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東公開場合回懟主持人引熱議:不會聊天,只會尷尬了彼此

2023-04-04     精讀君

原標題:靳東公開場合回懟主持人引熱議:不會聊天,只會尷尬了彼此

1

之前,某紅毯儀式的俊男靚女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更令人關注的,卻是紅毯中的「翻車」畫面。

男演員靳東入場時,憑藉他眾多為人熟知的作品,網友自然十分捧場。

主持人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本也想著挖出點新料。

待靳東走到主持人身旁時,主持人便特意提到:「靳東最近也是有了新身份......」

靳東一聽,晃了晃神,仍不明白所以然的他面帶微笑地問道:「哪個新身份?」

主持人連忙接上話:「就是副團長!」

靳東聽完,臉上沒了笑容,公開回懟道:「這個已經不太新了吧,都一年多前了吧!」

看到靳東如此回復,兩名主持人愣住了,站在旁邊顯得不知所措。

原本現場挺雀躍的氣氛,一下子尷尬到了谷底。

這場「翻車」,除了主持人前期的功課不足,還有的便是自身聊天技巧的缺乏。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中有這樣一句話:

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

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越會聊天的人,往往越受歡迎,相反的,越不會聊天的人,越只會尷尬了彼此。

2

黃渤在一次演講中,曾講了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

有一次,他坐飛機去上海,在機場碰到一人熱情地和他打招呼:「嗨,最近挺忙啊!」

黃渤回頭一看,並不認識,但他並不想怠慢任何人,便禮貌地回復道:「是啊,你也挺忙吧?」

接著兩人邊走邊聊。

那人說:「我特別喜歡你拍的電影,尤其是你和劉德華還有李冰冰演的那個《天下無賊》,我看了好幾遍。」

黃渤聽完哭笑不得,他心裡清楚對方認錯了人,把他當成王寶強了。

但他還是陪那人開開心心地聊,一直聊到飛機起飛。

後來,那人請他給自己簽個名,黃渤想了想,大筆一揮,簽下「王寶強」三個字,拿到簽名對方愉快地走了。

說起這段經歷,黃渤坦言:

「幽默,就是不讓對方難堪,不讓自己尷尬,如果簽我的名字,你想想會是個什麼情境。」

有人說,幽默是社交中一項高階能力。

因為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更樂觀、更豁達,更少負性情緒,也更容易放鬆心態,積極應對。

不得不說,幽默是緩解尬聊的一個有效法寶。

3

社會滲透理論指出,關係發展的過程是由較窄範圍的表層交往,向較廣範圍的密切交往發展。

在雙方了解程度還不夠的時候,你突然對對方投以爆髮式增長的熱情,其引發的結局大多難堪。

換句話說,會說話的人,懂得不交淺言深,適可而止。

如何拿捏話題深淺,有一個常用方法叫做「試水溫」。

比如說,某局長想要爭取某部長的職位,但不知道輿論的反應會如何,就偷偷放消息給一家報紙。

這家報紙略為報道一下,說聽到這樣的風聲,報紙登出之後,自然會收到各方的一些反應,由此就可以供某局長思考下步棋要怎麼走。

運用到與人聊天裡,就是去發現對方對哪些事情感興趣,哪怕他對一件事情稍稍顯露一點情緒或價值觀,你就可以由此判斷他是否願意就該話題和你多聊幾句了。

孔夫子有云:「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

如果對方不是你的故交知己,明明相知不深,你卻自顧自地暢所欲言,那麼尷尬就在所難免了。

許多時候,用力過猛,不僅不會讓你的人際交往更順暢,反而更難維繫交情。

4

作家李尚龍曾埋頭在家寫了3天3夜的劇本,初稿完成時,自己很是滿意。

就在他孤芳自賞時,一個朋友恰巧來了電話。李尚龍便激動地把劇本發給朋友,心底想讓朋友誇讚自己一番。

好友收到劇本後,過了大概20分鐘,回了電話。

李尚龍正興致盎然地等待著朋友給的驚喜,不料朋友一聲嘆氣地說:

「我覺得還是和我的期望差得很遠。我看了第一集就沒興趣看下去了。我說話很直,不好意思。」

聽完,李尚龍砰的一聲掛了電話,心裡十分不願再理會那位朋友。

幾天後,他回家把同樣的劇本拿給父母看。父親看完面帶笑容地對他說:

「兒子啊,總體寫得還不錯,但是第一段吸引力不夠,你要抓住觀眾的眼睛就要增加矛盾。」

李尚龍聽完覺得頗有道理,十分起勁地修改了起來,劇本也因此順利通過了審查。

事後,李尚龍忽然發現,其實朋友和父親的提議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說話的方式不同而已。

儘管如此,他始終無法說服自己,接受那種看似直白,實際自私的表達方式。

從人性出發,沒有人願意接受他人言辭尖酸的建議,自然而然地也會遠離這樣說話的人。

說到底,把天聊下去的本質技巧就在於,讓對方在聊天的過程中,感到舒服。

嘗試把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你就會感受到融洽的交流氣氛。

古語有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願你我都能好好說話,融洽社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3fe685bedd1e696b176faa883da21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