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問了2381人,超半數有容貌焦慮

2022-08-29     南都i健康

原標題:我們問了2381人,超半數有容貌焦慮

暑期超長假期,一股「醫美整形熱潮」逐漸被掀起。在美顏相機和P圖軟體受追捧的當下,「A4腰」「漫畫腿」「白幼瘦才是真可愛」等畸形審美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討論熱度高居不下,也引發了大眾對當下審美觀念的爭議與擔憂。

醫美更多是一種心理需求?

過分在意自己外貌缺陷也是一種病?

容貌焦慮、醫美潮背後隱藏哪些真實需求?

南都《愛美研究所》欄目採訪數位醫美發燒友,探究他們求美的真正動因。專業醫生建議,對於過度關注容貌的行為,應更多探究背後的心理成因,最終悅納自己達到內心平靜。

在即將過去的暑假裡,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3、4個手術室連日爆滿。整形醫生徐翔一天最多7、8台手術連軸轉,有時一天連著都是墊下巴、割雙眼皮手術。

去年暑假女兒高考結束,高考成績公布那天,徐翔親自為女兒割雙眼皮,這一舉動也吸引了眾多准大學生前來求美。

今年7月以來,南都健康聯盟醫美合規化課題組針對「暑期醫美整形潮」發起問卷調查,在參與問卷調查的2381人當中,有2050人的年齡在18至39周歲,占比近九成,且53.6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容貌焦慮,大眾開始關注顏值高低給人帶來的影響。

01

容貌焦慮人群中,半數以上系男性

剛剛參加國際考、準備香港留學的麥同學,第一次接觸到醫美項目,是在媽媽的推薦和陪同下,前往家附近的美容院做皮膚清潔。

這種容貌焦慮最早開始於高中階段。因為飲食不規律,麥同學體重飆升至150斤,於是他開始辟穀,每天餓了就喝水、吃水果,直到餓感消失。但三四天後,麥同學的體重不減反而有回彈趨勢,不死心的他每天健身、控制飲食,終於成功瘦了身,從鏡子裡找回自信。

在南都回收的2381份調查問卷中,53.6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容貌焦慮,這些人群里一半以上是男性。可見男性對醫美的參與度在逐步提高,並渴望通過醫美來緩解焦慮。

修復缺陷、提升自身條件、助益社交和職場成為年輕人選擇醫美的三大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與女性更關注提升自我相比, 「職業需要」是男性選擇醫美的最大動力。隨著男性對個人形象的關注增加,「他醫美」逐步盛行。

02

51.53%求美者從KOL獲取資訊

醫生:給治療造成一定的困擾

「以前是熟客模式居多,醫美電商平台興起後,不同機構推出的促銷項目價格誘人,一些求美者開始做雙眼皮去那家,墊下巴去這家,滿臉都是網購痕跡,對醫生也沒什麼忠誠度。」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整形美容科主任齊向東,入行29年來,每天接觸到的求美者數不勝數,80%的求美女性會進行眼、鼻、胸項目。「大眾現在更傾向於自己做功課然後直接挂號就診,但問題是很多人理解的整形,跟醫學的整形有所偏差。」

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圖源東方ic

「過度依賴博主的觀點,缺少和醫生的溝通,也會給治療造成一定的困擾。」8月2日陳坦曾遇到過一位求美者,在博主種草下,來院要求醫生為她注射10毫升的瘦臉針,經過面診,陳坦建議降低劑量否則容易皮膚凹陷,但對方堅持要注射10毫升。

「自媒體和博主的種草對醫美科普是有幫助的,但部分博主的醫美知識並沒有達到醫生的專業水平。可以從博主的分享中獲取治療信息,但最好不要直接套用他們的治療方案。」陳坦說。

03

近八成求美帳單月均超500元

受到醫美相關知識的普及,安全性和專業性的提高以及目前仍舊存在的「顏值為王」意識的影響,近半數消費者對於醫美的態度都較為堅定。

你每個月在變美這件事上開銷多少?調查問卷顯示,近八成愛美人士「美麗帳單」月均開銷超500元,且容貌焦慮程度越高的人群,在提升顏值上花費越多。

受訪的學生群體中,醫美消費資金超半數來源於生活費或家長贊助,47.04%的家長認為醫美可以增強孩子自信心,提高生活幸福感。

作為眾多年輕消費者背後實質的支持者,家長們在花錢的同時仍然不免對最終效果及安全性感到擔憂。價格、效果及後遺症是目前意向消費者在做醫美前最關心的三大因素,在這些方面家長群體和學生群體的關注點較為一致。

「這兩年動刀的比較少,都傾向光電、注射改善」,多位整形醫生如是說。

與整形相比,目前消費者更青睞無創或者創口較小,且見效較快、恢復期較短、風險較低的輕醫美項目,「瘦臉針7天見效」「做鼻子3天恢復」「除皺針隨做隨走」等宣傳語,也成為眾多消費者初次踏入醫美的勇氣來源。調查問卷顯示,熱瑪吉(緊緻抗衰)、光子嫩膚(美白)、水光針(保濕補水)、小氣泡(清潔祛痘),成為求美者心目中的醫美項目「頂流」。

南都創意中心 X 南都健康聯盟 聯合出品

出品人 | 戎明昌 劉江濤

監製 | 李陽

統籌 | 尹來 蘇芬南 游曼妮

策劃 | 葉可可 詹曉贊 楊麗雲 蔡文茵

采寫 | 楊麗雲 詹曉贊 實習生 尚沄萱

視頻 | 蔡文茵 羅雪純 劉妍妍 實習生 周郁森 葉穎峰 陳俊宇

設計 | 李嘉頎

(特別鳴謝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新氧app提供部分數據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f13d970af76699d5048a5538aa2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