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浦:打造共同富裕西湖「南啟」樣板

2023-07-12     安茜聊生活

原標題:雙浦:打造共同富裕西湖「南啟」樣板

一堤蘆花半島月,三江煙色滿漁舟。

在西湖區版圖的最南側,涌動的江潮滋養了81.81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這裡正是雙浦鎮,在黨的十八大後積極踐行「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通過生態引領、產業支撐、善治向美,全力打造共同富裕西湖「南啟」樣板。

生態持續向好,繪就新時代城鄉風貌

今年盛夏,螢火蟲成群結隊來到了銅鑑湖,以夜為幕,「畫」出流光溢彩。「我在家門口的茶園裡看到零星閃爍的綠光。」家住湖埠村陸家嶺的楊麗琴興奮地發現螢火蟲的到來,「順著游步道往樹林裡走,只見星星點點流螢飛舞,宛如童話里的螢火之谷。」銅鑑湖出現大量野生螢火蟲棲息,它們舞動的綠光正是雙浦生態持續向好的「生物標誌」。

曾經的雙浦因養殖污染,導致境內11條河道水質均為劣Ⅴ類。近年來,雙浦鎮啟動美麗鄉村1.0建設和「三江兩岸」生態保護工程,關停191家沿江養殖戶,建設沿江生態涵養林10餘萬平方米,灘涂覆綠新增綠化9萬平方米。2016年底,雙浦鎮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治理,通過清潔田園、墾造水田、「兩湖一網」水治理、礦山修復、美麗鄉村2.0建設,實現了全域生態蝶變。2021年底,銅鑑湖亮相,通過生態水利建設恢復湖面1.35平方公里,「紅樹青林,煙鷗雪鷺」的銅鑑湖已成為之江大地的一顆生態明珠。

城鄉日益緊密,迸發共同富裕新動能

三面環江、一面靠山,曾經受限於地理環境的雙浦偏安一隅,因交通閉塞而發展滯後。2012年12月28日,全長14.4公里的紫之隧道動工興建,歷時三年半全線貫通,並於2016年8月10日正式通車。「以前做夢都想『愚公移山』,把擋在雙浦和城區之間的山給移走。」喜訊傳來,雙浦群眾奔走相告,「現在夢真的實現了。」

伴隨著紫之隧道投用,麥嶺沙社區一躍成為了雙浦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十年努力,之江大橋、楓樺東路、銅鑑湖大道、科海路、地鐵6號線相繼開通,愈發完善的交通網路不斷打破雙浦的地域限制,加速著與周邊城區的融合。

2012年,靈山景區旅遊接待中心投入使用,開通了首列假日鄉村旅遊專線巴士。隨著路網便利,「一小時交通圈」逐漸成形,「靈山大花園」已成眼下西湖區鄉村微度假的金名片。一條長達20公里的景區環遊騎行路線風景宜人,一路串聯沿途村莊、果蔬採摘園、銅鑑湖等打卡點;畫舫游湖、草坪露營成了當下人們周末休閒放鬆的首選;鄰溪、大家房等特色民宿如雨後春筍湧現,露營游、採摘游,綠道游、研學游等特色旅遊項目蓬勃發展,讓遊客盡享鄉村慢生活。

比如在外張村的一片綠色稻田中,一個集「美食、攝影、休閒派對」於一體的網紅打卡空間解鎖了鄉村新玩法。開業半年有餘,日均百組遊客奔著山清水秀而來。以「鄉村漫遊—網紅打卡—農事體驗」為標籤的休閒遊在外張村強勢崛起。「我們以『全域一體、全面提升、全民富裕新格局』為目標,吸引原鄉人、新鄉人、歸鄉人紮根雙浦,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打造鄉村共富產業帶。」雙浦鎮主要負責人介紹,同時挖掘村莊存量資源,實施「旅遊+」發展模式,夯實共同富裕基礎,打造鄉村振興的雙浦樣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1b71a5efe0b8aede25d4ad3966dad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