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依然想帶你去看海底星空!

2023-11-15     時尚COSMO

原標題:年底了,依然想帶你去看海底星空!

永不磨滅的藍🫧

後疫情時代,馬爾地夫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旺季。悶壞了的人們握著已經存了三年的旅行基金出發了,其迫切程度,讓他們無視了價格不菲的帳單,只為一觀心中那抹藍。

遊客尚可短暫的逃離塵世、沉醉在藍色的夢境里,那麼於馬代夜以繼日地生活、工作的島民呢?當賴以生存的環境發生變化,他們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與挑戰?

截止到2023年7月16日,馬代迎來了第100萬名遊客。比2022年達到這個數字的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個月。這意味當下是一房難求。

拿沃木里瑞吉舉例,同樣是潟湖別墅,現在每晚2.6萬(非一價全含)的價格,近乎疫情前的2至3倍。希爾頓集團下的網紅島嶼伊露富士,同時段也上漲了45%的價格。也許是真的太久沒有出發,也許是為了追逐地球上最後一滴上帝之淚,總之,人們報復性地蜂擁而去。

保護海洋生態,勢在必行。海洋占地球全部水資源的97%,毫無疑問,地球上的生物都依賴海洋資源生存。海洋污染可能對海洋生物的健康構成威脅,也最終將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因此,保護海洋生態對於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以及我們自身的健康,都至關重要。

危害的產生或許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關乎到當地就業率與無數家庭的經濟來源。食物、用水,甚至是呼吸更關乎每個家庭、人類的健康安全以及生活。

為此,我們和一直注重環保可持續的索尼娃度假村的服務員、行政副主廚、索尼娃賈尼總經理兼島民、赤足管家聊了聊他們所目睹的變化,以及度假村做出的相應舉措。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對海洋有著如一的熱愛。

Vanessa

今年26歲,來自菲律賓。

度假村別墅客房服務員。

疫情爆發前,我在菲律賓的香格里拉酒店工作了兩年。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來襲,我曾經就職的香格里拉酒店暫時關閉了。出於生計,我決定前往馬代尋找島嶼度假村的工作機會。

馬代不是我的第一站,但當我來到這的那一刻,就被島上的自然風光所震撼。美麗的環境、壯麗的沙灘和清澈見底的海水,這裡的人們友好而熱情。感覺像是第二個家,即使我遠離了我的真正家鄉。

不同於菲律賓宿務和長灘這樣的綜合度假勝地,馬代島上的物質資源與垃圾廢料需要每日輸送、輸出,因此島上的員工也會自覺儘量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如今,島上針對於別墅的清潔過程,有了更嚴格的環保要求,特別是在化學產品方面……作為「島民」,在島上生活使我開始在生活中重視可持續發展,包括有機飲食、儘量減少塑料的使用。

疫情爆發,我離開了從小長大的家鄉;現在,我希望能夠在「第二家鄉」駐足的更久一些。

Shivek Suri

來自印度德里,32歲,

度假村行政副主廚。

作為島上的「老人」,我在該度假村工作已近三年,從芙西到賈尼。我依然清晰地記得踏上芙西的第一天,那天我要為高管準備一頓午餐,算是變相考核。儘管我的職位還未確認,但當踏上海島的瞬間,內心深處就懷有強烈的願望:希望成為這個島嶼的一部分。

三年來,為了給客人提供多樣的用餐選擇和「一手」新鮮食材。度假村嘗試與當地漁民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儘可能的推廣當地食材。

這個旺季的到來,我們注意到客人偏好更為健康的餐飲,甚至關注起海鮮等食材的產地以及來源。餐廳菜單已經率先調整了結構,並將信息標註的更為詳細、精準。我們也在島上開闢了有機菜園,種植起生菜、香蕉、菠菜、番茄、辣椒和各類香草等。

此外,廚房垃圾也被分成六個以上的類別,從金屬、紙張到塑料,試圖將廢棄材料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例如生產自己的木炭、用回收的可樂罐製作門把手,以及為有機菜園堆肥等。

Eddie Teh

不僅是度假村的總經理,

更是一名地道的島民。

人們常說:「馬代歸來不看海。」但從小出生在馬累的我,依然熱愛地球上每一片陌生的海洋,也被旅行和酒店餐飲業的魅力深深吸引。目前,我已在酒店餐飲業工作超過30年,在兩年半前我加入了賈尼。

因為在度假村就職的關係,我每年有超過270天的時間裡都與團隊一起「駐紮」在島上。就連我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也同我一起,在島上當「Barefoot Guardian」。年幼起,海洋亦仿佛以家人的角色伴隨著我。

疫情爆發的三年後,讓馬爾地夫正經歷著比以往更強勁的旅遊熱潮。越來越多中國、印度、中東和拉丁美洲客人的到來,開始讓房間、娛樂項目供不應求。當然,這些與該地區中產階級收入的增長以及馬代航空航班的增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誠然,旅遊熱潮對馬代和其居民來說是一個積極的發展。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產生了收入,並有助於支持當地經濟。同時,我們也藉此機會不斷向客人強調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

馬代曾發生過一些珊瑚白化的情況,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了一些影響……於是,度假村開展實施了一系列環保舉措,並與芭環礁島嶼護林員、Kudafari Island議會等多個環保合作項目,希望為度假的客人提供服務之餘,同時輸送自然可持續性與環境保護的理念。

Valencia

來自中國,出生於98年,

畢業後憑著一腔熱血,

抱著追夢的心態來到馬代,

正式擔任一名赤足管家

在讀國際酒店管理專業期間,我便被馬代的自然環境和旅遊歷史所吸引。於是我果斷抓住機會,孤身一人踏上了異國他鄉,來到這個夢想之地。即使在一年中,我有將近270天的時間在這座島上工作。

今年12月,也將迎來我工作一周年的紀念日。

這一年,隨著旅遊業逐漸放開,越來越多國人重新踏上了馬代,我也看到了不少來自家鄉的面孔。看著他們懷揣著對馬代的美好幻想,就像我剛來時的樣子。並我的服務下,逐一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

寫在最後——

如今,在馬代的他們,偶爾也會聽到客人說:「沒什麼比馬爾地夫的海更美了,馬代真的太好了!」這些故事就像是他們的工作「勳章」,偶爾也會分享給家人。即便,他們的家鄉可能來自內陸,而從小生活在內陸長輩們,無法理解「島民」對海洋的熱愛。

「海嘛,藍色的。」

「是挺浪漫的。」

「離咱們生活太遠了。」

……

但我們這代人啊,幾乎是由海陪伴著長大的。孩提時代,睡前聽安徒生《海的女兒》,「小美人魚縱身躍進了大海,她覺得自己的身軀正在一點一點地化成泡沫……」學生時代,語文課本上書寫著李白的快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精衛一次次投石於滄海,百折不回、盪氣迴腸的故事。

小時候看海,海承載了我們一切幻想。

長大後看海,海承載了無數人的生計。

視角不同,但願望依舊:希望我們世世代代都能過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

編輯:蘭昕雨

排版:Yuri、蘭昕雨、Claudia

設計:許月明

圖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f5ecb9991f1878d4169ebcdb717fe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