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雯珊
見習記者 劉曉一
近日,邁瑞醫療交出三季度成績單。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4.8億元,同比增長8.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4億元,同比增長8.2%,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後較上年同期增長11%。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體外診斷業務領跑全線,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國際市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8%。亮眼的成績背後是邁瑞醫療一整套技術創新和數智化底座的托舉。
「公司有很強的信心能夠按照既定的規劃,最晚在2025年成功實現全球醫療器械TOP20的目標。」邁瑞醫療創始人、董事長李西廷在近日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
公司劍指全球20強的底氣何在?數智化轉型為何是行業大勢所趨?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對談邁瑞醫療管理層,試圖找到醫械龍頭穩增長的「定海神針」。
「死磕」研發的長期主義
在討論中國企業成長路徑時,「彎道超車」一詞常常被提及,指通過取巧的方式找到增長的捷徑。李西廷認為,醫療器械產品因獨特的行業特徵,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很低,只能「直道超車」。「只有腳踏實地做研發,堅持長期主義,把每一個產品做到極致,才能夠推動醫療器械產品的國產擴容。」
基於這樣的企業基因,邁瑞醫療從成立之初就確立了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堅持把每年營收的10%左右投入研發。自2018年上市以來,邁瑞醫療研發投入累計超177億元。目前,邁瑞醫療已建立起基於全球資源配置的12大研發創新平台,研發工程師近4900名。
「公司的發展深深根植於中國的研發工程師優勢,這也是我們相比國際巨頭制勝的底氣之一。」邁瑞醫療管理層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三十多年,公司一直堅持做的就是以工程師思維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目前,邁瑞醫療已陸續推出了近百款「中國第一」,逐步打破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的壟斷。
基於長期主義,邁瑞醫療目前在全球市場上的排名已經上升至第23位。「未來,公司將把研發資源傾斜到和進口品牌有一定差距的化學發光、微創外科、心血管等高增長潛力業務上,爭取早日實現技術引領。」公司管理層人士表示。
將數據孤島連成生態
當前,AI(人工智慧)加速賦能千行百業,也為醫療設備理解臨床場景和構建智慧生態打開想像空間。邁瑞醫療率先在行業內開啟從數字化向數智化轉型。
「在傳統的醫療場景中,『醫療設備信息孤島,數據缺乏互聯互通』『缺乏疑難重症經驗,難以開展高水平診療』『全院設備統籌困難,管理效率低下』成為三大難題。」CIC灼識諮詢合伙人王文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人工智慧搭建智能生態系統,有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具創造力的方式解決上述痛點。
目前,公司已初步打造完成「設備+IT+AI」的智能醫療生態系統,打通了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數據孤島,通過數智化的賦能,為醫療設備間的融合創新和數據整合提供了基礎,也讓「硬體+軟體」的結合進一步為醫療機構帶來臨床價值與管理價值。
「未來醫療器械產業數智化的方向,不僅局限在基礎數據的高質量整合、篩選,還將通過對臨床的深度理解,生成能夠輔助臨床決策的智能化生態系統。」公司管理層人士如是說。
據透露,今年年底,邁瑞醫療還將發布行業首個基於AI大模型技術的重症決策輔助系統。
「數智化轉型將為中國醫療工業提供彌合差距、『直道超車』的機會。」李西廷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通過AI的賦能,醫療服務的診療效率和覆蓋範圍都有望得到「質的進化」。據諮詢公司IDC預測,預計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慧應用市場總值將達1270億美元,其中,醫療行業占總規模的五分之一,將是未來5年增長最迅猛的賽道之一。
同時,政策端也在持續發力。10月25日,人工智慧和醫學影像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交流了人工智慧和醫學影像產品研發使用情況,聚焦創新發展共性問題,研討支持政策。下一步,國家藥監局將著力研究破解產業發展「堵點」「難點」,以問題為導向,強化部委間合作,進一步研究針對性舉措,加快推動創新產品上市應用,更好滿足公眾用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