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第一縣,這10年經歷了什麼?

2023-08-07     正解局

原標題:全國人口第一縣,這10年經歷了什麼?

之前結伴外出務工、做生意的臨泉人,又結伴回家鄉創業,成了激活縣城經濟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

正解局出品

安徽阜陽市臨泉縣,戶籍人口超200萬,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縣(不包括縣級市)。

這裡曾經交通閉塞,被人們稱作「安徽的西伯利亞」;

因為窮,臨泉曾經是販毒的重災區,被列為全國毒品問題重點整治地區。

同樣是因為窮,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高峰時期全縣有80萬-100萬人外出務工,是全國勞務輸出人口最多的縣。

最近這段時間,臨泉又開始被媒體關注。

不同的是,這次人們發現,2010-2020年這十年間,臨泉縣的常住人口增加了11萬人,這其中不乏從外地歸來的年輕人身影。

他們從大城市回到臨泉,從打工人變成「小鎮創業家」,激活了縣城的經濟社會。

這個全國人口第一縣,為什麼會人口回流,吸引年輕人回來創業?

臨泉這十年,究竟經歷了什麼?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把時光拉回到2019年。

2019年,對於臨泉縣來說,是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

這一年,似乎成了臨泉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影響著這個全國人口第一大縣的未來走向。

一組數據可以反映出臨泉這一年的與眾不同。

我們就先從數據說起。

2019年,臨泉縣的GDP是369.7億元,在整個安徽省排第17位。

這個成績怎麼說呢,放在安徽省內橫向對比的話很一般,但是我們要對比之前的臨泉就會發現,這簡直是個飛躍。

臨泉縣經濟指標在2019年發生了飛躍性的增長 數據來源:臨泉縣政府網站

因為在2018年,臨泉的GDP還只有211.1億元。

短短一年時間完成158.6億元的經濟增量,讓臨泉僅次於鳳陽縣和太和縣,排在全安徽省增量的第三名。

時間線再拉長看的話,我們更能看到臨泉經濟上升的速度。

2015年臨泉的GDP排在全省第34名,只有154.4億元。

5年的時間從第34名提升了17名的排位,發展的幅度不可謂不大。

這其中還有更有趣的細節。

2019年臨泉的GDP中,第三產業的產值是199.4億元,而2018年這個數字只有82.4億元。

也就是說,2019年三產的增量是117億元,占了當年整個GDP增量的73%。

2019年臨泉的GDP中,第三產業增長占比最大 數據來源:臨泉縣政府網站

一個並沒有多少工業產業的縣,能夠憑藉自己第三產業的急速發展,成為2019年安徽縣域經濟排行榜的「黑馬」,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雖然數據是枯燥的,但數字背後的現象卻是鮮活的。

臨泉縣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縣,戶籍人口229萬人,常住人口164.3萬人(2022年數據)也是勞務輸出人口最多的縣,差不多有65萬人在全國各地。

作為曾經的貧困縣,在最高峰的時候,全縣230萬人口中,大約有80萬-100萬人外出務工。

這些臨泉人結伴外出,通常都會從事同一種行業,集中在某個產業圈中,有去雲南種西瓜的,有去武漢做香料生意的,也有在長三角五金廠做廢品回收的。

之前媒體就曾關注過臨泉外賣騎手回鄉置業、創業的情況

但是最多的,也是影響最近10年臨泉經濟模式形成的,竟然是「外賣小哥」。

僅僅在美團做騎手的臨泉人,累計就有6萬多人。

這些外賣騎手,怎麼會成為臨泉縣經濟模式的「創造者」?

原來,這些在大城市裡做外賣騎手的臨泉人,會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大城市裡流行的「小生意」,比如水果配送、小商品的外賣等等,這些在大城市司空見慣,但是在縣城的市場卻是一片藍海。

項目從城市直接複製回縣城,既能在家門口賺到錢,同時又把這些新業態、新零售模式帶回到了縣裡。

之前結伴外出務工、做生意的臨泉人因為產業聚集,又結伴回家鄉創業,再加上人口優勢,成了激活縣城經濟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

外賣騎手選擇在本省或者自己家門口就業的情況,在臨泉表現得尤為明顯

2014年,臨泉縣登記註冊的商事主體只有區區的3萬多戶,而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增長到就有8.2萬戶,從業人員達到了22萬人,到了2022年,僅個體工商戶的數量就增長到了91541戶。

