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印度在美國的留學生人數超過了中國。
這是2009年以來,印度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印度為什麼能超越中國?
對於中國,又意味著什麼?
長期以來,我國都是美國的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
2019年,中國有106005名學生獲得美國F1學生簽證,印度只有53278名獲得,人數差不多是中國的一半。
中印學生獲得美國F1學生簽證數量的對比
形勢,正是在這兩年逆轉的。
我們把時間線放到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
這三年期間,中國學生人數從368800驟降至262992,縮水近29%。
同期,印度學生人數從194556暴增至253631,升幅超30%。
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部分國家的學生人數
特別是今年的5月至8月,這是留學申請的關鍵時間節點。
美國向中國留學生髮放了近7萬張簽證,比去年多了3萬多張。
印度留學生拿到的簽證更多,達到了創紀錄的8.9萬張。
此消彼長之間,印度在美留學生數量已然超越了中國。
具體來說,目前,印度在美的留學生人數超過32萬人,中國持有學生簽證的人數約為25萬餘人。
這意味著,自2009年以來,印度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全球知名教育技術研究機構Holon IQ分析,這一趨勢仍在加速,到2030年很可能印度將占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裡,我們再看另一組數據。
美國的就業綠卡申請積壓量
今年,美國的就業綠卡申請積壓超過了180萬件,其中62.7%是印度的移民,人數高達110萬。
作為第二大群體的中國移民,不過25萬人。
在美國的印度人,確實比中國人多。
除了美國,印度學生赴歐洲、澳洲、加拿大等全球主要留學目的國的數量都在大幅增加。
根據英國政府網站的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最新一個財年的統計中,印度學生共獲得117965份學生簽證,中國學生獲得115056份學生簽證。
英國頒發的學生簽證
在英國,印度學生也首次超過了中國學生。
我們再看看加拿大的情況。
根據加拿大移民部(IRC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加拿大的在讀國際學生總人數為807260人。
其中,印度學生人數達到了319000人次,中國內地留學生為100010人。
在加拿大,印度學生比中國多了20多萬。
印度學生赴海外留學,增長趨勢為什麼這麼猛?
從印度的自身條件看,有人,有錢,有優勢。
截至2023年的9月,印度的人口已經超越了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的14億人口中,30歲以下的人口占比超過50%。
世界人口排名前12位
龐大的青年人口,是赴海外留學的基本盤。
隨著經濟發展,印度的中產階層數量也在增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持海外留學。
此外,印度人的英語優勢,也大大方便了海外留學。
還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學生海外留學,一定程度上是迫不得已。
就以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為例,中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躋身全球前50強。
印度的大學中,排名最高的印度科學學院也要排到200多名。
泰晤士印度大學排名
印度的頂級大學數量和質量,無法滿足本國學生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留美學生中,有3/4以上在攻讀研究生學位。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印度高等教育不足的現狀。
從美國的留學環境看,有前途,有優惠。
此前正解局也討論過,現在的美國大企業中印度裔高管非常多。
要想進入美國企業高層,留學是個重要門檻,這也吸引印度學生前赴後繼地赴美留學。
印度媒體以《印度獲得美國學生簽證數量是中國2倍》為標題的報道
美國對印度留學生的態度更歡迎,給出的待遇也更優惠。
就拿美國推出的OPT計劃來說,該計劃允許學生保留學生簽證,允許畢業生留在美國並工作至少一年,攻讀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課程的外國學生則可再延長兩年。
相對於中國留學生,印度留學生更容易獲得OPT。
2021年的數據顯示,超過1/3的印度留學生簽證持有者擁有OPT的機會,中國留學生的這一比例僅為18%。
以上多重因素疊加,讓赴美留學的印度學生激增。
如何看待中國赴美留學生數量被印度超越?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學生的水平下降了?
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分析中國赴美留學生數量下降的原因。
其一,新冠疫情。
疫情對海外留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數據顯示,2020年前後,受疫情影響,在美國的國際生入學人數跌破百萬。
在美留學生人數
2022年開始,才有回升的趨勢。
但要知道,此前受疫情影響,很多在中國國際高中任教的外籍教師都離開了中國。
這給中國學生學習先修課程和參加SAT等考試,帶來了不便,進而影響了赴美留學。
現在,儘管中國赴美留學有所恢復,但仍然低於疫情前水平。
其二,中美關係。
近年來,中美關係頗為緊張,對包括留學、旅行等在內的交流,亦有影響。
這裡就不多分析了。
其三,更多選擇。
現在,中國學生赴海外留學的選擇,日趨多元化。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出國留學的四大熱門目標國。
此前,美國遙遙領先,現在,英加澳正在想方設法爭搶生源。
全球知名教育技術研究機構Holon IQ研究發現,美國的國際學生份額已從2000年的近60%降至40%左右,近20%的份額流向了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三大目的地。
除了英語系國家,德國、法國的留學吸引力也在增加。
以德國為例,2011-2019年,中國在德國留學生人數從25521增加到41353人,年均增長率約為6.22%。
2021-2022年度,中國留學生也超過了4萬。
整體來說,中國赴美留學人數下降,是一個多重因素導致的結果。
中國被印度超越,並不代表中國學生的水平下降。
展望未來,中國海外留學人數減少,幾乎是一種必然。
其一,中國人口的基本盤。
有人根據中國曆年的出生人口,推算出未來20年的高考報名人數。
據推測,中國高考報名人數在2023年達到頂峰後,將大幅下跌。
1980-2022年的高考報名人數變化
高考人數減少,出國人數也會跟著減少。
其二,就業趨勢影響留學趨勢。
留學不是目的,就業才是。
目前看,留學容易留下來難,大部分的留學生,還是要回國就業。
根據美國勞工部門數據,中國留學生畢業留美工作的數量僅占留學人數的10%左右。
國家信息中心的大數據顯示,2021年回國就業學生首次超過百萬,達到104.9萬人。
從2013年開始,每年的留學回流率都在80%左右。
2000-2021中國出國留學與留學回國人數及回流率
在就業上,海歸併不必然比土著更有優勢。
一方面,中國本土的高等教育水平在提升,另一方面,海外留學總歸要回國就業。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海外留學的吸引力已大不如以前。
話說回來,無論海外留學是否火熱,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國民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更多的就業機會。
只要做到這一點,中國學生跑得再遠也會回來,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也會流向中國。