充滿傳奇,就連最終的去向,也成為歷史懸案,成就一段段傳奇,在後人的嘴裡或筆下,被不斷演繹。
提及我國歷史上去向成謎的名人,老子當數第一。老子,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道家故事中凡人修仙的典範,更是讓無數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在司馬遷的筆下,將老子的傳奇濃縮為短短數十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稱老聃,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後來隱居不仕,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好一個「莫知其所終」,為世人留下太多遐想的空間。
南朝宋人裴駰《史記》「集解」引《列仙傳》:「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星宿,服精華,隱德行仁,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真人當過,候物色而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與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勝實,莫知其所終。亦著書九篇,名《關令子》」。
按《列仙傳》記載,老子是在出關過程中,被關令尹喜強使著書,也就是現存於世的《道德經》。在這之後,便「不知其所終」了。
也就是說,老子是在將他的智慧著成書後失蹤的,究竟去了哪裡?幾千年來,雖是眾說紛紜,但卻均無過硬證據。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有多少人能明白這簡單幾十字所蘊含的哲理?
據《史記》記載,徐福曾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和三十七年(前219和前210年),先後兩次身負皇命,乘船出海,尋找神仙,遍尋長生不老之藥。
對於還在翹首以盼長生不老之藥的秦始皇以及當時的天下人而言,徐福長期東渡不歸,這自然是失蹤了。「平原廣澤」之地雖被很多史學家引用,但卻也是缺乏證據支撐的一家之言。
關於徐福第二次東渡,《史記》如是記載:「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有學者認為這「平原廣澤」之地就是日本的本州,也就是傳統中的日本開國之王神武天皇的建國之地一代,因為那兒不僅有琵琶湖與遠淡海二大澤,還有九處平原,非常符合「平原廣澤」的地理特徵。
老子和徐福這兩大歷史名人的失蹤之謎,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仍是充滿疑惑的未解歷史懸案,在歷史和時光的隧道里,這些問題會變得越來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