有數據顯示,過去5年臨泉的零售戶、個體工商戶增加了3萬多戶,而且基本都集中在新業態的領域。

從縣城到小鎮,創業之風在臨泉迅速蔓延,帶動了本地產業和消費的日益繁盛。

新零售模式的興盛,成了活躍當地經濟市場的重要表現,讓臨泉的第三產業比重占到整個GDP的53.1%。

讓臨泉縣域經濟最近十年飛速發展的動力之一,還是基建。

說白了,還是那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

2019年,高鐵鳴笛聲在臨泉第一次響起,可以看作是臨泉經濟起飛的標誌。

2019年,歷史上從沒有過鐵路的臨泉縣通了高鐵

臨泉以前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出路」。

我們看地圖會發現,臨泉雖然在安徽省,但是三面都被河南省「包圍」,在過去很長時間裡,這裡都是被人遺忘的角落。

2019年之前,別說是高鐵了,臨泉就連普通的鐵路都不通。

沒有鐵路經過也就算了,公路也很拉胯。

2014年,全縣只有一段不到7公里的國道經過,而且離縣城還有40多公里遠。

當時全縣每年修路30公里左右,算上村道、鄉道,公路里程加在一起不到2000公里。

每萬人公路數8.45公里,還不夠安徽省平均數28.67公里的一個零頭。

就這少得可憐的公路,還基本都是年久失修的狀態,損壞率達到了80%。

臨泉地處中原,大大小小的河流也有幾十條,但水路也不通暢。

合法的碼頭只有一座,河道沒有疏浚,只能勉強跑跑小船。

就是這種內外閉塞的局面,讓臨泉成了人們口中的「安徽的西伯利亞」。

直到2014年,從省會合肥「空降」來了一位縣委書記,臨泉開始改頭換面。

這裡首先做的就是修路。

2014年,臨泉提出「打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消除斷頭路」,隨後的3年時間裡,新修和改建2700公里的公路。

2016-2020年期間,整個臨泉縣修了差不多4000公里的公路。

臨泉在2014年後開始大力興建交通,除了公路、高鐵,水運也變得暢通,圖為臨泉港

2016年臨泉疏浚了泉河航道,提升了楊橋船閘,建設了泉河碼頭,實現了500噸級船通航,臨泉的農副產品和工業品可以沿著沙潁河進入淮河,再走向全國市場。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臨泉縣想盡了一切辦法,讓鄭阜高鐵(鄭合高鐵鄭州到阜陽段)拐了個彎,在臨泉縣設了一站。

這條高鐵線路2015年年底開工,幾乎是臨泉唯一的機會。

在最初規劃的方案中,離臨泉最近的方案,也僅僅是在臨泉和界首交界的地方設立界首站,高鐵既不經過臨泉的地界,也沒有臨泉的車站。

據說當時臨泉縣的領導,為了能讓臨泉通高鐵,專門跑到鐵路部門去「求情」,終於拿著有關部門「請酌情考慮臨泉230萬人民的需求」的批示,找到設計院,最後讓這條線路的設計拐了個彎到臨泉,結束了臨泉沒有鐵路的歷史。

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鄭阜高鐵在臨泉拐了個差不多90°的彎

雖然多繞了點路,但卻給臨泉帶來了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的巨大發展空間

路修通了,人流和物流也跟著通了。

這裡內部的變化是全縣三分之二行政村,都有城鄉公交可以直達,原來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到的地方,現在花幾塊錢坐公交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

與外部的聯通也告別了過去只能依靠一百多公里的國道、省道這唯一的出路。

鄭阜高鐵加速形成了臨泉和中原、長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繫。

過去臨泉人想要到上海,要坐長途車轉火車用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現在只要4個小時。

而到合肥、鄭州的時間更是縮短到了1個小時之內。

臨泉也從過去兩省交界的「兩不管」地帶,搖身一變,成了兩個省會經濟圈的中間地帶。

交通條件的改善,讓當地的產業發展和商業面貌煥然一新。

交通的便利,帶來的是產業發展和城市商業面貌的改變

得益於交通的改善,臨泉開始承接皖北、長三角的產業轉移。

工業產業進來了,其中,跟合肥市廬陽區合作共建的「臨廬現代產業園」,成了當地工業的頂樑柱。

交通物流愈加便利,投資也跟著來到了臨泉,再加上外出「先富」的一批臨泉人帶著產業回來。

穩定可靠的就業機會,進一步吸引了臨泉人口的回流。

而勞動力回流,又為臨泉縣的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市場,也才有了現在臨泉的這般模樣。

第三產業興盛,特別是零售服務業的繁榮,是臨泉縣域經濟最近十幾年發展的鮮明特色。

簡單來說,臨泉近十年10萬人口回流,大致的路徑是:

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的建設提速;

吸引承接了其他城市的產業、資金的轉移,讓更多人有了在當地就業賺錢,提高了消費能力;

再加上大眾創業的「人海戰術」,曾經在大城市從事外賣服務業的人員回鄉創業,推動了本地零售業的繁榮。

縣、鄉鎮是全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只要這裡有活力,經濟就會充滿朝氣

在全國1312個縣中(註:此數字是單指縣城,如果按照縣級行政區劃市轄區、縣級市等,全國有2844個縣級行政單位,該數據截止至2020年),有以產業為主的,有以旅遊服務業為主的,各地資源稟賦不同,也會按照自己最有優勢的方向去發展。

而這些,也恰恰是中國經濟的活力所在。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縣城的發展模式曾經引領過經濟發展的潮流。

比如當時的溫州模式、晉江模式、珠三角模式等等,造就了一批經濟奇蹟的誕生。

只不過最近這些年,隨著大城市化的建設,人口虹吸效應讓更多的人都湧向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

而真正經濟增長的毛細血管和消費的增量市場,其實是在縣城。

國家發改委就曾表態「縣城建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

中國有上千個縣,它們占據了90%以上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40%左右的GDP總量,龐大的人口規模,如果再加上收入的增長,那就意味著超大的消費市場優勢。

縣域經濟的活力,也需要「三通」。

這「三通」指的就是硬環境的基礎設施、道路「通」,軟環境的網絡、信息「通」,再加上有足夠能支撐與大城市沒有代差的收入和消費供給,有了這「三通」,縣城為什麼不能成為和大城市一樣好的選擇?

我們更希望在未來,會有這樣的時刻:

無論是選擇北上廣深,還是選擇小城鄉鎮,都擁有美好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f764ac56c0f8e29fdb65146317386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